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欣
摘 要:造林活動作為整個林業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最關鍵的工作就是保證樹木的存活率。近年來隨著我國林業產業不斷發展,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森林資源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本文對遼寧阜新造林地整理和植樹造林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夠為林業從業人員提供參考,旨在為我國森林資源保護做出貢獻。
關鍵詞:造林地;整理,植樹造林
中圖分類號:S72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530032
1 植樹造林之前的準備
造林整地,是指為防止造林及幼林生長期間的水土流失,對造林地采取的各種蓄水保土的措施。在植樹造林之前需要對造林地進行清理與整地,通常在造林地清理的過程中會采用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全面清理會將土壤進行徹底的翻墾,選擇較為平坦的地區進行造林;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作為局部清理方式只要翻墾一部分土地即可。造林地的清理方式包括火燒法、化學藥劑滅殺法以及割除法3種。火燒法操作簡便,通過引燃易燃物的方式對雜物進行焚燒,可以有效清除周邊雜物達到整地目的。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便捷,同時也存在較高的安全隱患,在使用火燒法整地時必須進行嚴格監控,一旦引起森林大火后果不堪設想。火燒法會產生較多的有害氣體,對周邊生態破壞較大,近些年來使用也越來越少。化學清理優勢在于成本低廉,缺點是化學清理往往受到環境因素的限制,影響清理效果。化學清理不能很好地清除造林場內的全部雜物,只適用于一些植被或者受化學試劑影響的雜物。化學試劑對于枯木等,沒有明顯的清除效果。割除法的優點是利用人工操作,能對周圍場地進行較為徹底的清理。運用割除法的同時,需要借助一些器具幫助進行,并且割除法的應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整理較為開闊的林地時,割除法才有較好的整理效果,使用到的清除工具有切碎機和推土機等大型清理機械。在進行清理工作中,將3種方法結合運用形式較為普遍。利用機械將清理的植被和雜石歸堆平鋪后,利用火燒和化學除草劑對灌木和雜草進行清除,可以達到很好的清理效果。
2 播種種植應用方法
2.1 播種種植適用范圍
植樹造林一般分為播種法和栽植法2種。播種法具有高效性、操作便捷、成本低等特點。利用播種法造林效率高,節省樹木提前培育的時間,播種時的操作也極為簡便,對造林人員的要求不高,實用性強。通過播種造林,可以極大地降低造林項目的投入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受造林地的環境限制和樹種選擇限制。對于造林地的整體生態環境要求較高,一旦沒有相應的要求標準,便無法進行造林活動。樹種限制是指播種法對于所用的樹種要求較高,需要對種植的樹種進行仔細挑選,保障樹木的有效成活。播種法兼備了許多優勢與缺陷,同時也造就了播種法的特性,造林人員可以通過這種特性選擇適用情況和地區。在適用情況中,播種法明顯適用于造林面積大、造林工程量、人口密度小的區域。
2.2 播種種植常見類型
直播造林又被稱為播種造林,是一種在造林地上直接實行播種的種植方法。直播造林法可以直接省去育苗的過程,適合大面積森林的培育,方便種植人員進行種植。但對于林地的相關要求較高,需要較為嚴格的后續撫育管理。直播造林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細致整地,直播造林對土壤要求較高,需要將土地深耕、除草,利于改善土地結構,保證土地蓄水能力,促進幼苗的發育,整地方法因地制宜。精選種子,直播造林要選用發芽率高,發芽較為整齊的種子;造林地生態環境通常較差,種子往往難以發芽,所以需要選用質量較高的種子;如果種子沒有經過檢驗,導致將發芽能力低或沒有發芽能力的種子進行播種,會直接造成植樹造林的失敗。播種方法,在梯田或者魚鱗坑進行直播造林,要把握好播種的關鍵部位,在梯田或魚鱗坑里側播種,會導致遇見雨水天氣上方泥土順水流而下,在梯田里側沉積掩埋幼苗導致發芽失敗等問題的出現。覆土保墑,直播造林中覆土的厚度要恰到好處,太厚的土會導致種子發芽無法出土,土層太薄又會導致種子在干土層內無法發芽,覆土厚度應該根據種子胚軸長度決定,當覆土厚度超過上胚軸長度,種子便無法發芽。
2.3 播種種植具體方法
