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熊毛,王 濤,楊 聰,周 寒,黃 珍,周 靜
(長沙醫學院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9)
受經濟、人口、環境、社會行為等因素的影響,疾病譜也逐漸發生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主因[1]。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的進步,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斷增加[2]。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不斷升高,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3]。述情障礙(Alexithymia)是一種由于個體情緒認知、加工和調節過程受損而引起的情感認知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識別困難、情緒表達困難和外向性思維3個方面[4]。述情障礙普遍存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會造成嚴重影響,主要表現為癥狀加重、并發癥增多、誘發心理或精神疾病、人際交往受限和社會適應不良[3]。疾病感知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又被稱為疾病認知,是指個體在疾病狀態或健康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通過個體的認知評價及對疾病的情緒表述,喚起自身心理應對反應,進而對疾病認知進行修正和調節[5]。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與其情緒體驗、生存質量、行為方式等密切相關,是身心健康的重要預測因子[6]。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礙與疾病感知現狀及其相關性,旨在減少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負性感知,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增強對自身情緒的控制,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018年7—8月便利選取湖南省雙峰縣、永順縣、汨羅市(縣級市)、寧鄉市(縣級市)的472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歲及以上并被確診為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內分泌及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癥、痛風等)、運動系統疾病(如關節炎、頸椎病、腰椎病等)、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聽力障礙、眼部疾病、惡性腫瘤等其他慢性病的社區老年人;知情同意參與本次調查研究。排除標準: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無法交流者。
1.2.1 調查工具(1)一般資料問卷。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共同居住情況、所患慢性疾病數量、病程、家族史、吸煙史、飲酒史、鍛煉情況、飲食情況、服藥情況、個人月收入、醫療支付方式等。
(2)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該量表由Taylor等[7]編制、袁勇貴等[8]翻譯修訂,共20個條目,包括識別情感障礙、描述情感障礙和外向型思維3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贊同”到“非常贊同”分別計1~5分,總分2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述情障礙越嚴重。總分≤51分為無述情障礙或低水平述情障礙;52~60分為有中等程度的述情障礙;≥61分為有較重程度的述情障礙。該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721。
(3)簡易版疾病感知問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riefIPQ)。該問卷是2006年Broadbent在疾病感知問卷[9-10]和修訂版疾病感知問卷[11]的基礎上簡化形成的,包括9個維度(9個條目),即疾病影響、病程、個體控制、治療控制、癥狀識別、疾病關注、疾病了解、情緒描繪、病因共9個維度。前8個維度的8個條目采用10級評分法(其中3、4、7條目為反向計分),使用數字游標卡尺評分,最低分為 0分,表示患者對疾病的負性感知最輕;最高分為10分,表示患者對疾病的負性感知非常嚴重。各條目分相加為問卷總分(0~8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疾病負性感知越嚴重。第9個維度采用一個開放性問題,讓患者舉例其認為最重要的3個疾病病因。Lin等[12]研究顯示,該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538~0.757,本研究發現,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869。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前,采用統一指導語向研究對象介紹調查目的及意義,征得患者同意后發放調查問卷。當場發放當場回收,調查者檢查問卷有無漏填,有漏填者當場補填。對有閱讀困難或不能自行填寫者,由調查人員或家屬根據調查對象的口述進行填寫。本研究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72份,有效回收率為94.4%。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錄入和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疾病感知與述情障礙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
