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波
(內蒙古扎萊特旗人民醫院 口腔科,內蒙古 扎萊特旗)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患者牙支持組織的疾病,通常包括牙齦病、牙周炎兩類。此癥由于將會影響患者的牙齒支持組織,因此屬于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患者牙齒與全身健康亦將構成較為嚴重的威脅[1]。而對于采用拔牙治療的患者,后續植牙時間的選擇將會影響到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以及恢復情況。即刻種植與延期種植為兩種較常見的種植時間,近年來隨著治療技術的不斷提升,拔牙后即刻種植的效果亦在持續上升,應用逐漸廣泛[2]。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對牙周病患者拔牙后即刻種植與延期種植的臨床效果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6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共50 例,將所有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其中研究組患者共25 例,男13 例,女12 例,年齡19~63 歲,平均(48.15±5.22)歲;對照組患者共25 例,男12 例,女13 例,年齡18~64 歲,平均(47.86±5.04)歲。將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互比較,其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研究開展。
兩組患者收治入院后,均采用微創拔牙治療,并在治療后,給予研究組患者即刻種植,給予對照組患者延期種植,具體方法如下。
研究組: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待其癥狀好轉后,進行局部麻醉拔牙。將患者病變牙齒拔除后,牙窩內部的所有肉芽組織使用氯已定0.15%溶液進行沖洗。充分沖洗后,對患者進行常規逐級備洞,并植入提前準備好的種植體。保持患者新種植的種植體牙與周圍牙齒間隙為2 mm。在手術結束后,為患者給予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消炎處理。
對照組: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并在情況有所好轉后,進行局部麻醉拔牙。拔牙方式與處理方法均與研究組相同。其后對患者牙窩進行充分清理,保證其中肉芽組織等清理干凈。并在拔牙后3 個月,為患者實施常規種植治療。
兩組患者在種植治療完畢后,均實施為期1 年的隨訪,了解其治療1 年內的恢復情況。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隨訪1 年后,其牙齒留存率以及紅色美學評分(PES)評分情況。PES 評分滿分為14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牙齒軟組織恢復越好。PES 評分主要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后1 個月、6 個月以及12 個月的情況。
使用SPSS 18.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卡方檢驗計數資料,t 檢驗計量資料,若P<0.05 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1 年后,研究組患者發生種植體脫落共2 例,種植體留存率為92.0%,對照組患者發生種植體脫落共1 例,種植體留存率為96.0%,兩組數據相比,χ2=0.355,P=0.552。研究組患者的種植體留存率與對照組患者相差無幾,兩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結束后1 個月,研究組患者PES 評分遠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 個月、12 個月,兩組PES 評分相差無幾,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ES 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PES 評分比較
組別 例數 1 個月后 6 個月后 12 個月后研究組 25 10.96±1.26 11.21±1.04 12.36±1.08對照組 25 7.51±0.58 10.94±1.11 11.96±1.13 t 12.436 0.888 1.280 P 0.001 0.379 0.207
牙周病的發病原因相對較多,因此是目前發病率較高的口腔科疾病之一。牙齒菌斑積累、牙結石的形成、創傷性咬合、內分泌失調、血友病等均可能導致牙周病的發生[3]。并且在患者患病后,將會出現牙齒松動、牙周膿腫、牙齦退縮、咀嚼無力、口臭等癥狀,并有較大可能導致患者失牙[4],對其生活質量乃至全身健康均將構成較為嚴重的影響。
通常臨床治療此癥可選擇使用正畸治療、修復治療等方法,而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則可將患者患牙拔除,并進行相應的牙齒種植治療[5]。而種植體的種植時間可選擇拔牙后即刻種植與延期種植兩種。
常規應用的延期種植,主要以患者種植后效果為主,可保證患者再種植后,快速恢復,并改善其牙齒功能以及牙周組織的恢復效果[6]。但在拔牙后至種植前的時間段,患者的牙齒較不美觀,對于其日常咀嚼、進食亦將造成一定影響。而拔牙后即刻種植可有效促進患者牙周組織恢復,并盡快恢復患者的牙齒咀嚼功能以及口腔美觀,但有一定可能出現感染,影響治療效果[7]。
隨著治療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改進,拔牙后即刻種植的應用逐漸增多,通過對患者牙窩的充分沖洗,在完全清理牙窩內感染源后再實施即刻種植,可有效控制治療后感染的發生情況,并提高患者的種植體留存率,提高整體治療效果[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種植體留存率、6 個月、12 個月PES 評分與對照組患者相差無幾,兩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研究組患者1 個月PES 評分遠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牙周病患者拔牙后充分清除感染源,并采用即刻種植,可促進患者恢復,提高PES 評分,并且具有較高的種植體留存率,整體療效較好,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對于牙周病拔牙患者,在充分清除感染源后,采用即刻種植,可使患者更快地獲得較高的牙齒美學效果,并具有較高的留存率,整體效果較好,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