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超艷
(烏魯木齊市經開區頭屯河區第二人民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鼻竇炎鼻息肉是我國臨床較為常見和多發的一種五官科疾病[1]。鼻竇炎鼻息肉疾病的病程較長,并且容易反復發作[2]。患者一旦患有鼻竇炎鼻息肉非常容易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與護理方案,將會對患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產生不利影響[3]。本文通過對76 例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觀察研究,探討研究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通過鼻內鏡下手術治療的臨床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將我院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76 例鼻竇炎鼻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38 例,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干預性護理。對照組男性23 例,女性15 例,年齡21~64 歲,平均(37.36±4.24)歲。觀察組男性25 例,女性13 例,年齡23~66 歲,平均(38.28±4.5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均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批準研究。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內容為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介紹疾病知識、準備手術相關器械、協助主治醫生開展手術以及日常護理等方面。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干預性護理,主要護理方式如下。
(1)心理干預:許多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長時間都處于疾病狀態,可能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造成患者不愿意積極配合接受治療。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采取積極有效護理措施。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讓患者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病癥。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主動配合護理工作。
(2)術前護理:關注患者的術前檢查結果,結合檢查結果與患者的實際情況評估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以及對手術的耐受情況,并根據評估情況對患者進行鼻內鏡下手術。手術開始前做好口腔和鼻腔的清潔工作,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張口呼吸訓練,減少鼻內鏡下手術過后傷口的張力,盡量保證傷口的良好愈合。
(3)術后護理:護理人員在手術完成后取出患者鼻腔填塞的紗條,第2 天使用雙黃連加鹽水反復沖洗鼻腔。手術完成2 d 后,使用冰袋冰敷患者的鼻額部位,能夠有效減少疼痛感,避免患者鼻部出血。實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若患者的疼痛感未減輕,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鎮痛干預。護理人員術后應幫助患者及時排出痰液,徹底清潔鼻腔,能夠讓分泌物順利排出,使黏膜水腫與炎癥盡快好轉。協助患者吐出口中的液體,仔細察看患者的出血情況,若患者出血量較少,可使用適量鼻腔止血藥進行止血處理;若患者的出血比較多,應立即告知主治醫生并進行相應處理。
(4)健康教育:由于許多患者通常對鼻竇炎鼻息肉疾病不了解,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產生,健康教育對這種情況具有比較良好的改善效果。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一對一的對患者進行健康宣傳,并告知患者及家屬疾病相關情況,主要內容包括鼻竇炎鼻息肉疾病的產生原因、臨床癥狀、治療方案、護理方式與藥物使用情況等,并以各種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
記錄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鼻腔粘連、傷口出血與傷口感染等。
將得出的鼻竇炎鼻息肉患者數據,使用SPSS 18.0 軟件進行針對性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并采用率(%)表示,計量數據通過t 檢驗,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P<0.05 為差異顯著,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幾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好,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
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是我國目前鼻竇炎鼻息肉的常用治療方式[4]。鼻內鏡下手術用于治療鼻竇炎鼻息肉具有創口小與安全性高等優點,但術后少數患者仍伴有一定的并發癥[5]。因此,對于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
干預性護理作為一種有效的鼻竇炎鼻息肉疾病護理方式,其護理方式主要包括心理干預、術前護理、術后護理與健康教育等方面護理措施來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7]。
本文通過我院收治的76 例鼻竇炎鼻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干預性護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幾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好,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表示,干預性護理在本次研究中比常規護理的護理作用更加明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能夠有效的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8]。探討研究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通過鼻內鏡下手術治療的臨床護理措施,值得臨床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