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鵬 ,莫興邦 ,路 華 ,牛新建 ,張曉蓉 ,崔 瓏 ,金雪艷 ,楊國明
(1.甘肅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甘肅 蘭州 730000;3.中國電信甘肅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4.經濟日報《中國縣域經濟報》甘肅記者站,甘肅 蘭州 730000;5.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6.金昌市人民醫院,甘肅 金昌 737100)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前沿陣地,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第一道防線。為準確了解社區疫情防控現狀及作用,共青團甘肅省委、甘肅省科協軍民融合學會聯合體智庫、甘肅省青年志愿者指導中心、甘肅省社會組織總會、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聯合向全省社區工作人員、社會組織、志愿者及廣大民眾開展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能力及滿意度調查。
于2020年2月29日12時公開發布問卷,截至2020年3月5日18時,累計回收問卷5 511份,有效回收率100.00%。就調查對象所在地域來看,甘肅省內占86.60%,甘肅省外占13.41%;就性別來看,男性占36.91%,女性占63.09%;就年齡來看,26歲以下占 67.16%,26~55歲占 30.60%,55歲以上占2.24%;就職業來看,在校學生占61.60%,社會工作者占8.93%,教師占6.41%,企業職員占6.08%,公務員及軍人占4.99%,社區工作人員占2.79%,醫護工作者占1.59%,其他職業者占7.60%;就學歷來看,初中及以下占5.10%,大中專占29.40%,本科及以上占65.51%;就居住地來看,城市人口占28.83%,縣城人口占28.71%,農村人口占42.46%。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內容包括5部分:一是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學歷及居住地等;二是被調查者疫情期間的心理行為狀況,包括心理感受、疫情信息來源、應對疫情的主要行為方式等;三是社區防疫工作落實情況,包括社區防疫措施、為社區居民提供的人文關懷等;四是社區疫情防控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五是民眾對社區防疫及治理工作的滿意度、意見及建議。
2.1.1 民眾對疫情的心理感受 疫情形勢向好,民心趨穩。疫情初期調查近3成民眾情緒消極,此次調研顯示,有94.86%的人積極樂觀或較為平靜,僅2.16%的人有擔心、焦慮和恐慌等心理,較疫情初期大部分民眾心態有所好轉(見表1)。

表1 民眾對疫情的心理感受
2.1.2 民眾疫情信息獲取渠道 新媒體是民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與疫情初期相比,居民對社區發布的信息的關注度有所提高,體現了社區信息權威性越來越高(見表2)。

表2 民眾疫情信息獲取渠道
2.1.3 民眾應對疫情的主要行為方式 隨著政府各項抗疫政策的積極落實與信息的公開透明,全民行動積極抗疫。統計結果顯示,除14.44%的調查對象作為工作人員直接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外,77.26%的民眾響應政府號召居家防護,43.48%的民眾參加志愿者組織協助防疫工作(見表3)。
2.2.1 城鄉社區防疫人員結構分布 我省城鄉社區民眾奉獻意識較強,大多數人愿意直接或間接參與政府所倡導的防疫行動(見表4),充分說明我省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打了一場人民戰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逐漸深入人心。

表3 民眾應對疫情的主要行為方式

表4 城鄉社區防疫人員結構分布
2.2.2 城鄉社區防疫宣傳情況 明信息、建信任、樹信心,城鄉社區多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做好輿情引導工作,民眾感知度較高(見表5)。

表5 城鄉社區防疫宣傳情況
2.2.3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落實情況 城鄉社區扎實推進各項社區內疫情防控工作,在戰疫的“最后一公里”,社區黨組織扛起重擔,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疫情期間,約99%的社區采取了不同的疫情防控措施(見表6)。

表6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落實情況
2.2.4 城鄉社區提供的幫扶服務 隨著疫情的變化,居民心理需求呈現上升趨勢,城鄉社區工作人員及時開展心理疏導援助服務,同時兼顧居民生活物資采購、特殊人群幫扶,彰顯人文關懷,體現人間溫暖(見表7)。
調查顯示,我省社區疫情防控效果較好,城鄉社區居民評價較為積極,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說明我省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方面工作成效顯著。
2.3.1 民眾對社區防疫措施的態度 廣大民眾理解并支持社區采取的各項防疫措施,推動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且對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評價普遍較高,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見表 8)。

表7 城鄉社區提供的幫扶服務

表8 民眾對社區防疫措施的態度
2.3.2 民眾對防疫勝利的信心 在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省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廣大民眾對于疫情防控工作充滿信心(見表9),人民群眾作為主體也正在彰顯自己的偉大力量。

