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君 戴海燕 范蘭艷 張富榮 王 優 張 黎 依 航
(1.朝陽市氣象局,遼寧 朝陽 122000;2.朝陽縣氣象局,遼寧 朝陽 122000)
朝陽市位于北緯40°35′至42°20′,東經118°50′至 121°20′之間,地處遼寧西部低山丘陵區,為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主要山脈有努魯兒虎山、松嶺山等,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和青龍河四大水系。
朝陽市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年平均降水量為 460.9mm,雨量分布不均,自西北向東南遞增。北部建平鎮為453.1mm;南部羊山鎮為507.9mm。雨量分布不均,隨時間分布呈單峰型,7月最多,為150~180 mm,1月最少,為1~2mm,主要降水集中在5~8月份,約占全年降水總量的80%[1]。年平均氣溫為8.6 ℃左右,自西北向東南遞增。各地氣溫月際變化和日變化均呈單峰型,1月平均氣溫為-10.3℃;7月平均氣溫為24.6℃。日最高氣溫出現在14~15時,最低氣溫出現在 5~7時。年日照時數居全省之首,為2740h左右。
朝陽市地處遼寧省西部,盛產玉米、高梁、小麥、雜糧、雜豆、棉花、油料、蔬菜、干鮮果品等農產品。全市現有耕地約752萬畝(1hm2=15畝),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為450萬畝,高粱63萬畝,谷子61萬畝。經濟作物(煙、甜菜、蔬菜、大棚作物)占全部耕地面積的15%。全市設施農業占地面積22.5萬畝,實際使用面積11.8萬畝。

圖1
根據朝陽地區有明顯意義的氣候指標(即≥10℃積溫,年降水量,年平均氣溫,年≥5.0mm的降水日數,4月平均氣溫)。以≥10℃積溫和年降水量為主,劃分出4個農業氣候區,分別是:松嶺山脈南麓氣候區、大凌河流域氣候區、北部山地氣候區和老哈河平原氣候區。各區都有不同的氣候特點。
朝陽市氣象為農服務技術人員通過觀測試驗、實地調查、數據處理與對比分析等技術和方法,建立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模型與指標,綜合評價天氣氣候對農產品品質的影響,最終評定出農產品氣候品質等級,為農產品貼上氣候品質標簽。農產品氣候品質等級統一劃分為:特優、優、良、差4個等級。此項工作促進農產品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針對頻繁發生的災害性天氣,為做好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氣象部門及時地、有針對性地發布預報預警及決策氣象信息。近3年,朝陽市氣象臺平均每年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476期,約40萬人接收到預警信號。平均每年發布決策氣象信息222期,約8萬人接收到服務短信。
目前,朝陽市擁有增雨作業飛機一架,固定火箭增雨作業點47個,火箭發射裝置72部,防雹作業點15個,防雹高炮37門。從事火箭增雨作業人員157名,防雹作業人員137名,朝陽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規模處于全國地市級前列。2018年,在遼西四市同時遇到嚴重干旱的情況下,朝陽的人工增雨作業發揮了重要的緩解旱情作用,累計增加降水5.3億m3以上,此外,氣象部門還積極進行人工防雹作業。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為朝陽農業豐產豐收和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