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楊帆
隨著社會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日趨增高并逐步年輕化[1],心血管疾病研究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不斷探索及關注的領域。在分子醫學及細胞生物學快速發展的今天,乳鼠心肌細胞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與治療的主要對象,乳鼠心肌細胞原代培養則是進行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最基礎手段[2]。動物體內環境復雜,不利于進行細胞信號轉導通路、基因表達及細胞生理病理學特性等研究,故需要穩定、有效的體外細胞培養模 型[3]。心肌細胞具有培養簡易方便,且實驗重復性好等優點,被認為是進行心臟基因測序及細胞學研究的有效對象,從而推進心臟疾病的治療進程[4]。成熟心肌細胞分離培養難度較大,并且由于每個實驗室體外細胞培養的條件與方法不一致[5,6],導致原代培養的心肌細胞的存活率、純度等有很大差異,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導致實驗數據不穩定與差異性大等問題,無法滿足實驗需求,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本研究在傳統乳鼠心肌細胞原代分離、培養技術基礎上進行改良,使乳鼠心肌細胞能夠成片狀生長,有利于心肌細胞生理、病理及毒理等的基礎實驗研究進展。
1.1 材料
1.1.1 實驗動物 出生24h 內的C57BL/6J 乳小鼠30只,由貴州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1.2 實驗設備 生物安全柜(新加坡ESCO 公司),恒溫培養振蕩器(美國Thermo 公司),CO2恒溫細胞培養箱(美國Thermo 公司),倒置相差光學顯微鏡(德國Leica 公司),倒置熒光顯微鏡(德國Leica 公司)。
1.1.3 實驗試劑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高糖型培養基(美國Corning 公司),胎牛血清(FBS,以色列BI 公司),5-溴脫氧尿嘧啶核苷(BrdU,美國Sigma 公司),明膠(美國Sigma 公司),0.25%胰蛋白酶(簡稱胰酶,杭州吉諾生物公司),Ⅱ型膠原酶(美國Thermo 公司),青霉素-鏈霉素溶液(簡稱雙抗,杭州吉諾生物公司),Troponin I 兔多克隆抗體(美國Abcam 公司),Dylight488 標記羊抗兔IgG(美國Abcam 公司),TrionX-100(上海碧云天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美國AMRESCO公司),臺盼藍(北京索萊寶公司),無水乙醇(上海滬試),甲醛(上海滬試),磷酸鹽緩沖液(PBS,杭州吉諾生物公司)。
1.2 試劑配制
1.2.1 培養基A 含體積分數為10% FBS 及1%雙抗配制的DMEM 高糖型培養基。
1.2.2 培養基B 含體積分數為10% FBS、1%雙抗以及0.1mmol/L BrdU 配制的DMEM 高糖型培養基。
1.2.3 消化液 將0.1%胰酶與0.1%膠原酶Ⅱ型混勻,現用現配。
1.3 細胞培養方法
1.3.1 取材 乳小鼠置于75%乙醇中消毒后,移入超凈工作臺,固定其四肢,用無菌眼科剪開胸并取出心臟,剪去心房及結締組織部分,僅留取左心室,放入預冷PBS 中反復清洗血液,并移入另一無菌玻璃皿中,將心室組織剪為1mm3組織塊,在冰上進行上述操作。
1.3.2 細胞消化 第一次消化心室組織:將剪碎后的心室組織移入50ml 離心管,加入10ml 消化液,放入37℃搖床100rpm,15min,棄掉上清,收集沉淀。第二次消化心室組織:將第一次消化后沉淀的心室組織中加入10ml 消化液,37℃搖床100rpm,10min,充分吹打后靜止,待未消化完全細胞沉淀后小心收集上清(避免吸入組織塊)置于20ml 培養液中。重復5~6次消化步驟,至完全消化為止,收集上清。用200μm篩網過濾,1 000rpm,4℃,離心8min,收集上清。
1.3.3 細胞培養 用培養基A 將收集到的細胞懸液再次重懸,接種于T25 培養瓶,放入5% CO2恒溫(37℃)細胞培養箱培養1.5h(即差速貼壁分離法)。將T25 培養瓶中的上清液轉移至另一無菌T25 培養瓶,放入細胞培養箱培養1h,進行第二次差速貼壁。同時,在六孔板中鋪0.5%明膠,置于培養箱中培養1h 備用。收集上清并計數后,離心1 000rpm,4℃,8min,棄上清,留取細胞沉淀。用培養基B 重懸細胞沉淀,按照1.5×105/10cm2的細胞密度接種于包被0.5%明膠的六孔板中,放入細胞培養箱。同時,取200μl 未接種的細胞懸液進行細胞存活率檢測。細胞培養24h 后給予培養基B 換液,前3 天每天使用培養基B 換液培養,以后使用培養基A(即不加BrdU)常規培養。
1.4 細胞形態學觀察、細胞純度及存活率檢測
