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偉 王艷梅 馬紅梅 魏淑靖 黃芳 徐慶 張康
【摘要】目的 比較兩種不同管徑胸腔引流管在青年患者單孔胸腔鏡下肺大皰切除術后快速康復中的臨床應用。方法 選擇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治療的58例單孔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后的青年患者,隨機分為8F中心靜脈管組(A組)和28F傳統胸腔引流管組(B組),觀察兩組的術后帶管時間、引流量、術后疼痛評分(VRS)、術后住院時間、拔管后積氣與積液、管周切口感染率。結果 A組帶管時間少于B組,P=0.002;A組引流量少于B組,P=0.001; A組術后住院時間少于B組,P=0.042;A組術后第3天及第5天疼痛評分少于B組,P<0.05;A組管周感染率低于B組,P=0.0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兩組術后皮下氣腫、胸腔積氣、積液、再次置管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青年患者單孔胸腔鏡下肺大皰切除術后8F中心靜脈管引流能減少術后引流量,減輕患者疼痛,減少住院天數,減少管周感染率,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值得臨床鑒見。
【關鍵詞】8F中心靜脈管;單孔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快速康復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2
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后傳統的引流方法為放置單根或多根胸腔引流管以排除胸腔積氣和積液,促進肺復張,但傳統胸管對肋間神經的刺激重,對患者康復產生一定消極影響。20余年來隨著胸外科腔鏡技術發展,胸腔鏡先后經歷了三孔、單操作孔以及單孔的階段。近年單孔胸腔鏡技術全球受到追捧,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已經被外科醫生廣泛接受和應用[1]。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用2017年3月~2018年6月本醫療組58例青年單孔胸腔鏡肺大皰切除的患者,納入標準:①35周歲以下,經臨床診斷為肺大皰且需要進行切除術的患者。②患者為首次發病。③具有一定經濟基礎,且積極配合胸腔鏡手術。④經過術前評估,患者符合胸腔鏡手術適應癥,預估可在胸腔鏡下完成切除或縫合。⑤所有患者手術結束時創面無明顯滲血,胸腔灌水后加壓脹肺(25 cm水柱)切緣無明顯漏氣。排除標準:①患者重要器官衰竭,無法進行胸腔鏡手術;②具有其他肺部并發癥;③感染患者、全麻禁忌者;④術前評估不符合要求或者肺大皰切除困難者。⑤術后創面滲出明顯,漏氣明顯。共納入研究對象58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A組(8F中心靜脈管組)和B組(28F傳統胸腔引流管組)。A組中,男18例、女10例;年齡15~34歲,平均(25.5±6.5)歲。B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6~34歲,平均(24.5±7.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手術材料:手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流程,所有患者均采用單孔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術中無中轉開胸病例,所有患者術后均應用單根引流管。A組:選用廣東百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8F單腔中心靜脈導管,術中在操作孔留置單腔中心靜脈導管,不另做切口置管;B組:選用濟南晨生醫用硅橡膠制品有限公司的一次性28F胸腔閉式引流管,手術結束時于操作孔處放置胸管。兩組患者術后均接相同的引流瓶,均不加用負壓吸引;中心靜脈導管不額外縫合固定線,采用輸液貼膜固定,28F引流管常規線結固定。(2)術后處理:術后患者均送入胸外科二級監護室,術后醫護人員鼓勵患者根據自身情況早期下床活動,囑患者多咳嗽、吹氣球等主動加強肺功能鍛煉,對于自主咳痰能力差得病人,給予按壓頸段氣管前壁刺激患者咳嗽,個別病人給予吸痰管吸痰或者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每天記錄胸腔引流量、觀察負壓波動及氣體溢出情況,術后第1天常規行床旁胸片檢查。根據術后胸腔引流量、有無漏氣情況并結合床旁胸片顯示的肺復張情況,判斷拔管時機。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術后置管持續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引流量、術后疼痛評分、管周切口感染、再次置管等相關指標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采用SPSS 19.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計量資料用x±s表示。以兩組數據差異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觀察指標對比
表1顯示A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在術后第1天與B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第3天和第5天,A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顯示A組患者在術后住院時間、引流量、置管持續時間、管周切口感染率上少于B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兩組在術后出現皮下氣腫、再次置管率等(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加速康復外科(ERAS)是一種優化了的臨床路徑,其核心是針對外科手術追求無應急、無痛、無風險的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減少手術對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創傷,進而達到促進患者術后加速康復[3]。
本研究發現A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術后住院時間、術后置管時間、總引流量、及管周切口感染率均明顯少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于中心靜脈管管徑細,質地柔軟,對胸膜刺激明顯小,患者術后疼痛輕微,耐受性好,早期下床活動依從性好,對呼吸功能影響小,咳嗽到位,肺復張迅速,拔管時間提前,最重要的是患者就醫體驗改善,滿意度提升。同時由于管徑細,對周圍組織壓迫小,拔管時間早,因而拔管后管周組織迅速愈合,未出現傳統引流管常見的拔管后引流管愈合不良的現象,更有利快速康復的實現。
綜上所述,在單孔胸腔鏡技術蓬勃發展和快速康復理念普及的時代背景下,對于青年單純肺大皰患者,術后留置8F中心靜脈管臨床使用效果優于傳統胸腔引流管,而且術后疼痛矯情,滲出少,有效縮短住院時間,達到了臨床快速康復的目的,值得臨床鑒見。
參考文獻
[1]方忠民,藍斌,楊彥龍,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胸腔鏡肺癌手術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5(08):1226-1229.
[2] 任光國,周允中.胸外科手術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 張樹亮,陳 椿,鄭 煒,等.超細胸腔引流管在單孔全胸腔鏡下肺葉及亞肺葉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6,32(4):212-215.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