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網絡輿情危機法律治理路徑之新探索

2020-06-04 08:01:11徐翔程騁
社會科學動態 2020年4期

徐翔 程騁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網絡強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隨著網絡的普及與發展,網絡輿情也日益蔓延,逐漸衍生網絡輿情危機,需高度警示。本文一是通過介紹網絡輿情的內涵和網絡輿情危機的危害性;二是結合網絡輿情載體異軍突起、網民結構與社會人口結構趨同、“小粉紅”崛起和重視網絡輿情危機治理的新趨勢探討了網絡輿情危機治理困境;三是借助比較分析法,立足中國國情,放眼域外先進經驗,提出治理網絡輿情危機的新路徑,即在《網絡安全法》中獨立成章、適度推進網絡實名制,積極踐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借鑒歐盟《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指令》的相關規定,輔之國際合作對網絡輿情危機進行良法之治。

關鍵詞:網絡輿情危機;網絡強國;法律治理

提及網絡輿情及其危機,我們就不得不聯系到公民的言論自由權。民主社會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權利便是公民的言論自由權,沒有言論自由,公民就無話語權,也就阻礙了公民其他權利的行使。言論自由正常是不應受到過多的法律約束的,但具有違法性質的言論內容或表達方式,是不能存在法外之地的。公民言論自由權在網絡領域的表達,便衍生出了網絡輿情,但網絡言論自由卻無法像線下社會中的言論自由那樣管控自如,容易由網絡輿情滋生出網絡輿情危機。正如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所說“民眾的聲音被稱為上帝的聲音。但是,無論這一格言多么廣泛地被引用和信奉,它不是事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建設網絡強國,不僅需要完善網絡建設的配套設施,還要重視網絡安全的法治管理,由此才能為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盾保障。網絡強國的逐漸實現,必然附帶網絡環境的復雜性,網絡輿情中的潛在危機類型也會逐漸增多。因此,在構建網絡強國、加強網絡安全的進程中,對網絡輿情危機的法律治理勢在必行。

一、網絡輿情概述

(一)網絡輿情的內涵

網絡輿情在網絡時代的大背景下,結合憲法賦予我們所有公民的言論自由權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項不可忽視的新事物。其在我國最早緣于1990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網絡輿情在我國產生至今近30年,但學界對其內涵的界定還未形成統一的觀點。根據GB/Z20986-2007《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事件分類指南》,信息安全主要有網絡攻擊事件、信息內容安全事件等7大類。其中,信息內容安全事件主要是指利用網絡發布、傳播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公共利益的內容的安全事件。① 網絡輿情也是信息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算得上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認為,網絡輿情主要是指大眾通過網絡空間對言論自由權的一種實現,具體表現在借助網絡媒介發散式的傳播方式,對某一事件在網絡上展開的評論、探討所形成的意見。

基于網絡輿情逐漸延衍生了網絡輿情危機,即有些極端、非客觀評判的輿論使個人、企業甚至政府陷入負面輿論包圍之中,造成輿情危機。這種輿情危機在網絡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更加突出,急需法律介入予以治理,從而遏制網絡輿情危機的肆意擴散。輿情危機是指面對突發事件,特別是負面事件,作為主體的民眾對作為客觀存在的事件或現象表達自己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等等,當這些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極具匯總,其輿論影響范圍空前擴大,并給當事人造成危機感的現象。②本文研究的網絡輿情危機,強調的是網絡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利用網絡技術和網絡新平臺發聲,制造輿情并造成輿情危機的后果。

