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徐元芳 周婷
“這個辣椒辣不辣?”“這個山藥怎么賣?”30多種貴州時令蔬菜擺上街頭,上海市民欣喜地挑選起來。2019年6月,貴州省黔菜入滬產銷對接專場推介活動在上海舉行,把“貴州菜場”搬到了上海街頭,貴州特色農產品引來很多當地市民搶購。
當天,貴州與上海3家蔬菜銷售企業現場簽訂蔬菜供銷協議,每天向上海供應時令蔬菜22噸以上。東進上海,南下廣東,貴州蔬菜迅速在全國火起來。
貴州不僅氣候、土壤等條件適合蔬菜生長,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更讓貴州蔬菜具有有機、綠色、無公害的高品質特征,稱得上是“貴州蔬菜,特色生態”。
發展蔬菜產業是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重要抓手,是決戰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2019年,省委、省政府把蔬菜產業作為12大特色產業之一進行重點支持,成立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組建貴州蔬菜集團,努力實現規模化生產,打造全產業鏈條,構建現代物流網絡體系,降低生產成本,助推脫貧攻堅和農民持續增收。
大力推進規模化生產。截至2019年12月,全省蔬菜(不含辣椒、食用菌)種植面積1783萬畝、產量2771萬噸、產值711億元,帶動49.4萬貧困人口增收,占全省貧困人口的31.8%。全省蔬菜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的縣已有35個,500畝以上壩區種植蔬菜123.8萬畝,是壩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經濟作物。全省建成規模化、標準化基地98.9萬畝。大白菜、蘿卜、韭黃、生姜等8個優勢單品完成種植面積582萬畝,占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創建上海外延蔬菜基地6家、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保供基地14家,示范引領全省蔬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羅甸縣茄子喜獲豐收。
為切實保障質量安全,貴州蔬菜產業開展清源行動,以草甘膦等農藥為重點,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開展169個清潔菜園創建工作。加大監管力度,全省完成蔬菜7703個批次監督抽檢,檢測網絡實現“七進”全覆蓋,蔬菜抽檢合格率99.9%。
引進廣州江楠集團、粵旺集團和上海蔬菜集團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組建貴州蔬菜集團,培育壯大省內行業領軍企業,不斷完善市場主體。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壩區、蔬菜重點產區,完成全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配套布局建設集配中心和冷鏈設施。強化“校農結合”,595家農產品供應經營主體納入營養餐采購合作名單,省內農產品采購占比72.46%。省內9個市州農批市場開設扶貧蔬菜銷售專區,在省外開設120個銷售窗口,在境外設置8個分銷中心,逐步健全銷售體系。
科技支撐明顯提升。以宋寶安院士為代表的蔬菜專家組,深入深度貧困縣、蔬菜生產大縣等,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印發《蔬菜產業讀本》等培訓資料,培訓技術骨干4.47萬人,立項支持30余個蔬菜科研和成果轉化項目。
為進一步把蔬菜產業作為農民攻堅的重要力量,貴州制訂了16個深度貧困縣蔬菜產業“一縣一策”發展方案。58.7%的蔬菜產業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深度貧困縣發展蔬菜產業,占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的20%以上。
預計到2021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將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實現綜合產值820億元;建成規模化、標準化蔬菜基地300萬畝,將黔菜做成全國一流的安全、健康、干凈、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