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珮,葛 莉,龐書勤,羅宗婷,張佳惠,李蒙可
(福建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122)
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是指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研究過程中理解和應用護理成果的自信程度[1]。提高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有助于提升護理科研水平與質量,幫助護理人員將科研成果更好地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提高護理工作質量[2-3]。在國外,護理研究自我效能理論發展已經相對成熟,而國內對于護理科研能力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停留在外化能力表現上,近兩年開始逐漸關注科研能力的內在機制方面。研究顯示,我國臨床護士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不高[2-3]。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是未來護理科研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其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將直接影響未來護理科研發展[4-6]。目前尚未發現高等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現狀及影響因素,為提高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采取方便抽樣法,便利抽取福建、湖北、天津等地7所具有護理學碩士學位點的中醫院校在讀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在讀護理碩士研究生;(2)知情同意,愿意參與本調查者。
1.2.1 調查工具(1)一般人口學資料量表,包括年齡、性別、年級、是否有臨床工作或教學經驗、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婚姻狀況、讀研類別、是否每周參加課外活動、是否積極參加課堂討論、是否喜歡護理學專業、科研動機等。(2)護理研究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由我國學者張榮等人漢化,Cronbach′s α系數為0.976。該量表共有5個維度,3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越高[7]。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星調查法,由研究者將問卷的鏈接及研究意義、目的、填寫注意事項等發給7所院校的護理學專業碩士在讀研究生,囑其在網絡上匿名填寫并直接提交給研究者,網絡問卷發放一周后截止填寫。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用均數、標準差描述量表得分;量表得分影響因素分別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回收問卷191份,調查對象的年齡為(27.42±4.56)歲,已婚 70人(36.6%),未婚 121人(63.4%);學術型研究生 83人(43.5%),專業型研究生66人(34.6%),同等學力研究生42人(22.0%)。
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為(131.10±24.94)分,條目均分為(3.45±0.66)分,得分最低的維度為評判性閱讀和評價質性研究文獻,見表1。
表1 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情況(±s,分)

表1 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情況(±s,分)
維度 得分131.10±24.94 22.95±4.55 35.48±7.34 20.39±4.76 30.28±6.60 22.00±5.57總分獲取科學知識及資源集體研究效能評判性閱讀和評價量性研究文獻理解理論和應用評判性閱讀和評價質性研究文獻條目均分3.45±0.66 3.83±0.76 3.55±0.74 3.39±0.79 3.36±0.73 3.14±0.80
年級、年齡、婚姻狀況、讀研類別、是否每周參加課外活動、是否積極參加課堂討論、科研動機對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有影響,見表2。

表2 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影響因素
以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為應變量,以年級、年齡、婚姻狀況、讀研類別、科研動機、是否積極參加課堂討論、是否每周參加課外活動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其中年齡、年級、科研動機、是否積極參加課堂討論進入回歸方程(R2=0.272,調整 R2=0.256,F=17.341,P<0.001),見表 3。