(二)網絡輿情危機的危害性

網絡輿情本身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其是一把雙刃劍,當網絡輿情越界衍生為網絡輿情危機時,其危害性也不容小覷。通過借助網絡新媒體這種非客觀的負面輿情,其傳播速度較之常規輿情要快很多,影響范圍之廣會誤導社會大眾引發不滿情緒而偏離網絡輿論的價值觀念。網絡熱點及其負面往往成為負面輿情中的關注焦點,一些網絡媒體為了追求高點擊率進而獲取商業利益,肆意對這些負面輿情進行渲染放大,造成公眾對社會和政府的信任感削弱,人們的主流價值觀容易發生扭曲、變形甚至迷失,從而給社會帶來負能量。此外,網絡輿情危機還會導致網絡話語權的失衡。互聯網時代,大量的負面輿情通過網絡而自由傳播,極大影響著主流媒體的權威。在此背景下,網絡負面輿情有時會被強勢人群所操縱,成為少數利益集團的“宣言書”,形成了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輿論氛圍,導致網絡話語權的失衡。

(三)我國法律治理網絡輿情的必要性

1. 貫徹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網絡強國的指導思想。一個國家對信息網絡技術的運用已經是不可逃避的現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同時,還強調要“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還著重強調了建設網絡強國的緊迫性,這其中涉及“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網絡輿情本身就是網絡空間重要的一環,也是我們社會法治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法律對網絡輿情危機的治理屬于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一部分,這是積極貫徹和落實構建網絡強國的重要表現。

2. 踐行依法治國理念的重要體現。“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③ 法律對網絡輿情危機治理過程中,必然需要與時俱進的補充新法律、彌補現有法律的空白,逐漸形成法治綜合體系,這恰恰是全民依法治國的期望所在。因此,法律治理網絡輿情危機不僅可以為網絡空間營造良好的氛圍,還可以加快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促使我國盡早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使命。

3. 有利于避免“觀眾暴力效應”。網絡輿情這把雙刃劍,在其越界產生網絡輿情危機時,如果不加以有效治理和管控,很有可能劍走偏鋒引起“網絡暴力”,形成“觀眾暴力效應”。網絡輿情參與主體中的普通大眾有時會因為群體極化的心理④逐漸表現出“觀眾暴力效應”。沖動是魔鬼,在負面網絡輿情的參與群體中,這個魔鬼表演起來更加肆無忌憚。⑤ 網民缺乏相關專業理念和思維,加之群體極化的心理和缺乏法律嚴格管控,很容易出現一石激起千層浪。例如當時的“藥家鑫案”,本身案件事實并不復雜,依據相關法律可以明確定罪量刑,但有人借助網絡及其輿情特點,給藥家鑫貼上了“軍二代”、“富二代”等負面標簽,更不乏一些網民在網上對其展開了大范圍聲討,儼然形成了“觀眾暴力效應”,嚴重影響網絡空間秩序和社會安寧,甚至踐踏法律權威。因此,法律治理網絡輿情危機是可以盡量避免這樣的“觀眾暴力效應”,盡量在網絡空間的源頭,將這類負面的網絡輿情扼殺在搖籃里,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網絡環境。

4. 為推動國家整體安全觀提供法律保障。網絡輿情若不能被加以良好的監管治理,易被人惡意利用而產生輿情危機,影響國家安全。網絡輿情危機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是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在內部方面,國內熱點事件經過發酵會形成帶有一定傾向性的負面網絡輿情,不法分子利用這點便可以操控網絡輿情的走向,從而有可能激化政府與公眾之間的矛盾,尤其在當前社會矛盾剛剛轉型下因為網絡輿情的誤導而被激化,削弱政府公信力,造成國家政治不穩定;在外部方面,其他國家和敵對勢力利用網絡發布虛假信息,為散布反動言論創造了有利條件,讓他們借助網絡輿情的“非線性”等特點煽動我國網民,國內政治制度造成威脅。⑥

由此可見,網絡輿情危機倘若不加以法律治理的話,后果不堪設想。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及“要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家安全政策,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統籌推進各項安全工作。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國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風險能力”。⑦ 對網絡輿情的法律治理路徑,便是統籌推進各項安全工作的具體表現,從而逐漸完善國家安全體系。

二、我國網絡輿情的新趨勢及治理困境

(一)我國網絡輿情的新趨勢

近些年,我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每年都會發布《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分析報告”),這對我們分析和研究我國網絡輿情的發展與應對策略可以提供有力的數據和實證支撐。筆者以2011—2018年這7年的報告資料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讓我們不得不感慨時隔7年的網絡科技飛速發展,帶動網絡輿情走的越來越遠。