1.4.1 光學顯微鏡 細胞培養24h 后,于倒置相差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1.4.2 細胞免疫熒光染色及細胞純度鑒定 實驗前1d 將細胞消化后按照1.5×105/10cm2的細胞密度重新鋪于24 孔板中培養24h。次日,拿出細胞吸出培養基,用預冷PBS 輕柔清洗細胞3 次。用4%甲醛溶液固定10min,預冷PBS 輕柔清洗細胞3 次;用0.2% TritonX-100 破膜10min,預冷PBS 輕柔清洗細胞3 次。3% BSA 室溫封閉1h,預冷PBS 輕柔清洗細胞3 次。加入Troponin I 兔多克隆抗體(一抗濃度1∶400),放入細胞培養箱孵育16~20h。次日,吸出一抗,預冷PBS 輕柔清洗細胞3 次,加入Dylight488 標記羊抗兔IgG 抗體(二抗濃度1∶400),室溫孵育1h,預冷PBS 輕柔清洗細胞3 次,在倒置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純度=熒光染色陽性細胞數/細胞總數×100%。
1.4.3 細胞存活率檢測 利用臺盼藍染色法評價細胞存活率,是目前常規的檢測方法。留取200μl 細胞懸液,加入等量0.4%臺盼藍染液,室溫染色2~ 3min。將染色后的細胞懸液涂于載玻片上,蓋玻片封片,于倒置相差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任意選取5個視野,統計被染色細胞(死細胞)和未被染色細胞(活細胞)。細胞存活率(%)=未被染色細胞/(被染色細胞+未被染色細胞)×100%。
2.1 細胞形態學觀察及細胞純度檢測
2.1.1 光學顯微鏡 細胞培養24h 后,心肌細胞基本全部貼壁,伸出偽足,呈梭形、三角形或不規則形,核仁清楚(圖1A)。培養48h 后,細胞偽足逐漸增多,呈局部片狀。培養72h 后,大部分心肌細胞的突起相互交聯,形成片狀(圖1B)。
圖1 乳小鼠原代培養的心肌細胞圖
2.1.2 細胞免疫熒光染色 培養24h 和培養72h 后,通過免疫熒光染色檢測貼壁心肌細胞,細胞呈梭形、三角形或不規則形。培養24h 后,細胞呈簇狀或團狀分布(圖2A);培養72h 后,細胞已相互連接,形成片狀(圖2B)。隨機選取5 個不同鏡下視野計算出心肌細胞純度為(95.30±1.36)%。
圖2 乳小鼠原代培養的心肌細胞熒光染色圖
2.2 細胞搏動頻率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培養24h 后有少數自發性搏動;培養48h 后出現局部片狀搏動,節律、頻率不等,收縮頻率為(99.33±5.13)次/min;培養第5 天,大部分心肌細胞呈同步收縮,收縮頻率為(100.67±6.43)次/min;培養第7 天、第9 天、第11 天,細胞仍保持均一搏動,收縮頻率分別為(104±10)次/min、(92.67±10.02)次/min、(97.00±9.17)次/min(圖3)。
2.3 細胞存活率通過臺盼藍染色法我們檢測出在培養第2 天、第5 天、第7 天、第9 天、第11 天的細胞存活率分別為(95.33±2.51)%、(83.00±3.60)%、(63.33±3.51)%、(57.67±3.06)%、(48.67±3.21)%(圖4)。
圖3 乳小鼠原代培養心肌細胞搏動頻率
圖4 乳小鼠原代培養心肌細胞存活率
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研究技術歷經50年的發展,現今的電生理、鈣瞬變、蛋白質組學及基因水平轉移等研究,對探索心肌細胞病理生理狀態的功能改變起到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7]。心肌細胞的分離與培養則是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最基礎的手段[2]。體外培養的心肌細胞去除了體內復雜的體液、神經等因素的作用,尤其相較于心肌細胞株H9C2 更能有效反映心臟生理特性、信號傳導通路及基因表達等,是研究心血管生理、病理、毒理的常用細胞模型[4]。心肌細胞對物理、化學等損傷極為敏感,這將導致體外分離培養的心肌細胞產量和存活率低等問題。此外,心肌細胞占心臟組織的25%,其余心臟成分以成纖維細胞為主[8],成纖維細胞分裂增殖能力強,更能成為體外培養的優勢細胞。因此,為了在體外培養出純度高、活性強的心肌細胞,我們根據實驗研究經驗,在傳統的實驗技術方法上進行 改良。
在小鼠年齡選擇上,傳統的心肌細胞培養選用出生3 天的乳鼠[5],認為此時的心肌細胞增殖更快,但是由于出生時間短的小鼠心臟組織中膠原組織含量少,細胞消化過程省時省力,并且能減少對心肌細胞的損害,因此,我們選用出生24h 內的小鼠進行實驗。在實驗操作的時間節點選擇上,傳統的實驗方法是差速貼壁1 次,時間為1.5h[2,8],但是我們發現,在第1 次差速貼壁后的上清液中仍有大量成纖維細胞,由于心肌細胞的貼壁時間為4~24h,因此,我們將第1 次差速貼壁后收集的上清液進行第二次差速貼壁,時間為1h。在培養細胞接種密度上,細胞接種密度對細胞正常生長也同樣重要,細胞過密導致營養不良,細胞過疏也將降低細胞間信號傳遞,由于大多數實驗室暫無標準化的細胞接種密度,我們根據William 等[9]的研究,推薦使用1.5×105/10cm2的細胞密度進行接種。我們所分離培養的心肌細胞在搏動節律上一致,搏動頻率在培養第2~11天無明顯差異。通過以上三點的改進,我們在體外分離培養的心肌細胞存活率在培養第2 天達(95.33±2.51)%,在培養第11 天達(48.67±3.21)%,是前面的研究所沒有觀察到的[8,10]。
綜上所述,我們在短時間內體外分離培養獲得純度高、存活率高、生長狀態良好的成片狀的原代心肌細胞,有利于今后為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