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峰,鐘智明,張志堅 ,葉欽良,鄧煥然
(1.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廣東 紫金517400;2.廣州林芳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510520)
昆蟲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類群,在研究物種生物多樣性、森林生態系統的能流與信息流中有重要地位,也是影響生態系統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1]。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575.5 hm2,于2001年經廣東省政府批準成立,位于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東北部,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
自然保護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降水充沛,地理及小氣候環境獨特,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結構完整的群落類型繁多,為不同生境要求動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區內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是我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地區之一。除一些學者對該保護區進行過動植物調查,初步報道了紫金白溪保護區的植物區系、瀕危植物紫紋兜蘭群落特征及其保護、格木林群落特征外[2-4],對該地區的昆蟲多樣性研究較為薄弱。
本文結合近幾年保護區動植物樣性專項調查及綜合科學考察,對本區的昆蟲類群的組成、區系特征與群落分布進行系統地調查研究,對昆蟲資源的保護利用進行初步探討,以期為本區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積累資料,為長期監測打下基礎。
根據昆蟲生物學特性及活動規律,結合保護區植被、地形地貌等生態條件,分別于2019年春、夏、秋季,采用實地踏查、樣線調查、網捕、振落和燈誘捕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昆蟲調查和標本采集。采集昆蟲帶回室內制作成針插標本或浸漬標本。依據昆蟲形態結構,結合圖鑒和文字描述進行標本鑒定,采用蔡邦華[5]33目分類系統進行昆蟲名錄整理。采用張榮祖章士美[6-8],進行昆蟲區系成分分析。
據調查統計,保護區內共記錄昆蟲綱17目112科366屬495種,其物種組成見表1。

表1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昆蟲多樣性統計表
保護區內,鱗翅目昆蟲占優勢,為32科303種,占昆蟲總數的61.34%;其次是鞘翅昆蟲,19科61種,占總數的12.35%,其余15目61科種類較少,計130種,占總數的30.24%。保護區昆蟲物種組成,是昆蟲生物學特性、生態習性與生境共同選擇的結果。該區大面積的水庫資源為蜻蜓目昆蟲產卵、若蟲發育提供了適宜環境。
保護區昆蟲資源豐富,呈現出種群個體數量少,種類多的特點。在所采集的昆蟲標本中,保護區內的資源昆蟲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別。
(1)觀賞昆蟲
保護區觀賞昆蟲主要包括色彩斑斕的蝶、蛾類,金光閃爍的甲蟲類,鳴聲動聽的蟬類,會發光的螢火蟲,好斗的蟋蟀等。保護區內蝶類計有10科88種,蛾類計有22科215種,很多種類姿態優美,色彩鮮艷,其中最具觀賞價值的有藍鳳蝶 (Papilio protenor)、玉帶鳳蝶(Papilio polytes)、鬼臉天蛾(Acherontia lachesis)等。另外,虎甲科(Cicindelidae)、金龜子總科(Scarabaeoidea)、天牛科(Cerambycidae)的部分種類外殼堅硬具金屬光澤、體態多姿,趣味性強,觀賞價值高。
(2)天敵昆蟲
天敵昆蟲是制約害蟲種群發展的重要因子,是自然長期選擇的結果。保護區天敵種類共計4目6科41種,分為捕食性天敵及寄生性天敵兩大類。其中捕食性天敵計有40種,包括鞘翅目的虎甲科(Cicindelidae)、瓢蟲科(Coccinellidae)及膜翅目的蟻科(Fromicidae)、胡蜂總科(Vespoidea)等部分種類。寄生性天敵計有1種,為膜翅目的姬蜂科(Ichneumonidae)。天敵昆蟲對鱗翅目害蟲低種群數量有明顯的控制作用,為害蟲的生物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物種基礎。
(3)傳粉昆蟲
保護區傳粉昆蟲以蜜蜂科中的中華蜜蜂(Aphis cerana cerana)為主體,其次有雙翅目中的食蚜蠅類,另外還有部分鱗翅目的蝶、蛾及鞘翅目的小型甲蟲等,促進了植物的繁衍與發展。
(4)藥用昆蟲