表9 民眾對防疫勝利的信心
2.4.1 政府對防疫人員的防護保障 政府為城鄉社區疫情防控人員提供了相應的防護物資并進行了精神關愛,但仍顯不足(見表 10)。

表10 政府對防疫人員的防護保障
2.4.2 城鄉社區防疫工作面臨的困難 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人手不足和防疫物資缺乏(見表11)。
2.4.3 城鄉社區防疫人員的工作時間 城鄉社區疫情防控人員工作時間普遍超出正常工作時間,存在疲勞工作現象(見表12)。
2.4.4 城鄉社區防疫工作的訴求和期望 廣大城鄉社區疫情防控人員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守崗位,日夜值守,英勇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對遏制疫情擴散和蔓延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各項關心關愛社區工作者的政策措施亟待落實(見表13)。

表11 城鄉社區防疫工作面臨的困難

表12 城鄉社區防疫人員的工作時間

表13 城鄉社區防疫工作訴求和期望
2.4.5 其他 目前,基層城鄉社區防疫工作中還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防疫手段單一、志愿者動員困難、居民情緒疏導方法缺乏以及對特殊群體關懷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政府部門應盡快出臺《甘肅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依法修訂《甘肅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明確社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中的職責任務,依法授權,切實提升社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組建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的全省社區應急管理指揮中心,指揮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資源調度及各項措施的落實工作,不定期巡查社區安全風險,組織應急演練,及時堵塞安全漏洞;依法賦予社區突發事件防疫場所征用、管理及補償權限,推動機關黨員干部下沉社區防疫,保障人力;加強應急知識與技能培訓;完善社區應急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防疫宣傳、巡檢、消毒等專門小組,織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疫防線;完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信息報告網絡,以社區為基本單元做好信息收集上報與宣傳引導工作;樹立“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也是發展,減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損失就是增長”的理念,堅持常態防疫與非常態應急相結合,將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作為政府部門的一項長期工作。
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青年志愿者隊伍發揮了較大作用,這一方面說明“90后”和“00后”群體整體素質較高,有較強的公共參與意識和社會奉獻精神;但另一方面也看出一般性志愿服務資源調度存在散、亂、慢問題,不能滿足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際需要。建議在團省委設立甘肅省城鄉社區防疫青年志愿者指揮中心,整合公安、交通、應急、減災、物資、衛生、疾控等已有的指揮中心,組建聯合體,服務于社區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同時在具備條件的城鄉社區設立志愿者服務站,鼓勵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宣傳、應急救援、患者救助、心理援助等工作,提升社會力量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本次疫情防控實行社區封閉式管理,通過傳統人工方式進行排查及信息采集,開展防疫宣傳及消殺工作,這些都給城鄉社區管理與服務帶來了巨大壓力。隨著疫情的發展,國家主管部門對社區網格化治理、綜合智能信息化服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精準、周密、高效地開展城鄉社區工作成為疫情防控及今后城鄉社區治理的重中之重,同時也為通信運營商承擔社會責任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中國電信甘肅公司為此加大投入,積極響應,成立專門的運營機構,搭建智慧社區能力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發揮信息通信產業與大數據分析的優勢。一是提供面向公安和綜治側的安全管理,涵蓋人員與車輛進出管理,人臉識別、視頻監控及熱成像等公共安全管控,有效加大社區層面的防疫力度;二是提供面向街道居委會以及物業側的社區管理,主要對城鄉社區基礎設施進行監控,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及智能化升級;三是提供面向物業和居民側的便民服務,由城鄉社區管理向便民服務延伸,通過物業報修、社區物流、社區醫療等,為居民提供系列化服務,利用科技手段協助政府使城鄉社區的職能從管理轉型為服務。
完善多元化社區治理結構,大力鼓勵社會組織承擔社區治理責任,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推動形成共駐共建、共同參與的城鄉社區治理結構。此次疫情防控中,甘肅省內駐扎在社區的社會組織,尤其是在以“三社聯動”為試點項目的社區街道,社工積極主動深入社區、開展服務,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面對社區高強度的防控工作,社會組織發揮優勢,社工帶動志愿者有效補充了社區的力量。甘肅省目前有近30 000家社會組織,分布在各行各業,發揮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作用。建議以甘肅省青年志愿者協會、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甘肅省社會組織總會為依托,建立社會組織社區服務與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通過彩票公益金,以項目為依托,完善城鄉社區心理健康、醫養結合等服務體系,開展城鄉社區關心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殘疾人、智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人文關懷和陪伴活動,在搶險救災和應急救援過程中,協調、調度省內外非營利性社會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落實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的通知》中的八項措施,關注城鄉社區工作者的身體及心理健康,關心關愛社工家屬。保障社工權益是加強社區建設、提高社區文明程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社區治理軟實力的必然要求。建議為非心理學專業的城鄉社區工作者提供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提高社區工作者自我關愛能力,掌握心理咨詢技巧,為自己、為家人、為城鄉社區居民提供心理關愛,實現自助助人,維護社區和諧,在日常社區治理中彰顯社會主流價值。繼續推進“陽光甘肅·全民健心”系統工程行動,保障生命安全,建立民眾人文關懷、心理危機干預長效機制,成立社會心理服務組織或企業,在我省城鄉社區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