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杰
(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甘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豐富的必需脂肪酸、乳糖和免疫因子,對促進嬰兒健康生長發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營養、均衡的母親乳汁可提供足月兒正常生長至6 個月所需要的全部營養需求[1]。2011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 年)》提出了“0~6 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 以上”的目標[2]。本研究通過對北京某社區戶籍和常住外地6 月齡嬰兒的母乳喂養情況進行調查,以了解純母乳喂養情況,分析母乳喂養現狀及影響因素,以便采取積極措施,提高純母乳喂養率。
選取2018 年在北京某社區醫院接受兒童保健,排除低出生體重、早產、先天缺陷等疾病的所有6 月齡的333 名嬰兒母親為研究對象。
通過體檢詢問母乳喂養情況,母乳喂養和非母乳喂養的原因,以及通過婦幼二期獲取母親的分娩方式、產次、文化程度,生產史等,通過連續性的體檢,詢問1 月齡、3 月齡及6 月齡的母乳喂養情況。
嬰兒1 月齡純母乳喂養率最高,為75.98%,以后逐月齡下降,3 月齡母乳喂養率為73.57%,6 月齡純母乳喂養率為61.86%。6 月齡嬰兒純母乳喂養比較見表1。

表1 6 月齡嬰兒純母乳喂養率比較[n(%)]
母親的年齡越大,純母乳喂養率降低;文化程度越高,純母乳喂養率越低;順產兒童的母乳喂養率高;初產婦的純母乳喂養率較高,見表2。
本次調查所研究地區6 個月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為61.86%,達到了2011 年國務院提出的0~6 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50%以上的目標要求。本社區嬰兒1 月齡時純母乳喂養率為75.97%,3 月齡為73.57%,到6 月齡時只有61.86%。月齡越大,嬰兒純母乳喂養越低,這可能與我國規定的產假只有128 d,到4 個月時相當一部分婦女均將回到工作崗位有關[3]。

表2 產婦不同因素與喂養方式的相關性比較[n(%), n=333]
調查結果顯示,0~6 月齡嬰兒的純母乳喂養與母親的年齡、文化程度、分娩方式(順產、剖宮產)、產次(初產婦、經產婦)有關。
3.2.1 母親年齡越小,母乳喂養率越高
分析原因可能與母親25 歲以下生育寶寶的外地流動人口較多,基本上沒有穩定工作,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喂養嬰兒,這與任麗麗等[4]調查結果相同,母親年齡越小,母乳喂養率越高。
3.2.2 母親文化程度越高,母乳喂養率越低
隨著母親文化程度增高,純母乳率越低,主要原因是母親學歷越高,工作壓力大,產假時間短,4 個月后重回工作崗位,母乳喂養次數和時間都較少,從而不能堅持純母乳喂養。這與王建敏等[5]報道指出的文化程度越低的母乳喂養率越高一致。
3.2.3 順產出生的嬰兒母乳喂養高于剖宮產出生的嬰兒
本調查中,6 月齡順產的純母乳喂養率為73.91%,而剖宮產的純母乳喂養率僅為46.98%,兩者差別較大。大量研究表明,嬰兒母親的分娩方式對母乳喂養率有影響[6]。有文獻指出,剖宮產母乳喂養率較低的原因有剖宮產術后疼痛,體位及飲食的限制使產婦對母乳喂養的信心不足,初乳分泌延遲,留置針、導尿管給母乳喂養帶來不便,從而影響母乳喂養的成功[7]。所以,產科一定要嚴格控制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以提高母乳喂養率。
3.2.4 初產婦的母乳喂養率高于經產婦的母乳喂養率
調查顯示,初產婦的純母乳喂養率為69.05%,明顯高于經產婦的54.54%。這與陳柯潔[8]的研究結果相同。分析原因為:初產婦初為人母,有更多的耐心,把最好的食物讓寶寶吃。而經產婦往往還要照顧大寶,對待二寶的精力相對少一些,一旦出現母乳不足,更容易放棄母乳喂養,另一原因是經產婦的年齡較初產婦的較大一些。
總之,社區0~6 月齡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仍不高,原因與產婦的年齡、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產次等有關。要想提高母乳喂養率,需要家庭、社會及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需要繼續加大對母乳喂養的宣傳,指導母乳喂養的好處,建立母乳喂養的信心,從而推動母乳喂養的成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