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自紅,劉淑霞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教育部于2016年組織研究確定了《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增補專業,新增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以下簡稱“幼管”專業)。我校自2017年申報該專業以來,積極成立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家組,討論制定了幼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于2019年該專業正式招生。根據幼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嬰幼兒健康促進與管理為專業技能課程?,F就該課程開發背景、課程內容、實施過程和改革成效等方面進行研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重視0至3歲嬰幼兒教育。而幼管專業正是新時代背景下的緊缺專業。付奎亮[1]針對幼管專業社會需求的調查分析顯示,社會對幼兒發展與教育高度重視,73.13%的教師和88.26%的家長認為幼管專業比幼兒師范專業更有利于幼兒的培養和發展。嬰幼兒健康促進與管理課程關注嬰幼兒身心發展,旨在培養學生關注嬰幼兒常見疾病的預防與照顧,為幼管專業的核心技能課程。
目前,教育部暫沒有幼管專業的建設標準,也沒有相關成型的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每個高校則根據自身的辦學基礎、認知水平和軟硬件設施來籌備和建設該專業。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還是個比較新的專業名詞。張童童[2-3]等認為: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指用幼兒身心發展特征、規律等專業知識對幼兒成長進行監測和指導,從而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而嬰幼兒健康促進與管理課程正是結合嬰幼兒不同時期的身心發展特點,針對性地選擇課程內容。
幼管專業培養的不是醫生或護士,也不是會唱歌跳舞的幼兒園老師。幼管專業人才應既有幼兒教師的職業特征,又是在幼兒的身心發展、評估、測試、預防等方面見長的幼兒健康管理者或幼兒教育者。結合幼管專業工作過程,該課程設置包括新生兒期健康促進與管理和嬰幼兒期健康促進與管理2個模塊4個項目36個任務,具體見表1。
以我校2018級孕嬰健康促進與管理方向班(60人)為例。
選擇學習通學習平臺,針對每一章節知識點設有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和章節測驗。要求學生通過課前見習、查閱資料、相互討論等方式自學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對于簡單易學且完成較好的知識點,不再進行講授。
對于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可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以佝僂病的健康促進與管理為例,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臨床病例場景,直接將理論和實訓內容整合成臨床工作項目,采取“標準化病人結合反饋性任務報告的教學法”實施教學[4](圖1)。
3.2.1 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掌握佝僂病的常見表現;熟悉佝僂病產生的原因;能在實踐中根據病情變化,結合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提供適宜的護理措施;與患者及其家屬用心溝通,用愛溫暖。

表1 嬰幼兒健康促進與管理課程內容設置

圖1 標準化病人結合反饋性任務報告的教學法實施框架
3.2.2 設計模擬場景 病案1,李某某,女,5個月,為足月順產兒。2019年12月23日母親抱其來兒童保健門診,母親描述其近半個月夜間??摁[,出汗多,體檢時發現有枕禿。該嬰兒活潑可愛,會翻身。其母親性格表現:為人友善,有問必答,但容易急躁,不時打斷別人說話,并且不容易接受別人意見。
3.2.3 引導模擬演練(1)分組。學生分為兩組,第1組28人,第2組32人;每組再按4人分為一小組。各小組選1名組長,配置1~2名標準化病人。當1個小組模擬演練時,其余小組在觀摩室觀摩記錄。每組演練時間為10~15分鐘。
(2)任務分配。小組長負責組織和攝影工作,1名學生扮演保健體檢人員,1名學生扮演嬰幼兒健康管理人員,1名學生扮演母親。
(3)演練要求。演練過程中,母親扮演者要提出寶寶為什么會出現哭鬧,并且在健康管理人員宣教時要打斷2次。教師在學生扮演過程中,若發現偏離主題,及時引導學生完成預期學習目標。
3.2.4 引導反饋性任務報告 演練結束后,鼓勵學生總結自己在演練過程中好的行為和需要改進的方面。教師可運用具體的例子和結果作為反饋的基礎,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判斷。如模擬嬰幼兒健康管理人員的學生表述,在指導母親防治佝僂病時,被打斷后,出現了知識輸出困難,但在第二次被打斷時經過調整心理,很快了解了這位母親的性格特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此外,教師在激發深層次的討論和自我反思環節,要高度重視學生與學習目標相關的行為和結果,進行客觀評述,探索實際表現與期望之間的差距,從而實現自我改進或保持良好表現。
3.2.5 獲得反饋,進行改進。學生結合其他學生、標準化病人及老師的意見進行個人總結。教師根據本次課情景演練,深度討論各環節學生的表現,確定完成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同時對模擬場景的設計進行完善。
課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終末考核。形成性考核注重對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問題能力、課堂參與程度、作業完成質量等方面的考核。終末考核由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組成。理論考核采用學校期末考試模板,任課教師不參與閱卷。參照相關文獻[5]設計實踐考核評分表,總分100分,包括操作流程(30分)、評估能力(20分)、職業態度(20分)、人文關懷(20分)、臨場應變能力(10分)5個部分。
課程結束后通過以上方式考核,學生理論成績優良率(80分以上)占94.34%,實踐成績優良率(80分以上)占100%(見表2)。沒有學生不適應該學習方式。第三方機構教學質量調查顯示,學生專業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
表2 學生理論和實踐考核成績(±s,分)

表2 學生理論和實踐考核成績(±s,分)
人數 理論考核 實踐考核操作流程總均分 評估能力 臨場應變能力6088.22±4.56職業態度93.91±2.6327.26±1.3617.23±1.18人文關懷17.56±1.1517.54±2.279.32±0.23
為培養專業知識好、人文素養高、服務意識強的幼管專業人才,實現學校到崗位無縫對接,我?;诠ぷ鬟^程設置嬰幼兒健康促進與管理課程教學內容,采取“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積極嘗試標準化病人結合反饋性任務報告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但由于我國目前沒有針對幼管專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幼管專業學生仍缺乏資格認證和職業定位,幼管專業人員職業認同感較低。如何建立一套從職責范圍、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到資格認證完善的幼管專業培養體系是未來需要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