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提亞·熱扎
2013 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思。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 “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思中新疆被國家明確定位為“核心區”,新疆按照“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建設要求,提出“五中心、三基地、三通道和十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的規劃。
喀什作為絲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結合點、增長極、區域中心,具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 喀什地區周邊與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三國接壤,與吉爾吉斯斯坦、印度、烏茲別克斯坦為鄰,邊境線長888 千米,現有紅其拉甫口岸、吐爾尕特口岸、伊爾克什坦口岸、卡拉蘇口岸和國際機場等一類口岸和新怡發二類口岸。 喀什的對外貿易帶動喀什經濟的增長,然而喀什的對外貿易主要以通道貿易為主且存在季節性、周期性的特征,“如何提高喀什的外貿水平”“優化產業結構使喀什對外貿易由通道貿易轉變為產業貿易”等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喀什地區依托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快喀什外向型經濟發展更好地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并且通過自身的增長極帶動整個南疆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
柴文斌交代了絲綢之路一詞最早由德國地理學家李?;舴矣?877 年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提出,2014 年6 月 22 日,中、哈、吉三國成功聯合申報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并且將新疆確定為建設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 喬麗潘·毛肯認為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對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因此,新疆需充分發揮資源能源優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王強闡述了喀什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地理區位優勢并重點解決了喀什對外貿易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及國外政治環境問題。 王寧認為新疆邊境口岸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沿、我國實施向西開放戰略的關鍵樞紐,無論是全方位的對外開放,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其口岸的發展態勢將直接關系到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也關系到此戰略的推進以及核心區建設的成效。 孟戈和祝曉云將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對外貿易的發展歷程按照貿易方式劃分為記賬貿易階段(1949 ~1985 年)、易貨貿易階段(1986 ~1995 年)、邊境小額貿易階段(1996~2008 年),并且認為經過六十年的發展,邊境貿易已經成為新疆對外貿易的重要支柱,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強新疆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新疆邊境貿易。 貢璐和呂光輝認為新疆的開放口岸有著輻射扇面范圍廣、季節開放口岸和常年開放口岸并存的特點,但存在口岸管理體制不健全和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提出強化管理體制建設加強口岸發展規劃。 周攀攀認為對外貿易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和促進作用顯著增加,已成為新疆對外貿易的主體。 蔡禮輝和阮向前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背景下,喀什地區對外貿易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顯著提高,但是相比全疆依然滯后,與其戰略地位并不匹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喀什應通過大力推動對外貿易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高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并對此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喀什地區努力發揮自身區位優勢,自2006 年以來抓住口岸開放的有利時機,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從絕對規模來看,喀什地區外貿總量在不斷增長且遠超同時期新疆貿易增長量,喀什貿易總量由2006 年的48655 萬美元,增長到2016 年的286317 萬美元,增長5.8 倍。 而新疆外貿總量由2006 年的910327 萬美元增長到2016 年的1796328 萬美元,增長 1.9 倍。
圖1 2006~2016 年新疆外貿增長率與喀什外貿增長率趨勢
從外貿增長率角度來看,喀什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增長率不穩定,波動較大,年均增長率達到19.39。 由圖1 看出,2006~2009 年喀什地區的外貿增長率急劇下滑,2009 年受金融危機和國際國內大環境的雙重影響,新疆外貿增長率與喀什外貿增長率出現明顯的雙低折點,喀什外貿增長率由2006 年的342.84%下降到2009 年的-55.93%,新疆外貿增長率由2006 年的14.62%下降到2009 年的-37.76%。 2010~2012 年間喀什的外貿增長率與新疆外貿增長率變動保持一致。 2013 年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政策支持下喀什外貿迅速增長,外貿增速遠超新疆外貿增速,增長率達到85.54%。
圖2 2006~2016 年喀什貿易總量占新疆貿易總量的比重趨勢