472 名患者中,男 248名(52.5%),女 224名(47.5%);年齡:60~69歲 172名(36.4%),70~79歲225名(47.7%),80歲及以上75名(15.9%);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88名(61.0%),中學152名(32.2%),大專及以上32名(6.8%);共同居住情況:獨居91名(19.3%),與1人同住197名(41.7%),與2人同住42名(8.9%),與3人及以上同住142名(30.1%);所患疾病數:1種166名(35.2%),2種170名(36.0%),3種 99名(21.0%),4種及以上37名(7.8%);病程:2年及以下56名(11.9%),3~4年 95名(20.1%),5~6年 73名(15.5%),6年以上 248名(52.5%);個人月收入:<1 000元 160名(33.9%),1 000~1 999元128名(27.1%),2 000~2 999元104名(22.0%),≥3 000元80名(16.9%);醫療支付方式:公費7名(1.5%),職工醫保 57名(12.1%),城鎮居民醫保174名(36.9%),新農合222名(47.0%),自費12名(2.5%)。

表1 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TAS得分情況(n=472)
患者疾病感知前8個維度得分情況見表2。第9個維度排在前3位的答案是勞累積累、飲食和生活習慣。

表2 社區慢性病患者Brif IPQ得分情況(n=472)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礙與疾病感知呈正相關(r=0.446,P<0.01),見表 3。

表3 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感知與述情障礙的相關性(r)
表2結果顯示,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礙總分為(66.96±5.85)分,高于喻雅真等[13]的調查結果,可能與調查對象不同有關,喻雅真等調查的是長沙市較成熟三大社區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而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湖南省4個縣級社區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縣級社區的發展水平低于省會城市,文化活動較少,文化氛圍不濃厚,社區基礎設施和服務不完善,這些因素都導致患者缺乏文化和情感交流機會,不利于社區老年人壓力的釋放和情緒的發泄。徐鳳麟等[3]的研究表明,長期的情緒壓抑和累積導致老年人述情障礙問題高發。此外,還可能與縣級社區居民比省會城市社區居民體力勞動量大有關。Santorelli等[14]研究表明,體力勞動是述情障礙的易感因素,由于地區差異,縣級社區居民大多選擇自己種田、種菜,體力消耗較大,故述情障礙程度較省會城市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嚴重。因此,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為社區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活動和健康的娛樂活動有利于改善患者述情障礙狀況。同時,還應指導社區老年人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避免述情障礙的發生或者加重。
述情障礙3個維度中外向型思維條目均分最高,為(3.44±0.41)分,表明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外向型思維障礙情況嚴重,可能與老年人認知功能衰退,而大腦的認知功能障礙影響患者思維方式和思維運轉有關[15-16];也可能與患者能親密交流的人較少有關。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表達情感的對象與機會減少,他們往往傾向于通過軀體不適來表達情感上的不滿,進而導致外向型思維障礙[17],而本研究中共同居住情況為兩人及以上者僅占39.0%。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者情緒詞匯積累缺乏,不善于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分析能力不強[3],而本研究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占61.0%。程海昉等[18]的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可以延緩老年人認知衰退,因此,要鼓勵老年人進行有氧運動,如打太極、做體操、散步等;鼓勵老年人多和身邊的人交流,建立良好的關系,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鼓勵老年人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事物,活到老學到老。研究中,描述情感障礙維度條目均分最低,為(3.28±0.36)分,可能與慢性病病程長有關,長期對慢性病的適應使患者的情感描述障礙嚴重程度相對較低。有研究表明,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個體在閱讀中體會他人的情感,學習他人的表達方法,是促進自我描述發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藝術學習或創作過程中,人們也可以體會不同創作者的情感,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感[19]。因此,社區可以建立閱讀室,開展繪畫、舞蹈、音樂等的學習活動,激發和促進社區老年人表達情感,減輕其描述情感障礙,而提高自身情感描述能力對降低述情障礙有積極的影響。