1. 網絡輿情載體異軍突起。2011年網絡輿情的載體主要是以微博為主,微博用戶數量從2010年底的6311萬劇增至2011年6月底的1.95億(現已突破2億個);社交網站(SNS)⑧ 也起著輔助推動網絡輿情的作用。在當時,論壇/BBS已經開始喪失網絡輿情的“霸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移動互聯的萌芽產生,中國手機網民規模為3.18億人,在網民中的比例高達65.5%,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發布和瀏覽信息、發表和分享意見。⑨ 到了2018年底,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得知,網民規模較2011年底增加了4.99億,微信在眾多網絡輿情載體中異軍突起。微信早已從一個單純的社交App升級為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級應用平臺。期間,在2016年國辦文件《關于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中,也把政務微信和政府客戶端作為政務公開的標配,政府也與時俱進的參與到新興的網絡輿情載體之中。⑩

2. 網民結構與社會人口結構趨同。在2011年時,網民數僅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3。其中,上網發帖、回帖的,占網民數的31.7%,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0.6%。網民還帶有偏向年輕、高學歷、低收入、城鎮人口的特征。{11} 到了2018年,10—39歲群體占總體網民的70.8%,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互聯網在中年人群中的滲透力增強。我國網民開始向中等教育水平的群體蔓延,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7.7%和25.1%;受過大專、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占比分別為10.0%和10.6%。農村網民規模達2.22億,占整體網民的26.7%,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8.4%,較2017年底提升3.0個百分點。

3.“小粉紅”崛起。在2011—2018年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中,“小粉紅”作為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顯著崛起。他們對于國家模式和發展道路認同度更高,為國家幾十年取得的成就而自豪,樂于在網上傳播正能量。在微博平臺中,數量龐大的“小粉紅”凝聚在一批共青團系統官方微博周圍,在“帝吧出征”反臺獨、表情包大戰、趙薇電影《沒有別的愛》爭議等涉及愛國表達的熱點事件中,表現出“90后”強大的自我動員與組織能力。{12} 這是2011年網絡社會中幾乎不存在的一個團體。

4. 重視網絡輿情危機的法律治理。2016年間,我們已經越發認識到網絡平臺對公共生活的影響需要依法制約的重要性。“雷洋案”當時在網絡上被吵得沸沸揚揚,網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將關注焦點放在了執法人員究竟有沒有暴力執法上。網上輿論難以分辨虛實,一些網絡水軍在輿情中造謠生事。還有一些不理智的網民在不了解事實與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妄下評論,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大降低了公權力的公信力,導致嚴重的網絡輿情危機。根據2018年發布的《2017年中國互聯網輿情研究報告》,在2017年4月發生的“瀘縣中學生死亡事件”,劇情跌宕起伏,輿情不斷朝壞的方向發展。原本只是一則常見的基層個體事件,但在多股力量的推波助瀾下,該輿情變成了小事變大、大事變壞的典型負面事件。這類事件都讓大眾認識到,互聯網網站不應只是技術平臺媒介,其管理運營者對上面傳播什么信息和他人利用平臺做什么事,應負有管理責任。

(二)我國治理網絡輿情危機的困境

1. 網絡輿情傳播的“非線性”特點增加了監管難度。網絡信息在網絡社會中的流動并非是“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線性的”,指以前簡易的傳播方式,信息或內容的傳播是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在一定的時間內,對信息或內容的影響力是可以估計的;“非線性的”主要是指信息或內容的傳播是從一個點到多個點,在特定時間段內是難以對這類信息或內容的影響力加以預測和估計的。{13}網絡輿情這樣“非線性”、發散性的特點,加大了我們對這類信息傳播速度和范圍的監管難度,其具有高速化的傳播速度、海量的內容、全球化的傳播范圍以及多種多樣的傳播方式,其影響力可謂是突飛猛進的擴散。因此,我們對這網絡輿情的監督與管理必然不能套用針對普通言論信息傳播方式。