從外貿占比角度來看,喀什地區外貿占新疆貿易量的比重比較穩定且逐年上升。 由圖2 可以看出喀什地區占新疆總貿易量的占比從2006 年的5%到2016 年的16%,說明喀什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走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 喀什進出口總額上升時喀什占新疆貿易總量的比重較低,反而喀什進出口總額下降時喀什地區占新疆貿易總量的比重較高,由此可以看出喀什地區的對外貿易以通道貿易為主,且呈現出季節性與周期性的特征。
表1 外貿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與拉動系數
由表1 可以看出,喀什出口貿易對經濟的貢獻率在下滑,由2006 年的13.76%下降至2016 年的-63.45%,雖然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系數也在下滑,但出口對經濟的拉力較大。 進口對經濟的貢獻率及拉動系數都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 凈出口對經濟的貢獻率呈下滑趨勢,由2006 年的14.07%下降到2016 年的-63.31%。 凈出口對喀什經濟增長的拉力較大,拉力系數由2006 年的0.96%上升至2016 年的10.08%。 由此可見喀什對外貿易對喀什經濟增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對外貿易能極大地促進喀什經濟的增長,因此,喀什應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表2 2006~2016 年喀什地區生產總值凈出口及三次產業數據表 單位:萬元
為了說明喀什地區對外貿易對喀什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本文采用公式(1)即柯布-道格拉斯(C-D)生產函數的原理,且利用SPSS 軟件對喀什地區表2 的數據進行多元回歸分析:
函數中Y表示喀什地區生產總值,AG表示喀什地區第一產業總產值,IN表示喀什地區第二產業總產值,SE表示剔除凈出口后的第三產業總產值,NX表示喀什地區凈出口總產值。 且令AG、IN、SE、NX為自變量,Y為應變量,結果如下:
表3 模型摘要b
表3 中的R2即調整的判定系數1,可知線性方程整體擬合效果較好。 即: 喀什地區生產總值可以被三次產業及凈出口量很好的解釋。
表4 ANOVAa
由表4 中的方差可知,方差分析顯著性值=0.000 <0.005,表明自變量與因變量線性關系顯著,即喀什地區生產總值與三次產業及凈出口量存在較為明顯的線性關系。
表5 系數a
由表5 可知,在顯著性水平α為0.05 的情況下,三次產業及凈出口的回歸系數顯著性t檢驗的概率p值都小于顯著性水平α,因此可以拒絕原假設。 認為他們與被解釋變量的線性關系是顯著的,應保留在方程中,該線性回歸方程為:
Y=0.586+0.326AG+0.227IN+0.248SE+0.203NX
由方程可以看出當第一產業總量每增長1 單位,喀什生產總值增長1.325 個單位; 第二產業總量每增長1 單位,喀什生產總值增長0.227 單位; 第三產業總量每增長1 單位,喀什生產總值增長0.248 個單位;凈出口量每增長1 單位,喀什生產總值增長0.203 個單位。
從SPSS 回歸結果中分析得出,喀什的對外貿易對喀什經濟的貢獻率較大,貢獻率達到20%,由此說明喀什對外貿易能促進喀什地區經濟的較快發展。 喀什作為絲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結合點、增長極,區域中心的戰略地位優勢及“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更適合喀什地區走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道路。 因此,喀什地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快速發展對外貿易,使喀什的對外貿易在新疆總貿易中的占比越來越高,對外貿易成為發展喀什經濟的重要途徑。 而喀什工業化水平低,工業結構單一,加工能力弱,對外貿易中絕大部分的出口貨物非本地生產,喀什僅起到了貨物周轉地和通道作用,喀什的通道貿易限制了對外貿易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喀什的對外貿易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喀什的對外貿易呈現季節性、周期性的特征。 因此喀什地區在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優化產業結構使喀什從通道經濟轉向產業經濟,并以對外貿易為平臺加快喀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一是在對外投資上取得突破,圍繞喀什地區產業競爭優勢,統籌謀劃和指導企業“走出去”投資發展,鼓勵喀什地區企業和引薦東中部企業“抱團出?!?,以便于鏈條式轉移、集群式發展和園區化經營,避免產業不配套和企業單打獨斗。二是在保稅區來料加工企業引進上取得突破。 充分發揮綜合保稅區的作用,充分利用沿邊開放、對口援助和西部開發等差別化政策,把招商引資作為“引進來”戰略實施的重要推動力。 堅持“境外區外開放并舉”和“外引內聯、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原則,既要引進企業、資金、技術和管理,更要主動承接我國東中部產業轉移,以六大產業聚集區為平臺,推進優質產品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優勢產業向周邊國家發展。
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不斷改善對外貿易出口商品結構,針對喀什地區產業結構不適應貿易出口發展需求,認真分析近年來我國出口周邊國家的產品數量和種類,預測不同產品的市場需求,明確重點發展產業和需求,有方向的調整產業結構的升級,指導喀什地區產業發展方向和招商引資,實施針對喀什地區外貿特點的“供給側”結構調整。
努力擺脫以農產品、日用品和輕工業品為主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農產品備案基地建設,推進產品標準化,培育農產品品牌,把農產品加工增值后再外銷,加強對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使喀什成為面向中亞國家的農產品、日用品和輕工業品加工基地。 注重產業的本地化發展,培育本地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和農產品出口企業作為當前和今后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的傾斜實現產業經濟。 不只是充當對外貿易的中轉地,切實提高自身的經濟發展造血功能,從而由“通道經濟”轉變成“產業經濟”。
喀什應密切關注“絲綢之路經濟帶”政策,突顯出自身作為特區的各方面優勢,吸引大中型企業進行投資并注入新鮮血液。 與此同時,喀什應該在國家制定的西部人才援助規劃中制訂針對喀什的專業人才援助計劃,應該著重加大對喀什專業貿易人才的援助力度,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增強喀什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