播種法種植常用方法一般分為3種:撒播、條播和穴播[1]。
2.3.1 撒播
這種種植方式多采用在無需后續整地的情況,將事先挑選好的種子均勻地種植在造林地區域,種子在自然條件下即可正常的發芽。這種種植方式有較低的工作成本和較低的工作效率,適用于交通環境不便,勞動力嚴重缺乏,或是二次綠化地區。
2.3.2 條播
條播種植之后要鋪上1層覆蓋土并壓實,分為單行播種和雙行播種2種方式。由于播種種子較多,可以在播種時采用機械作業,適合次生林的改造,在改造次生林時通常種植灌木。
2.3.3 穴播
這種種植方式完畢后也需要鎮壓覆蓋土,根據樹種的實際大小,將幾粒到幾十粒樹種放入穴中,以特定的行間距和穴間距進行播種。具有操作簡便,所需勞動力較少,應用廣泛等特點。
2.3.4 塊播
使用塊播種植法種植較為復雜化,需要在造林地進行密集播種或分散播種。
3 栽培種植應用方法
栽植法的優勢十分突出且具有吸引力,根據多年實際應用的情況看,采用栽培種植法種植樹林成活率普遍較高、造林效果好,得到廣泛的認同。在運用栽培種植法時,不需要對附近生態環境做出過多調控也可以保證栽植樹苗的成活率。同時利用這種方法開展種植也有2方面的限制:成本上的限制,利用栽培種植法必須要在種植前進行對于樹種的培育工作,樹種的培育時間較長、運輸不便都會增加成本的消耗;樹苗的培育流程復雜化,涉及大量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對專業人員綜合素質要求高[2]。
3.1 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就是利用樹木的幼苗作為造林地的造林材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造林方法。選用幼苗栽植能夠有效地增強林木抵抗風沙、雨水的能力,保證樹木的穩定生長。苗木栽植通常選用移植苗、營養繁殖苗、播種苗進行栽種。苗木栽植對栽植人員的技術有較高的要求,需要進行育苗。苗木移栽時也容易使苗木的根部受損,造成失水或受到外力的擠壓導致變形。嚴格把控苗木規格,選擇枝干健壯、體形優美的苗木進行栽培,嚴禁選用沒有枝干的單干樹苗。旱生植物大多不耐水濕,因此栽種過程所應用的材料一定要防水性強,一般要用透水性好的沙土栽種,種植地要具有良好的排水設施不積水、不低洼,地面排水系統完善,保證植物不受水淹[3]。樹苗栽培所用的土壤也應該經過嚴格處理,可用干凈的栽培土,篩除其中的小樹枝、草根、雜草和枯葉等。避免使用水塘里的稀泥,以免摻入雜草和有害病菌。
3.2 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法是將林木的枝干直接作為造林的材料,運用到造林活動中。這種方法可以省去樹苗的培育時間,降低培育樹苗的費用,具有技術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栽種初期苗木成長速度快,保有遺傳自母體的優良基因,苗木有著較高的成活率。母樹的分布和數量限制了分殖造林材料的來源,又對于苗木栽植的條件要求較高,適用于柳樹、楊樹、松樹和泡桐等樹種栽植。
3.3 插條造林
插條造林一般分為2階段,即春季發芽之前,土地解凍之后的一段時間;秋季落葉后,土地凍結之前的時間。選擇直徑在2cm左右,生長1~2a的枝條,減去其側枝。將剪好后的枝條剪為約30cm的插穗,按一定的行間距在修整之后的土地中進行扦插,然后進行壓實。插條上部露出3cm左右為宜。在較為干旱的地區可以采用細土覆蓋,鋪塑料薄膜等形式防止土壤水分流失。
3.4 插根造林
插根造林法和插條造林法類似,春秋時節都可以進行。區別在于插穗采用粗1cm以上的根,將根部剪成長為20cm的段,按照一定的行間距,在事先修整好的土地上挖出一個直徑為20cm、深度為30cm左右的坑,將根部45°角傾斜并埋入坑中。需要注意的是,將插穗大頭朝上插入,插根的上部不僅不外露,還要深埋在土下3cm左右。
4 結論
造林技術的不斷進步,有助于我國林業產業化不斷發展,增加我國森林資源面積和林業資源保有量,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滿足社會需求。整地是造林的基礎,只有將整地工作落實,才能有效地保障后續林木種植工作的進行,也為我國林業資源保障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濤.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3):234-235.
[2]李娟.定邊縣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要點探析[J].種子科技,2020,38(04):63,65.
[3]田愛云.造林整地及植樹造林技術的運用策略[J].農家參謀,2020(02):41.
(責任編輯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