2. 網絡輿情專門性立法存在缺憾。網絡科技固然迅猛發展,但我國相關配套法律措施還不完善,這給我國法治中國建設進程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雖然《網絡安全法》在專家和學者的多年努力推動下于2016年11月頒布,并于2017年6月施行,但其涉及網絡輿情的內容少之又少,而且我國對網絡輿情專門性法律規定尚處空白。這勢必影響我國網絡安全法治體系化的構建,也導致全民踐行依法治國進程受阻,專門法的缺位勢必影響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

3. 網絡傳播的匿名性增加了制裁的難度。從人性上看,網絡環境獨立于現實世界,網絡傳播的可匿名性,易引起網絡用戶的僥幸心理,從而衍生出一些非理性態勢,在發布信息時就會有人為了增加關注量或者所謂的“娛樂”,借助匿名性而胡亂發帖,甚至借助網絡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對這些行為很難加以管控。網絡世界的虛擬性會讓部分用戶過度沉迷,進而忘卻了現實世界中的法治框架。因此,在對網絡空間安全治理過程中,還未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立法體系的情況下,網絡言論自由的規制難上加難,網絡輿情中涉及的當事方權益較難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

三、完善網絡輿情危機法律治理的新路徑

(一)網絡輿情危機治理應當在《網絡安全法》中獨立成章

亞里士多德說過:“法律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網絡安全法》是維護網絡安全、打擊網絡犯罪、保護網絡清凈健康的重要法律武器。對于這樣一部良法,全體公民應當敬畏它、遵守它、執行它,做一個知法、守法、用法的好網民,共同維護網絡安全。同時,全體公民和執法機關都要正確使用《網絡安全法》,對一切網絡違法犯罪分子亮劍,確保全體網民有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完全空間。{14}

縱觀我國關于網絡安全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正在與時俱進的完善和更新,但較之網絡的快速發展,法律的滯后性還是難以避免。針對網絡輿情方面的規制范圍較狹窄,而且對網絡言論內容和謠言的定性較為模糊,相應的處罰也不夠嚴厲,不能起到震懾違法犯罪行為的作用,我國《網絡安全法》于2016年11月正式頒布,2017年6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但對網絡輿情的治理的問題還未加以重視。網絡輿情相關的內容在《網絡安全法》第四章的“網絡信息安全”部分的第47—50條規定,主要涉及網絡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任何個人和組織發送的電子信息、提供的應用軟件應當保證不涉及非法內容、網絡運營者應當建立網絡信息安全投訴、舉報制度以及國家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網絡信息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內容。該章節主要規定的是有關網絡個人信息被侵犯的法律規制,網絡輿情的相關內容僅有這幾條有所涉及,且規定的內容不夠明晰。

因此,筆者建議將網絡輿情的規定在《網絡安全法》中獨立成章,從“網絡信息安全”中分離出來,細化網絡輿情中的諸多法律問題。譬如,明晰合法的網絡輿情和造謠誹謗、言論自由和人身攻擊的邊界,提供科學的標準對非法信息的范疇加以鑒定,從而突出其與正常網絡輿情的差異。對法律責任方面也應當擴大處罰范圍,不應僅對網絡運營者加以處罰,對一些網絡輿情過于違法偏激的發布者也需進行處罰,并限制該類人員的上網條件和發布消息的內容。這樣才能使《網絡安全法》的內容更加完善體系,從而更好的推動網絡輿情的法律治理和網絡安全的構建。

