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學籍 管理 問題 對策
作者簡介:周婭琴,武昌工學院教務處學籍科科長,主要從事學籍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83
高校學生工作是整個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籍管理則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證教學運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是一項基礎工作。搞好學籍管理,要及時掌握教學活動的客觀情況,穩定教學秩序,還要引導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創建良好的學風,校風和師風。與公立高校相比,民辦高校學生從新生入學,到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乃至學生畢業期間和畢業后的業務辦理更為頻繁。所以說,高校學籍管理的過程,貫穿在大學生的整個學生時代。
(一)學籍管理主要內容

圖1:四個階段的主要內容
1.按照高校學籍管理的基本流程可以分四個階段:新生階段、在校階段、畢業生階段和畢業后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如圖1所示。
2.按照民辦高校學籍管理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1)學籍管理:新生的學籍注冊,學號編輯,分班,保留入學資格等;在校生的學年注冊,學籍證明,保留學籍,休學,復學,退學,轉專業,轉學,降級,專業分方向、輔修、第二學位;畢業生信息采集,畢結業審核、制證,學歷、學位注冊等。
(2)成績管理:收集整理各類型成績資料,各類非正規時間的成績錄入(參軍入伍學生、出國學生)等;畢業生成績單審核等。
(二)民辦高校學籍管理現狀分析
1.學生對學籍重要性的認識不夠。民辦高校學生和公辦高校學生在整體素養和水平之間存在不同的特點。例如,民辦高校少數學生在學習中的自覺性和學習動力較弱。其次,根據民辦高校特點,從事學籍管理崗位的以年輕教師居多,對國家政策和學校制度缺乏深入了解,經驗不足。少數領導對學籍問題認識不夠,不重視開展學籍工作培訓與提高。
2.校園信息化管理仍起步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化全面覆蓋人們的生活,較為傳統的學籍管理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化學籍管理發展的方向,因此,更多的高校開始轉向建設信息化科學管理方式。對民辦高校來說,信息化建設更晚,可以借鑒的經驗少,過去的學籍管理方式同樣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學籍管理需求;已經加入到信息化建設中學校,使用的也是不夠先進的,甚至是已經在陸續淘汰中的信息化系統學籍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存在信息量大難以科學分析、工作人員效率低、數據存在一定差異性等問題,也不利于學校教育工作的發展。
3.學籍管理制度不完善。2017年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教育部令第41號) (以下簡稱“規定”),根據“規定”。學籍管理工作要求有極強的政策性和原則性,若沒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工作的開展必定陷入僵局,導致混亂。目前,民辦高校從事學籍管理崗位的人員以年輕教師居多,缺乏豐富的經驗。部分民辦高校管理者對學籍管理重視程度不夠,不注重學籍管理培訓工作。
4.宣傳力度不夠。大多數學生在對學籍管理的概念和內容非常不熟悉,他們不了解學籍管理對學生自身的重要性。甚至一些輔導員和管理者認為學籍管理和他們關系不大,那都是高校教務處的事情。學生對學籍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對學籍管理規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對他們來說,課程合格了就好。
5.人員配比少,工作繁重;業務水平不足、隊伍不穩定。
首先,近年來,教育事業發展使學生人數的增加,高校學習形式變得更為多樣化,為民辦高校學籍的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大量的學生信息和數據要處理,沒有根據學生比例增加學籍管理人員,工作量極大。沒有重視學籍管理的技術性和復雜性,缺乏系統的管理渠道和專門學籍管理人員來整理學生的信息。僅僅憑教務管理人員是無法解決的,容易造成巨大隱患。
其次,民辦高校學籍管理人員存在年紀輕,經驗少等問題。平日工作已經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疲于應付工作就很難再抽出時間精力進行業務學習和創新研究。學校方面也缺乏專門的培訓,對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高關注較少。
最后,民辦高校學籍管理人員評職稱比較困難,待遇比較低,容易造成隊伍不穩定;工作幾年的學籍管理人員離職后,新人對各種政策、制度和流程不熟悉。很難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出準確的解決方案。特別是面對特殊情況的問題。會影響學生切身利益,嚴重的甚至殃及學校聲譽。
