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強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中心小學 江蘇 蘇州 215000)
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把培養學生體育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作為教學目標之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注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學習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根據《蘇州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報告書》統計分析:我市學生身體形態特征符合我國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與生長特征,但肥胖檢出率仍處于較高水平;我市各年齡段學生的生理機能處于良好狀態,但肺活量指數和握力指數還需進一步提高;我市各年齡段學生健康狀態良好,近視力下降趨勢得到有效控制,但學生近視率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我校學生的肥胖率、低體重率、近視率也是居高不下,除了遺傳、飲食等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體育興趣,沒有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調查目的:本次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掌握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鍛煉習慣,通過調查獲取現階段學生的基本情況,并通過多種方法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體育興趣,養成鍛煉習慣,提高身體素質,形成一套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具有可操作性教育模式,具體的研究目標是:
(1)激發并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學生逐步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知識技能,養成正確鍛煉身體良好習慣。
(3)增加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抵御疾病的能力。
(4)探索激發學生體育興趣,培養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途徑、方法和手段。
(5)提高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和組織體育訓練、開展體育活動的能力。
調查對象和方法: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我校一到六年級的學生,年齡在7到12歲之間。本次調查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文獻研究法。
B、行動研究法:研究人員在教學實踐中引導、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定期召開專題研討會,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和鍛煉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和措施方法,邀請專家診斷指導;C、經驗總結法: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形成經驗論文,科學準確地概括研究成果;D、文獻研究法:組織教研組研究人員加強理論學習,尤其是對課題研究有理論支撐和有重要指導的文獻資料。
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隨機抽取了300名學生進行問卷,收到有效問卷298份。調查結果顯示:
表1
(1)體育興趣隨著年級的增高,不喜歡的越多,主要原因是自己太懶,還有的說不清。喜歡上體育課也是年級越高不喜歡的越多,不喜歡的主要原因是內容太單調和不喜歡老師。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主要是高年級學生,覺得上課不好玩。課外鍛煉情況較好,自學情況也良好,學校自覺鍛煉情況最好。分析:年齡越大懶惰的越多,低年級培養興趣是關鍵。
表2
(2)分析:親人和朋友是最好的活動伙伴,其他也許是和不太熟悉的人或是一個人在活動。
表3
(3)分析:大部分學生很有目的性,對習慣養成很有幫助。
主要是指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了解、熟悉、掌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開展興趣組等,討論“如何激發學生體育興趣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鍛煉?”等課題方案。根據2014—2015近2年的體質健康測試顯示:[1]
表42014年與2015年我校學生體重比較(單位:kg)

分析:我校肥胖學生和低體重學生越來越多,2014年體重過輕達7.1%,偏輕達37.1%,肥胖達10.8%,超重達6.1%,2015年分別上漲了0.4、1.2、-1.7和3.3個百分比,說明缺乏鍛煉者沒有改善。
表52014年與2015年我校學生400米比較(單位:s)

分析:男生耐力值有所提高,這和肺活量的測試是成正比的,女生有待提高。
表62014年與2015年我校學生立定跳遠比較(單位:cm)

分析:男生彈跳能力增加明顯,腿部力量高于女生,應加強女生訓練。
表72014年與2015年我校學生近視率比較

分析:我校近視率一直是居高不下,且有增無減,女生明顯多于男生,這和平時的用眼習慣、體育鍛煉習慣有很大關系。
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反思,每次遇到問題都及時記錄及時思考及時形成有理論價值的文字,為撰寫論文提供第一手資料。近2年體育組教師撰寫論文共10多篇,以論文的方式推廣各自的經驗是最好的方法,這些論文研究的方向、思路、目標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大家通過各自的總結交流取得較好的效果!
搜集、鑒別、整理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網絡、圖書室、檔案室等是主要搜集資料的地方,查閱往屆區級、校級、班級運動會成績記錄等,可以比較出學生在退步還是進步,對體育的熱情是降低還是增強。通過文獻資料看以看出:校記錄在不斷被打破,學生體育成績也是穩中有升,但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好的同學越來越好,差的同學沒有進步,說明有一部分不喜歡體育的學生并沒有轉變興趣,而是開始抵觸體育,應該引起大家關注。
調查思考: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后發現,我校學生對體育感興趣達到94.5%,參加鍛煉的占93%,真正養成習慣的也有67%左右,說明學校和家長都比較重視健康教育,會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煉。但是還有33%的學生沒有養成鍛煉習慣,其中5.5%的不喜歡體育,而且這些學生一旦養成懶惰的習慣再去改變困難會更大,所以我們必須利用課堂教學、課間活動和課外活動以及家庭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4.1 教師要機智幽默,上課要生動形象,教法要靈活多變。隨時總結上課心得,時刻提醒自己多問幾個為什么,學生這節課的表現為什么好?又為什么無精打采?學校要經常開展豐富有趣的綜合性運動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多開展各種體育興趣組,讓喜歡體育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平時加強訓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不怕臟不怕苦的精神,逐步養成參加鍛煉的習慣。
4.2 老師要和家長多配合,校內校外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有些肥胖學生不愛體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原因,第一是不注意飲食習慣,第二是不喜歡鍛煉,第三是觀念不對覺得胖點無所謂等,但是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健康;還有些懶惰學生也是缺乏家庭教育,總是覺得老師在逼迫自己練習,因為家長對體育成績沒有要求;更有甚者覺得體育會影響學習成績,能不參加就不參加。這些都會給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困難,體育教師要經常和家長溝通,讓其了解認識體育的重要性,和家長一起給孩子制定鍛煉計劃,并利用課外時間和家長一起給孩子輔導幫助,再通過自己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相信能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