(二)適度推進網絡實名制

實名制的踐行,可以使網絡虛擬化與現實社會的實體化逐漸交融,鼓勵網絡用戶實名制有利于迅速的找到目標用戶,不需要再單純依賴記憶復雜的域名和網址等技術性過高的方式尋找目標用戶。從大局上看,實名制優于匿名制,可以大大壓制網絡輿情的負面效應,遏制一部分用戶借助網絡輿情進行非法言論,從而起到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的作用,更好的對網絡輿情以及整個網絡空間加以管制。廣泛推行網絡實名制是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大趨所勢,各國都在積極籌劃、試行并逐步實行網絡用戶實名化制度。網絡實名雖然伴隨著一些諸如個人信息泄露等風險,但相比其對網絡輿情以及網絡安全所起的效能以及未來前景,實名制是網絡輿情監管的極佳手段之一。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在構建網絡強國的道路上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推進,網絡輿情的潛在危機正在慢慢突顯,我們必須重視該類危機的出現,并且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控,網絡用戶實名制是解決該問題不可或缺的方式。

在這方面我們應當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一方面,要在個人信息保護較為完善的基礎上推進網絡實名制。目前,網絡實名制在韓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已被廣泛采用。韓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推行網絡實名制的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對該政策宣布廢除的國家。韓國在推行實名制過程中采取的是循序漸進的模式,但之所以宣布廢除該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處理好個人信息保護與網絡實名制的平衡關系,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沒有做到妥善保障的情況下展開網絡實名制,勢必不能很好的實現網絡實名制的應然之效。另一方面,在加強網絡監管的情況下,讓匿名悄然實名化。日本在這方面具有體系化的法律對網絡輿情加以規制與保障,其對互聯網的管理除了依據《刑法》和《民法》之外,還制定了《個人信息保護法》、《反垃圾郵件法》、《禁止非法讀取信息法》和《電子契約法》等專門法規來處置網絡違法行為。網絡服務提供商ISP和網絡內容提供商ICP、網站、個人網頁、網站電子公告服務,都屬于法律規范的范疇。信息發送者通過互聯網站發送違法和不良信息,登載該信息的網站也要承擔連帶民事法律責任,網站有義務對違法和不良信息進行把關。{15}而且其網絡監管方面已經有能力保證,即使是在匿名發帖的情況下,也能對相關人員和信息進行及時的處理與歸責。

(三)積極踐行政府信息公開以避免“史翠珊效應”

“史翠珊效應”主要是指監督管理者為了避免大眾了解某些內容,限制特定的網絡信息發布與擴散,結果恰恰相反,促使該信息內容被更多的大眾熟知。例如曼聯球員吉格斯被英國媒體曝婚外情,其向法院申請“超級禁令”禁止各種途徑的報道與傳播,但其這項申請隱私法保護的方式并未起到應有功效,導致更多的人關注好了解此事。這是“史翠珊效應”的典型案例之一。

我們在對網絡輿情進行監管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恰當的法律手段,擯棄掩蓋事實真相的錯誤理念,否則效果只會適得其反。政府信息公開是我國《行政法》中明文規定的一項內容,有些負面的網絡輿情掀起軒然大波是與政府信息公開不透徹、官方解釋不及時所導致的。偉大的社會中,不僅需要將信息公之于眾,還需要持續不斷,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我們對信息公開的目的僅理解為是將信息告訴公眾,那便是對這種需求的誤解,我們尚處于信息公開極為初級的階段{16},需要我們完善的內容還很多。其一,政府要做到事前的信息公開,在源頭上盡量遏制網絡輿情危機亂象發生;其二,在事件發酵過程中要及時公開相關信息,防止事態惡化,避免網絡輿情事態嚴重化{17};其三,當事態平息后也不可掉以輕心,要及時發布相關善后的信息,安撫民心,防止類似不良事件再次發生。

