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云
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從2000 年至2018 年,我國60 歲及以上人口從1.26 億增加到2.49 億,占比從10.2%上升至17.9%,如何釋放老年人口活力,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風險成了重要課題之一。 2014 年我國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正式合并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建立了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邁出了保障老齡人口權益的堅實一步。 農村地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延續了新型農村養老制度的脈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針對年滿16 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因此本文研究的農村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也針對這一人群。
郭媛媛認為農村地區消費受到新農保的影響,但是效用不明顯。 黃宏偉等認為新農保可以減少農村老年人口的勞動時間,但沒有考慮到樣本本身的內生性問題。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從收入、消費、勞動供給角度出發,利用傾向匹配得分模型,定量地研究了農村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實施以來的經濟效益,希望可以評價出政策實施的真實結果。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2015 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數據庫(CHARLS),該數據庫覆蓋了全國1 萬戶家庭中的1.7萬人,有較好的隨機性和充分性。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居住在農村地區、擁有農村戶籍,并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60 歲及以上人群,處理后保留了研究樣本6626 人。
本文主要是為了研究農村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經濟效益,結合已有研究,選取了農村地區經濟效益有明顯聯系的變量。 變量選取如表1 所示。
表1 變量描述
續表
傾向評分匹配法(PSM)是一種利用非實驗數據或觀測數據進行介入效果分析的統計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調查樣本的選擇性偏差和內生性干擾等問題。 本研究用傾向得分(PSM)作為對多個變量代替進行估計,它表示“個體在一組既定的協變量下,接受某種參與(Treatment)的可能性”。 令P(x)表示實驗組中變量x的傾向得分,即P(x)=P(D=則平均參與效應(ATT)可以進一步改寫為:
根據表2,對所用樣本農戶方運用相鄰樣本匹配的方法,結果表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對農業收入產生了正向調節,有養老保險的人群比沒有養老保險的人群收入水平高1042.72。 參與者的處理效應ATT、未參與者的處理效應ATU 和綜合的平均處理效應ATE 的自主標準誤差分別為0.048、0.042、0.041,且均達到了5%的顯著性水平。表明樣本之間匹配的結果較為穩健,研究所得結論較為可信。 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群,往往收入更高。 一方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本身就會給農村地區老年人帶來收入;另一方面,有養老保險作為基礎,農村地區老年人往往會更多地參與農業勞動,獲得更多的農業收入。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對農業收入產生了正向調節,符合政策所倡導的緩解農村養老壓力。
表2 處理效應結果
表3 結果表明,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對農村地區的消費產生了促進作用,有養老保險的人群比沒有養老保險的人群消費水平高152.44。 究其原因,一方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使得農村老齡人口收入增加,現有收入增加促進了消費;另一方面,有養老保險,會增加未來收入,人們會減少儲蓄,增加消費。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對農村地區老齡人口的消費產生了正向調節的作用,提高了人民幸福感。
表3 處理效應結果
表4 結果表明,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對農業勞動供給產生了正向調節,有養老保險的人群比沒有養老保險的人群農業勞動參與時間多173.80。 農業勞動相比非農業勞動,一般更加穩定,有多少土地有多少林業,往往比較固定。 擁有養老保險的人群,往往規劃能力、風險抵御能力更強,會選擇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更多地參與勞動。
表4 處理效應結果
表5 結果表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對受雇勞動供給產生了逆向調節,有養老保險的人群比沒有養老保險的人群農業勞動參與時間少104.68。 樣本之間匹配的結果較為穩健,研究所得結論較為可信。 受雇勞動一般較不穩定,有養老保險作為托底后,農村老年人往往會減少受雇勞動參與,這也符合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的目的,減輕農村地區養老壓力,保障了農村地區老齡人口的權益。
表5 處理效應結果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實施目的就是為了緩解老齡人口的生存壓力,保障老齡人口的權益。為了有效降低調查樣本的選擇性偏差和內生性干擾,本文采取了傾向匹配得分模型,并很好地通過了穩健性檢驗,模型結果具有很好的準確性。 本文基于傾向匹配得分模型,利用2015 年CHARLS 數據庫,定量分析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經濟效益。 研究表明,在農村地區,相對于沒有養老保險的人群,有養老保險的人群,農業收入更多,消費水平更高,農業勞動時間更長,受雇勞動時間更短。 究其原因,養老保險本身就會給農村地區老齡人口帶來收入,從而促進了消費。 另一方面,有了養老保險這個基礎保障,農村地區老齡人口會選擇更輕松更穩定的農業活動,放棄不穩定的受雇勞動。 總的來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保障了農村地區居民的權益,是一項有積極意義的惠民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