李斌 史開奇
摘 要:通過構建DNA指紋圖譜,從DNA分子水平鑒定區分大葉白蠟(對照)、大葉白蠟伊犁1號、金葉白蠟,為探究構建白蠟種質資源的方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利用來自白蠟的11對SSR多態性引物對2個普通白蠟品種進行了PCR擴增及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并構建白蠟DNA指紋圖譜,將11份白蠟種質完全區分。這些SSR標記所構建的白蠟的指紋圖譜,不受表型特征限制,也不受外部環境影響,不僅可用于白蠟品種的鑒定,還可為白蠟品種的雜合性鑒定提供可靠的技術,為白蠟良種審認定、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方面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白蠟;SSR標記;指紋圖譜
中圖分類號:S-3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530019
白蠟樹是我國分布廣泛的一種常見耐鹽堿的綠化樹種[1]。白蠟(Fraxinus sp.)屬雙子葉植物綱,木犀科(Oleceae),是木犀亞科(Oleoideae)植物的通稱,又稱梣(chén)。白蠟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頗耐寒,喜濕,耐澇干旱。堿性、中性、酸性土壤上均能生長,抗煙塵,對二氧化硫、氯、氟化氫有較強抗性;萌芽、萌蘗力較強,耐修剪,生長較快,壽命較長[2,3]。白蠟種質資源種類眾多,品種的鑒定研究具有深遠意義。前人研究表明由于微衛星標記技術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為種質資源的純度及品種真實性鑒定提供理論依據[5]。
本試驗通過11對SSR引物對11個不同的品種進行遺傳多樣性的分析研究,擬通過DNA指紋圖譜,從DNA水平鑒定新疆地區各個白蠟的品種。由于白蠟樹種擁有較高的生態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因此綜合白蠟樹種資源目前的利用狀況,其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試驗材料為分布于新疆不同生態區域內的11個白蠟材料。
1.2 DNA提取
提取白蠟基因組DNA利用CTAB法[6]。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取幼嫩真葉材料1小片,用蒸餾水沖洗干凈,置1.5mL的離心管中,加液氮,快速冷卻;將材料快速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65℃預熱的CTAB提取緩沖液700μL;放入65℃水浴30~40min,每10min輕輕地振蕩1次;加入等體積的氯仿/異戊醇(24∶1)700μL,混勻5min,12000rpm離心5min;取上清液轉入另一1.5mL新離心管中,加入欲冷的無水乙醇800μL,放置于4℃10min左右,讓DNA充分沉淀;小心清除無水乙醇、加入欲冷70%乙醇漂洗2次;室溫晾干,輕輕彈離心管,至沒有水滴即可;將DNA溶于50μL或100μL的0.1倍TE中,加入RNase(10mg/mL)1μL于37℃消化15~30min;于-20℃或4℃保存。
1.3 SSR標記引物序列的獲得及合成
通過引物篩選,將多態性豐富且穩定性好的SSR引物用于白蠟品種的鑒定及遺傳多樣性分析。具體篩選的引物組合如表1所示。
1.4 SSR反應體系
SSR標記技術反應體系如表2所示。
上述反應物混勻后于PCR儀(PTC-200TM Peltiter thermal cycler)上擴增。
程序如下:94℃5min;94℃30s;60℃45s;72℃1min;循環35次;72℃10min;10℃進行保存。
1.5 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檢測SSR擴增產物,PCR產物用6%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6%聚丙烯酰胺凝膠配方:6mL聚丙烯酰胺膠母液;2mL10×TBE;10mL超純水;200μL10%過硫酸胺;20μL TEMED混合。
1.6 銀染程序
1.6.1 固定
將玻璃板從電泳槽取下,拔出梳子,并輕輕取下長板,膠面朝上放入盛有2000mL固定液的塑料盒中。
1.6.2 染色
倒入2000mL染色液,染色7min后,用蒸餾水漂洗30s。
1.6.3 顯色
倒入2000mL顯色液,在搖床上輕搖至條帶清晰地顯出,顯色液倒去。
1.6.4 漂洗及保存
倒入2000mL蒸餾水漂洗約30s。取出后自然晾干,掃描或照相保存。
1.6.5 溶液配置
2000mL固定液配置:1100mL蒸餾水加200mL無水乙醇加10mL乙酸);
2000mL染色液配置:2000mL蒸餾水加3g AgNO3;
2000mL顯色液:2000mL蒸餾水加30g NaOH加4mL CH2O。
1.7 譜帶記錄及數據分析
1.7.1 反應條帶觀察及統計
凝膠干燥后,形成DNA多態性圖譜,對膠片上的SSR條帶進行量化處理,并以0、1方式記錄。將圖譜上有清晰的條帶記“1”,同一位置沒有條帶記“0”,生成“1”和“0”組成的原始矩陣。
1.7.2 數據分析
SSR轉化成1、0數據后,利用NTSYS-2.10e軟件中的SIMQUAL程序求Dice相似系數矩陣,用SHAN程序中的UPGMA方法進行聚類分析,并通過Tree plot模塊生成聚類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品種鑒定
從11對引物中篩選出4對多態性較好的SSR引物,分別對大葉白蠟(對照)、大葉白蠟伊犁1號和金葉白蠟進行鑒定區分。結果表明:引物Y112-F、Y082、Y124能夠分別擴增出區分大葉白蠟(對照)和大葉白蠟伊犁1號特異條帶;引物Y120、Y082能夠分別擴增出區分大葉白蠟(對照)和金葉白蠟特異條帶。電泳結果如圖1所示。
2.2 遺傳多樣性分析
采用4對SSR引物對11個白蠟材料進行鑒定,聚類結果見圖2。由表2可知,大葉白蠟伊犁1號和金葉白蠟與大葉白蠟(對照)遺傳距離較大。
3 結語
通過建立SSR分子標記體系及指紋圖譜,結果表明:引物Y112-F、Y082、Y124能夠較好地區分大葉白蠟(對照)和大葉白蠟伊犁1號;引物Y120、Y082能夠較好地區分大葉白蠟(對照)和金葉白蠟。SSR標記所構建的大葉白蠟指紋圖譜,不受表型特征限制,也不受環境影響,可用于大葉白蠟品種的區分和鑒定。
參考文獻
[1] 李慶國,劉翠蘭,姚俊修,王因花,王開芳,任飛,燕麗萍,吳德軍.我國中低緯度地區白蠟DNA圖譜構建及SSR標記遺傳多樣性分析[J].山東農業科學,2018,50(08):19-23.
[2]陳宇,郭宇蘭.大葉白蠟引種栽培試驗初步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19(03):25-26,30.
[3]燕麗萍,吳德軍,毛秀紅,姚俊修,任飛,李善文,王開芳,王因花,劉翠蘭.基于SSR熒光標記的白蠟核心種質構建[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9,39(07):1-9.
(責任編輯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