(四)加強網絡安全國際合作

從1994年我國第一部《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便予以頒布實施,到后面陸續發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再到2016年11月頒布的《網絡安全法》以及2017年10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該規定”)的出臺,均體現我國對互聯網的法律治理高度重視。該規定作為《網絡安全法》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規范性政策文件的配套規定,落實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12條關于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應健全信息發布審核、公共信息巡查、應急處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建立安全可控的技術保障措施的要求,落實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17條關于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用新技術、調整增設具有新聞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應用功能,應當報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進行安全評估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宗旨正是規范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工作,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國內法律法規在不斷完善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國際聯合治理的合作態勢。因為在現實網絡空間中客觀存在借助域外網絡對域內事件進行偏激性或虛假性評述的網絡輿情亂象,這便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各國的聯動機制。從2016年的推進“一帶一路”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的展開,到2017年《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的推出,都彰顯出我國在營造國際網絡安全空間的決心。但在這些戰略中,對網絡輿情的重視還不夠突出,只是在原則和目標中提及了要構建網絡安全空間和保障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對如何營造和保障權益并未提出具體的國際合作措施,也未提出具體的國際合作路徑。

在這方面可以借鑒歐盟2016年頒布的《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指令》,其中第7條明確規定“每個成員國應當出臺規定戰略目標、合適政策、監管措施的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國家戰略,以便實現和保持高水平的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并且至少包括附件二規定的行業類別和附件三規定的服務類別。”第11條規定的合作組織、第12條規定的 CSIRTS 網絡之間的跨境合作等內容{18}都為跨國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指導和保障。我國在制定和參與相關國際合作條約中,也應當加以完善具體的合作機制和各方權利義務,從而更好的借助國際力量對網絡輿情以及網絡安全進行有效的管控。

注釋:

① 李維杰、劉暉、吳世忠:《互聯網輿情理論分析》,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4頁。

② 孫鳳英、王繼偉、于修義:《開展網絡輿情危機應對的實踐》,載《中國病案》2013年第5期。

③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長征》2017年第11期。

④ 群體極化指團體成員一開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議后人們朝偏向的方向繼續移動,最后形成極端的觀點

⑤ 余秀才:《網絡輿論:起因、流變與引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52頁。

⑥ 發李楠:《“互聯網+”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山東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02頁。

⑦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長征》2017年第11期。

⑧ 社交網站(SNS)允許用戶創造個人頁面,列出好友名單和自由發表評論。在中國,人人網、占座網、海內網、螞蟻網、一起網、開心網、360圈等SNS網站大量涌現。

⑨ 李紅燕:《新媒體在企業危機公關中的路徑選擇及運用策略》,《價值工程》2012年第9期。

⑩ 邵長安、關欣:《網絡輿情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分析》,《情報理論與實踐》2018年第1期。

{11} 胡銳軍:《社會沖突治理與網絡政治培育和規制》,《長白學刊》2013年第1期。

{12} 李良榮、袁鳴徽:《中國新聞傳媒業的新生態、新業態》,《新聞大學》2017年第6期。

{13} 李維杰、劉暉、吳世忠:《互聯網輿情理論分析》,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4頁。

{14} 高志華、馮甜甜:《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網絡空間安全》,《黨政論壇》2018年第4期。

{15} 嚴圣禾:《日本監管互聯網》,《光明日報》2011年4月23日版。

{16} [美]沃爾特·李普曼著:《幻影公眾》,林牧茵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26頁。

{17} 徐翔:《論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載《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第9期。

{18} 王肅之:《歐盟〈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指令〉的主要內容與立法啟示——兼評《網絡安全法》相關立法條款》,《理論月刊》2017年第6期。

作者簡介:徐翔,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講師、博士后研究人員,陜西西安,710063。程騁,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湖北武漢,430077;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反恐怖主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湖北武漢,430073。

(責任編輯? 橙? 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天堂| 欧美无专区| 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国产另类视频| 久久伊人色| 天天色综合4| 在线色综合|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成人欧美日韩| 色老头综合网|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人与鲁专区|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亚洲福利网址|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人妖无码第一页|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91亚洲精选|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国产主播喷水| 久久性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五月天久久婷婷|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亚洲性一区|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综合天堂网|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黄网站欧美内射|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97狠狠操|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产色婷婷| 欧美色视频日本| 欧美高清国产| 成人在线综合| 综1合AV在线播放| 9啪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色88| 性视频久久| 伊人久久婷婷|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成人蜜桃网|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亚洲二区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