表2結果顯示,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感知總分為(58.11±6.30)分,得分指標為72.6%,處于中上水平,高于陳依琳等[20]的研究結果,可能是因為本研究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齡(60~94歲)較大。有研究表明,認知功能與腦容量呈正相關,50歲以后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15-16],年齡較大的患者由于認知功能下降,不能正確認識疾病和控制情緒,疾病負性感知也逐漸增強。本研究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文化程度較低,而丁莎等[21]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文化程度越低,對疾病的認識越不深刻,疾病控制感越弱,疾病引發的情緒感受也越不明顯,故本研究中患者疾病負性感知更嚴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所處環境不同,例如,結直腸癌患者就醫頻率高,接受醫生、護士健康指導和健康教育機會較多,而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缺乏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對自身健康狀況不了解,更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進行高認知負荷活動、有氧運動和學習課程等認知訓練后,大腦白質變化常發生在重要的腦網絡(如默認網絡)或胼胝體,提高了網絡間或大腦半球間的信息傳遞效率,進而提高自身認知能力[22]。因此,社區應多為老年人提供認知功能訓練的場所和機會,例如,利用棋牌活動室、益智玩具室、策略類游戲室等進行認知負荷活動訓練,利用舞蹈室、球類運動室、游泳池等進行有氧運動訓練,利用剪紙、茶藝、縫紉等課程進行認知功能訓練,提高老年人認知功能,降低其疾病負性感知水平。同時,社區還應開設慢性病知識講座,加強患者及其家屬健康教育,加深老年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了解,改變慢性病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聯合家庭成員幫助患者樹立長期與疾病斗爭的信心,鼓勵患者采取積極應對方式,降低患者負性感知水平,促進患者軀體和心理健康。患者認為勞累積累、飲食和生活習慣是導致自己患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健康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感知的情緒描繪維度得分最高,為(8.40±0.64)分,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情緒受疾病影響較大,可能與慢性病病程長、多病共存和難以短療程徹底治愈有關。本研究中,病程6年以上的患者占52.5%,有兩種及以上慢性病者占64.8%,較長的病程易使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加重了患者心理負擔,進而產生焦慮、沮喪,甚至抑郁等消極情緒,而幫助患者有效控制負面情緒有利于減少負性感知。患者在治療控制維度得分最低,為(6.07±1.79)分,與李思嘉等[23]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調查結果相符,可能與近年來醫療設施不斷完善,醫療技術不斷提升有關。醫療水平的提高增強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因此,社區醫護人員應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增強患者的信任,減輕患者負性感知嚴重程度。
由表3可知,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礙與疾病感知程度呈正相關(P<0.01),表明述情障礙程度越嚴重,疾病感知越嚴重,即負性感知越多。降低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負性感知水平,能使患者正確認識自身健康狀況和情緒狀況,轉變思維,將對外界現實細節的關注度轉移到自我認識上,進而改善軀體和心理狀態。因此,可以從社區管理者、社區醫護人員和家屬3方面降低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負性感知水平。社區管理者應多為老年人提供一些認知功能訓練的場所和機會,提高老年人認知能力,開展慢性病知識講座,加深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從而降低老年患者的疾病負性感知水平;社區醫護人員要增強自身綜合能力,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減少患者控制治療維度的負性感知,加強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癥狀識別和疾病了解維度的正向感知;患者家屬及其親友要為患者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消除其消極情緒。同時,可通過加強社區管理和完善社區服務來降低患者述情障礙水平,減少患者負性感知。如加強社區健康知識宣教,提高患者對身心健康的重視程度;開展社區文化活動和娛樂活動,增強老年人之間的交流與情感表達;鼓勵老年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作者描寫情感、思想的經驗,表達內心感受;鼓勵老年人進行有氧運動,延緩認知功能衰退;鼓勵老年人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事物,減輕老年人述情障礙程度。
綜上所述,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礙較嚴重,疾病感知處于中上水平,即負性感知較多,而降低患者述情障礙程度有利于減少其疾病負性感知。因此,可通過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改善患者述情障礙狀況,減少患者疾病負性感知。同時社區管理人員、社區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正向感知水平,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增強對自身情緒的控制,促進老年慢性病患者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對象所處社區的等級可能是疾病感知與述情障礙的重要影響因素,今后還應比較和分析更多不同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礙與疾病感知狀況,為制訂有效且有針對性的措施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