表3 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由表1可得,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具有兩個特點:(1)護理研究自我效能處于中等水平,高于國內外執業護士[2,7],原因可能為許多執業護士由于工作繁忙或是學歷限制,缺少系統、科學的科研學習經歷,對科研知識和方法掌握不足[8];(2)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個體化差異較大,191名調查對象的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為76~190分,均分為(131.10±24.94)分,反映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差異較大。羅靜等[6]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差異較大。可能是因為我國尚未形成統一的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方案和培養目標,各大院校培養模式自成體系(尤其是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故而培養的護理研究生水平參差不齊[9]。
分析各維度得分情況可知,獲取科學知識及資源維度下各條目得分最高,說明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信息獲取上具有較強的信心,國內相關研究也顯示,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文獻查閱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較強[10-11],其原因可能為獲取科學知識及資源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在護理學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中都設置了相關課程,學生經過系統培訓后提升了獲取知識和信息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評判性閱讀和評價質性研究文獻維度下各條目得分最低,表明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普遍對質性研究缺乏信心。以我校為例,在護理科研思路方法課程教學中,質性研究所占學時遠遠少于量性研究。且查閱近幾年護理研究生畢業課題發現,其以量性研究為主。護理研究生在讀研期間接觸量性研究的時間更長,對量性研究也更為熟悉,缺乏質性研究相關知識和實踐。啟示教育者優化課程設計,在教學中增加研究生實踐其他類型研究的機會,提高對不同類型研究的認識。
3.2.1 年級 年級因素會影響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年級越高,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越高。相關研究也顯示,高年級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具有更高的信息素養[12-13]和更強的科研能力[4]。低年級護理研究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課程學習、設計畢業課題,學習多于實踐;而高年級護理研究生普遍已經完成校內理論學習,正在進行臨床實習或畢業課題研究,在這一階段高年級護理研究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科研工作中,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本領,展現個人科研能力的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查漏補缺,提升自己,而且絕大多數研三學生已經發表文章,相比之下高年級護理研究生具有更強的科研信心[12],故年級越高,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3.2.2 年齡 本研究顯示,年齡也是影響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齡越大,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越低。探索本研究中調查對象年齡構成發現:(1)工作經歷:26歲及以上者普遍具有臨床工作或教學經驗,為非應屆畢業生入學;而25歲及以下者絕大部分為本科應屆畢業生入學,相比之下,其接受的護理科研教育是連貫、系統、未被中斷的,其科研水平更高[14],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更高。(2)婚姻狀況:191名調查對象中,有70名研究生已婚,其中26歲及以上者69人。虞立等人的一項質性研究表示,已婚護理研究生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其讀研開銷大多由配偶獨自承擔,家庭經濟壓力往往會增加其心理負擔,已婚護理研究生讀研期間的心理障礙感更強[15]。已婚護理研究生受婚姻、家庭、經濟等因素影響,投入課程學習、科研、臨床實踐的精力相對少于未婚的護理研究生[5],其科研水平和科研信心低于未婚護理研究生[5]。(3)讀研類別:在本研究中所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年齡均為26歲及以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是邊工作邊學習的護理在職人員,相較于全日制研究生,他們普遍需要上夜班、三班倒,在工作之余抽出時間學習與科研,承受著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雙重壓力,學習效率較低[15]。且非全日制護理研究生的第一學歷水平參差不齊,科研基礎也遜色于全日制研究生,其科研能力和科研信心也低于全日制研究生[16-17]。故而在本研究中,年齡大的護理研究生受工作經歷、婚姻狀況、讀研類別等諸多因素影響,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低于低年齡的護理研究生。
3.2.3 是否每周參加課外活動 由表2、3可知,每周參加課外活動的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高于每周不參與課外活動的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每周參與課外活動能夠幫助護理研究生形成科研思維和科研意識[5],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科研思維是科研能力的核心部分,培養護理研究生科研思維,能夠促進科研能力提升[18],護理科研能力越強,其在進行護理科研時的自信程度就越高。所以每周參加課外活動的護理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較高。提示可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引導護理研究生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積極參與,使參加課外活動成為提升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的途徑之一。
3.2.4 科研動機 科研動機是進行科研的始動因素,護理研究生的科研動機直接影響其科研能力[19]。本研究顯示,科研動機會影響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不同科研動機的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得分從高到低為發自內心想提升自己(內在動機)、外界環境影響(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指個體對活動本身具有濃厚的興趣,能夠持續、認真地投入某項活動中[20]。外在動機是由他人認可所激發的,具有較大的可變性,其強度易隨著外界環境變化而變化,與內在動機相比,缺少穩定性,不利于個體全身心地投入科研或工作,易影響個人成就獲得[21]。故而內在動機對科研能力和護理研究自我效能具有重要影響,啟示教育者在研究生教學中應注重激發研究生內在科研動機,進而提高其科研能力和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
本研究顯示,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護理研究自我效能處于中等水平,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且受年齡、年級、是否每周參加課外活動、科研動機影響。提示中醫院校護理教育者應幫助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確立良好的科研動機,優化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提高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增強其科研信心,進而提高其護理研究自我效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