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胡玉山
近年來,安順市圍繞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著力推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加快培育新動能、扶持新主體、架通產銷對接橋梁,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確保全市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2019年,安順市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17億元、增速5.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907元、增速10.8%,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安順山多地少,可用耕地面積有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決定了安順發展農業必須另謀出路,要選準、選好喀斯特石漠化地區山地能發展的產業。
隨著“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深入推進,在安順市一個個壩區,蔬菜、辣椒、食用菌、韭黃等優質農產品裝車上路,通過快捷交通體系出山闖海。
冬季的安順市普定縣馬場鎮云盤村依舊火熱,連片的韭黃產業田地里,不少農戶正犁地開墾,為下一季韭黃種植做準備。
良田需良用,2017年云盤村依托普定縣探索“一村一公司”模式的100萬元啟動資金成立村級公司,整合壩區土地資源,統一生產管理。
“成立村級公司以后,我們發展韭黃種植產業,由鎮級平臺公司負責收購,確保產業效益。”云盤村支書嚴達剛笑著說:有了鎮級平臺公司的支撐,韭黃銷路無憂。“2018年我們種植了200畝韭黃,當年產生效益40多萬元。”
緊扣“八要素”,不斷加大資金籌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結構。以村級公司為主體,強化技術服務,強化產銷對接,完善利益聯結。如今,云盤壩區完成種植面積1600余畝,其中韭黃1200畝、其他蔬菜205.3畝、優質水稻200畝、西瓜40畝,平均畝產值8000元。“公司+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帶動當地村民4000人穩定增收,其中貧困戶900人。
安順市在具體實踐中,立足資源優勢,堅持市場導向,調優農業產業結構,涌現出一批高附加值、高品質、市場前景好的山地特色農業。
其中,韭黃作為普定縣“一縣一業”主導產業,目前已完成10萬畝種植,成為全國韭黃最大規模種植基地。
關嶺牛產業作為關嶺自治縣“一縣一業”和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目前存欄59.1萬頭、出欄17.7萬頭,通過與味千拉面、左庭右院、煮意、河馬鮮生等國內知名餐飲品牌合作,關嶺牛產品順利賣向全國。
蜂糖李作為鎮寧自治縣主導水果產業,目前累計種植11.33萬畝,累計產量達1.48萬噸,產值達8.88億元。
安順瀑布毛峰茶屬貴州五大名茶之一,獲貴州省著名商標、貴州省名牌產品等稱號。目前,該茶已在山東半島開設茶葉專賣店12個,銷到青島地區600余噸,銷售收入近6500萬元。
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品種率先突破。“我們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以壩區為平臺,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品種選擇、經營主體培育、產銷有效對接為重點,規模化布局、特色化選擇、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品牌化經營、共享化分配、組織化推動,全力推進壩區農業產業發展,壩區創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安順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宋正鈞說。
每到農作物成熟之時,鎮寧自治縣扁擔山壩區皆是豐收景象,農戶們三五成群在蔬菜田里采摘辣椒、黃瓜,分類、搬運、包裝、裝車忙得不亦樂乎,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然而,幾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玉米種一點、水稻種一點,經濟效益低,導致年輕人大量外出打工,土地沒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安順市委宣傳部柳江綠殼雞蛋生產基地。

陳志浩關嶺供港澳蔬菜基地。
“以前種玉米、水稻,每畝地產值不到1000元,如今種植蔬菜,一畝地一年可以種3至4季,保證春夏秋冬四季地里都有蔬菜,經過農業結構調整,現在每畝地能收入上萬元,產值相比過去翻了十幾倍,群眾積極性非常高。”扁擔山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羅正義說。
“從2019年1月份開始,我就一直在這干活,每天大約有80元,一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呢!現在收入增加了,日子過得好了,還幫娃娃們減了不少負擔。”扁擔村村民伍銀珍高興地說。
金刺梨、食用菌、辣椒、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生態畜牧、生態漁業等9大特色產業作為安順市重點發展的綠色優勢產業,集中打造了12個樣板壩區、54個達標壩區,重點推進高標準農田、水利設施、石漠化治理等農業項目建設,壩區農業有效灌溉率、道路通達度、土地流轉率等建設指標平均達到省級標準,壩區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截至目前,安順市壩區作物種植面積113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8.84萬畝,優質糧油種植面積54.16萬畝。培育縣級以上龍頭企業98家,建立合作社509家,完成土地流轉20.37萬畝,帶動農戶27.79萬人,其中貧困戶6.75萬人。壩區平均畝產值8000元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上。
讓農民不僅種得下,還要賣得出、賣得好,是當前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的重點。為此,安順市大力實施安貨出山工程,不斷健全完善以銷定產、以產促銷、產銷銜接發展機制,在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市場需求之間構建便捷、暢通、高效、穩定的產銷流通渠道,助推農業產業出效益、農民增收。
“我們重點圍繞安順山藥、白旗韭黃、關嶺牛、金刺梨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打造一批綠色優質品牌,有效促進了綠色農產品泉涌發展。采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1+N’方式組團到重慶、北京、青島、貴陽及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集中推介活動,讓安順農特產品走出去、行得穩、賣得好、不斷檔。”宋正鈞說。
良好的資源環境,造就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牌:“一杯安順茶、天地之精華”的干凈安順茶暢銷國內外,被譽為“腸道清道夫”的金刺梨全國知名,有“土中人參”之稱的安順山藥廣為人知,關嶺牛名列中國五大名牛之列,韭黃、大蔥、辣椒、山藥、肉兔等特色優勢單品遠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鎮寧櫻桃“甜如初戀”,鎮寧蜂糖李成為“水果貴族”、芒果產業蓬勃發展;關嶺火龍果、獼猴桃香飄遠方,紫云藍莓供不應求,西秀區艷紅桃暢銷市場……
農業蓬勃發展,孕育無限商機。如今,安順已成為黔中經濟區投資興業的熱土,溫氏集團、特驅集團、青島榕昕集團等大型企業在這里生根發芽,貴州百靈、柳江集團成為國家級龍頭企業,10萬畝韭黃基地、高標準蔬菜示范基地等項目風起云涌,安順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