6.二級學院學籍管理不規范,信息化管理技術落后。民辦高校二級學院學籍管理欠缺與不規范,對學籍管理與建設缺乏應有的重視與認識。學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例如,成績錄入、學籍異動等均可以利用教務系統來完成。但是對于龐大的數據信息、繁瑣處理過程、原則性和互動性都極強的學籍管理卻不能使用教務管理系統完成。大多民辦高校學籍管理部門和學生處、財務部門及相關行政部門并沒有實現完全網絡化辦公,無法實現信息查詢、學業分析和決策支持的應用。例如,新生報到繳費,學籍管理人員無法通過系統來查閱學生是否已經繳費,要通過財務部門按照同一時間節點核對統計后告知,然后逐一核對的方式來完成,增加工作量,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一)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體制,加強工作指導
首先,提高把握政策水平的能力。以“規定”的實施為契機,組成專班,校長帶頭整理學校已有學籍管理制度,使“規定”的精神得以理順,拿準。建立或完善的制度與“規定”保持一致高度。使在學籍管理在工作中出現的所有細節問題都能得到有效的監督,做到依法治校,結合管理和教育,提升管理水平。
其次,民辦高校在學籍管理制度不斷健全的同時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做出調整,例如,制定科學的切合實際的學籍管理制度,以便解決問題;明確高校管理的學生主體地位,充分了解學生需求,收集學生創新、創業相關信息,實行靈活、動態化管理。在制定學籍管理體制中充分體現。
(二)加大宣傳力度
大多數學生對學籍管理的概念和內容非常不熟悉,他們不了解學籍管理對學生自身的重要性。甚至一些輔導員和管理者認為學籍管理和他們關系不大,那都是高校教務處的事情。學生對學籍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對學籍管理規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對他們來說,課程合格了就好。
新生迎新期間,就開始對學籍管理規定進行宣傳,安排有針對性的迎新教育,帶領新生詳細解讀學籍管理的內容,并將《學生手冊》發至每個學生。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組織不同形式的考試,目的是讓學生對學籍管理有更充分認識。
制度的力量,要通過執行的強度來體現。成立宣傳工作小組,校長牽頭、教務處、學生工作處、各二級學院為成員的逐層聯動組織。利用公告欄、校園公眾號、內部報刊等。全員參與,以此提高認識。
(三)穩定隊伍建設,激發工作動力;加強業務學習,提高人員素質
隨著高校學習形式變得更為多樣化,對民辦高校學籍的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大量的學生信息和數據要處理,學籍管理人員比例嚴重不足,工作量極大,造成正常工作時間內難以完成任務,加班加點是常態。學籍管理的人員流失頻繁,影響了學籍管理隊伍的穩定,也給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其次,提供職務晉升機會,提高薪資待遇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學籍管理者積極性。明確學籍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責任到人,把履職情況作為考核和晉升的依據,確保隊伍的穩定,提高隊伍成員的積極性。
(四)建立學院二級學籍管理制度
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人員一般由本學院的教學秘書兼任,負責學校學籍管理部門與本學院學籍管理之間的工作和聯絡。主要工作內容是學生成績管理和日常學籍管理,學校學籍管理部門定期組織二級學院的學籍管理人員召開:政策或專項工作的培訓會;日常工作例會和總結會;工作提前布置會等。明確分工,職責分明。整個學校實行學籍管理一盤棋,形成良性互動,使學籍管理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五)推廣信息化建設,提升工作效率
2008年后,教育部構建并陸續完善了全國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臺,并在各大高校推行,要求各大高校都必須在學籍管理平臺中記錄每個在校生的學習情況。平臺的出臺使學籍管理的工作大量增加。為了確保高校信息現代化學籍管理的需要,必須建立電子信息化管理、教務管理系統,實現全校資源共享。
民辦高校的學籍管理在新時代辦學特點的背景下,有了新要求。高校學籍管理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關系到每一個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是折射高校教學與管理質量的一個窗口。做好學籍管理工作,一是要學校領導重視,配備必要的設備,幫助一線管理人員解決實際困難;二是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需要樹立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投入到實踐工作中去。 同時,在處理復雜的工作時,需要學籍管理人員具有更高的責任感、耐心和人文關懷。不斷總結,勇于開拓,努力成為學生與學校、社會溝通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張嘉洺.高校學籍管理數據準確性提升對策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6) :56-57.
[2]劉偉華,白育庭,楊時林,等.新時期地方高校學籍管理與學風建設互動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1):4-7.
[3]李金平.高校學籍管理與學風建設關系之研究[J].科教文匯,2010(3) :181-182.
[4]李璐莎.淺析民辦高校學籍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海峽科學,2018(12):56-58.
[5]隋春霞,葛日波.民辦高校學籍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0):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