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希克
(福建省詔安縣邊城中學,福建 詔安 363500)
2017版物理新課程標準在有關課程性質的論述中指出:“物理學基于觀察與實驗,建構物理模型,應用數學等工具,通過科學推理與論證,形成系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1]其中,利用函數圖像研究物理問題則是一種重要的數學工具.近年來,有關“伏安法”測量小燈泡電阻非線性圖像問題在各級各類考試中頻繁出現.此類問題對于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讀取、分析圖像,依據燈絲電阻變化規律全面、深入分析問題,通過實驗探究鍛煉科學思維能力,以及進入高中階段以后的進一步深入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針對此類問題,首先應注意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在測量小燈泡功率的實驗中,教材只要求學生利用所測出的小燈泡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小燈泡的電流I,依據P=UI算出小燈泡在不同狀態下發光的電功率.實際上學生之前已經學過“伏安法”測電阻的知識,此時教師應注意把這兩個實驗聯系起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深度探究以下問題: (1) 根據學過的知識,利用測出的U、I數值,還可以算出小燈泡的什么物理量?(2) 算出不同發光狀態下燈絲電阻,你能否發現有什么變化規律?為什么?(3) 依據所測出的I、U數值(盡量多測幾組)作出小燈泡的I-U圖像,還會像我們以前所作出的定值電阻的I-U圖像一樣,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嗎?為什么不是一條直線?(4) 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畫出的圖像(事先補充曲線斜率的相關知識),此曲線的斜率如何變化?為什么?學生在深入實驗探究的基礎上經過細致的作圖與縝密的思考,基本上能在頭腦中建立起I-U非線性圖像模型.感知到由于小燈泡亮度增大時,燈絲溫度升高,電阻增大,因此I與U不會成正比例關系,作出的I-U圖像不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而是變成了一條曲線.[2]

圖1


圖2 圖3
解答圖像題很關鍵的一點在于一定要學會看圖、讀圖、用圖.深入挖掘圖像中有用的數據與信息,而后再應用相關的物理公式或規律來解決問題.讀圖時,首先要認清橫坐標和縱坐標所對應的不同物理量,千萬不能張冠李戴;接著要分辨出圖像的形狀,是屬于線性圖像還是非線性圖像,厘清因變量與自變量的關系;然后就要結合題目已知條件找尋出對解題有用的數據點了.一般來說,圖像上的起點、終點或者位于對應坐標軸上的整數點,都是解題中常用的數據點.對于非線性圖像,還要特別注意根據燈泡不同的發光狀態找出不同的對應點,因為每一點對應的電阻值都是不同的.
以下結合典型考題加以說明.

圖4
例題.(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畢業班質量檢測試題)現有1個可調電壓電源,1個滑動變阻器R( 銘牌上標有“50 Ω ,2 A”的字樣) ,1只電壓表,A、B、C3盞小燈泡規格分別為:A燈“6 V,3 W”、B燈 “6 V,4.8 W”、C燈 “6 V,6 W”,3盞小燈泡的U-I圖像如圖4所示.
(1) 將A、B、C3盞小燈泡并聯接在可調電壓電源兩端,電源電壓調節為6 V,求經過25 min,小燈泡C消耗的電能;
(2) 將A、B、C3盞小燈泡串聯接在可調電壓電源兩端,調節電源電壓,使A燈正常發光,求此時B、C兩燈的總功率;

圖5
(3) 將電路元件按如圖5所示連接,電源電壓調節為20 V,當滑動變阻器滑片在某點時, 電壓表讀數為15 V,滑片從該點向左滑動的過程中,求滑動變阻器阻值允許變化范圍.
解析: (1) 3燈并聯接在6 V電源兩端,3燈兩端的電壓均為6 V,都能正常發光,故C燈電功率Pc=6 W,2.5 min消耗的電功即為WC=P0t=6 W×150 s=900 J.

圖6


這是一道典型的充分利用圖像信息解答的計算題.它充分考查了學生讀圖、識圖、用圖、析圖等利用數學圖像工具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