保護區藥用昆蟲種主要有廣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東方螻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等,是藥典中常用的種類,據相關研究,新藥的突破,昆蟲是很好的原材料,因此,研究開發藥用昆蟲資源,具巨大的潛在效益。
(5)食用昆蟲
昆蟲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糖類及其他物質,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保健價值[9]。保護區發現蝗蟲20 余種,絕大多數都可食用。蟻科昆蟲的卵可供食用或入藥。柞蠶(Antheraea pernyi)及蜜蜂總科(Apoidea)的幼蟲、蛹,亦是傳統的食用昆蟲。
按張榮祖、章士美《中國農林昆蟲地理區劃》,廣東的昆蟲地理屬于東洋界中國印緬亞界華東省下分7 區,結合白溪自然保護區昆蟲分布狀況,將全部種類劃分為3種區系成分,詳見表2。

表2 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昆蟲區系成份
保護區內共有351種屬于東洋種,占70.9%。共屬東洋區和古北區系的有106種,占21.41%。屬廣布種的有38.00種,占7.76%。從地理位置看,保護區內的昆蟲區系應屬典型的東洋區,但由于環境條件特殊,不少森林植被保存有一定數量的廣布種類,因此在昆蟲區系組成上有相當比例的東洋古北兼有種。
種類在10種以上較大的科有瓢蟲科Coccinellidae、夜蛾科Noctuidae、眼蝶科Satyridae 等(詳見表1)。這些科在昆蟲區系種類組成中占重要地位,保護區復雜多樣的地貌為不同生境要求的昆蟲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1)山頂灌叢矮林
位于海拔900-1167 m 保護區內山頂地帶,植物群落大部分為高山矮林,植被以格藥柃、芒箕群落為主。在該區共采集到6目5科21種昆蟲,主要為鞘翅目、膜翅目、鱗翅目,主要代表科有:葉甲科(Chrysomelidae)、瓢蟲科(Coceinelldae)、眼蝶科(Satyridae)等。昆蟲種類及數量均較少,多為耐寒力較強、體型小、翅小、善跳躍的種類。
(2)常綠闊葉林
主要分布在保護區內海拔400-800 m地帶,以煙斗柯、山烏桕、竹柏等植物群落為主,由于植被群落遭受人為破壞較少,生態環境復雜,昆蟲的種類及數量較為豐富。在該區所采集的昆蟲占總采集量的75.6%,共采集到17目,98科,375種,以鞘翅目、膜翅目、雙翅目占比大。主要代表科有:天牛科(Cerambyc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鳳蝶科(Papilionidae)等,以東洋古北兼有種占比大,占43%,東洋種占39%,廣布種占18%。
(3)毛竹林
毛竹林林帶主要分布在保護區內海拔300-700 m之間,多為人工種植。該區域生境單一,昆蟲種類較少,共采集5目8科33種,占采集量的10%。以草棲性竹蝗(Ceracris spp.)、尖頭螽(Euconocephalus spp.)類占絕對優勢。
(4)農田
農田以水稻為主,以農作物為主,間有柑桔等,農田周圍以地稔、白花臭草等雜草為主,較開闊。該區人為干擾強,生境單一。該區共采到9目11科27種,占采集量的8%。主要種類有中華稻蝗(Oxya diminuta)等。該區昆蟲活動能力強,區系組成以東洋種為主。
調查結果表明,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已知有昆蟲綱17目112科366屬495種,其中鱗翅目昆蟲占優勢,為32科303種,占昆蟲總數的61.34%,其次是鞘翅昆蟲,19科61種,占總數的12.35%,其余15目61科種類較少,計130種,占總數的30.24%。這較大地豐富了廣東和我國昆蟲區系及生物資源寶庫。
根據國家林業局2000年7號令頒布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保護區內屬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昆蟲共計4種,其中包括烏桕大蠶蛾(Attacus atlas)、中華蜜蜂(Apis cerana)、雙齒多刺蟻(Polyrhachis dives)和松麗叩甲(Campsosternus auratus)。保護區內觀賞昆蟲、天敵昆蟲、傳粉昆蟲、藥用昆蟲、食用昆蟲資源豐富,具極大的保護和科研價值。
保護區內,東洋種共351種,占70.9%,共屬東洋和古北區系的占21.41%,廣布種38.00種,占7.76%。從地理位置看,保護區內的昆蟲區系應屬典型的東洋區,但由于環境條件特殊,不少森林植被保存有一定數量的廣布種類,因此在昆蟲區系組成上有相當比例的東洋古北兼有種。
本區昆蟲優勢種較為突出,不同生境的昆蟲分布特點各異,山頂灌叢矮林多為耐寒力較強、體型小的種類;常綠闊葉林昆蟲的種類及數量極為豐富,該區以東洋古北兼有種占的比例大;毛竹林林帶,草棲性的蝗蟲、螽斯類占絕對優勢;農田的昆蟲活動能力強;在保護區的天然次生林腐杇木中,有體形碩大的中華婪步甲(Harpalus sinicus)等。這些昆蟲的存在,反映出保護區森林環境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