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璨 徐 勇 許曉冰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 廣東 深圳 518000)
腦癱是一種姿勢與動作控制障礙,進而影響動作功能及步行能力之癥候群,能夠獨立行走是治療師、特教老師和腦癱患兒家庭最關切的一個問題。然而腦癱兒童的步行能力水平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跪位姿勢控制能力是影響站立平衡及步行水平的重要因素,它是立位步行運動中頭頸、軀干、骨盆姿勢控制的基礎,腦癱兒童的跪位控制能力不同程度的殘缺,這導致了骨盆異常的傾斜和過度的回旋,致使軀干出現異常代償姿勢,從而導致步態的異常或無法步行。目前輔具多集中在坐姿系統、站立擺位和移動助行等方面,而且不能更好的體現個性化的服務。而如何克服腦癱學生由于年齡的增長,體重和身高明顯增加,運用手法和簡單的輔具無法完成跪立姿勢控制訓練這一難題?本研究通過自制跪立輔具,建立起相對正常的跪立模式,改善異常運動模式。從設計圖到模型圖再到實物成型,不斷的改進,設計出的跪立輔具研制成功克服了腦癱學生由于年齡的增長,體重和身高增加,運用手法和簡單的輔具無法完成跪立姿勢控制訓練這一難題。下面通過一個案研究來觀察其對學齡腦癱兒童改善粗大運動功能的影響。
從研究對象的選擇到評估,到訓練的,根據所制定的訓練計劃對個案進行動作康復訓練,同時觀察記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訓練反應和接受情況,并及時調整訓練計劃,做好資料的記錄、整理工作。
以下是對研究個案的挑選與評估:
2.1 基本情況(評估結果)。萱萱,腦癱二年級一名女生,2007年5月10日出生,出生日是早產低體重兒,醫學診斷為松弛型腦性癱瘓。該生智力正常,能聽從指令,有語言能力,能說解句子,能獨坐,但不能獨立行走。運動能力評估顯示,上肢功能尚好,腦癱兒童手功能分級(MACS)為三級,操作物品困難,需要準備或調整活動;腦癱粗大運動功能分級(GMFMCS)為IV級。通過徒手檢測發現:臀背部伸直肌張力不足,髂腰肌肌張力輕度攣縮,股四頭肌肌張力低,內收肌肌張力低,足踝變形。存在主要問題。
2.2 使用全人(個體化)療育評估記錄表、軀干節段控制評估表、選取GMFM-88粗大量表中的爬和跪功能區來評估,評估結果顯示,該生是動作異常大于知覺異常的個案;軀干前傾下端腰椎控制功能水平;腹爬,現有能力為雙手扶物高跪2秒。個案面臨的主要問題:
(1)個案心理不安全感與緊張情緒影響骨盆、下肢的動作控制及學習意愿。
(2)臀背部伸直肌張力不足影響雙手扶物跪走的動作發展。
(3)內收肌張力低下,有中度膝反張。從個案的日常表現及實際情況而言,個案需要進行動作康復訓練,同時結合語言、認知等方面能力的學習。
2.3 訓練目標。增強核心肌群力量訓練,穩定脊柱、骨盆,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和平衡力;在控制骨盆的情況下能穩定高跪30秒。
2.4 訓練內容。作業治療、物理治療、以游戲引導學生進行運動訓練等常規的訓練課程;外加自制跪立架上Wii游戲訓練。
2.5 訓練計劃的實施。個案在常規訓練課程的基礎上,堅持一周3次跪立輔具上半個多小時wii虛擬游戲訓練(個案置于跪立架上擺成高跪姿,并調整好姿勢,引導學生正確的抓握遙控器,玩Wii游戲)。
3.1 該個案軀干控制穩定性提高,可達到穩定獨坐的能力。從軀干節段控制評估表中可以看出,由訓練前的輔助骨盆的下端腰椎控制,到訓練后的無支持下的全段軀干控制,并且坐姿下的動態維持也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在獨坐下上肢抬起,頭部轉動,也有了維持或快速恢復直立位置能力,說明個案軀干控制穩定性提高,可達到穩定的獨坐能力。
3.2 該生四點爬和跪等粗大運動功能有所提高,可完成高跪,質量還有待提高。

表1 個案使用跪立架訓練前后爬和跪功能區評估結果
從表1中數據顯示可以看出,個案在爬和跪功能區使用跪立架訓練后成績是提高,從兩次評估的題目中主要體現在爬行能力和跪立能力提高。從爬和跪功能區評估表中可以看出個案粗大功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從訓練前腹爬到訓練后的四點交替爬行,從訓練前扶持下高跪2秒到在跪立輔具上的穩定跪立,再到現在個案可以獨立跪立20秒。在訓練后評估時當被放置交替半跪姿勢時個案可維持3秒左右,說明個案目前能力已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交替半跪。
通過學生、家長和老師們的支持與配合,自制跪立輔具得以完成和投入使用到腦癱學生中并初見成效,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研究過程中,自制的跪立輔具的高度還是固定的,是針對個別學生量身定做的,還不能夠隨著學生的身高而改變,以后需要進一步完善。研究時間短,該個案在爬行和跪立中的穩定性還不夠,在以后的訓練中需要加強,克服不足,完善后的跪立輔具適合跪立階段的腦癱兒童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