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心怡 王瑋 黃湘渝
摘 要:在當今時代的消費觀念下,養生已成為了熱門話題。本文通過對養生知識的合理運用,結合人體穴位、人體工程學,將新的結構造型和創新思維融入紅木養生家具中,活化這些養生知識并拓展其應用的廣泛性。
關鍵詞:紅木家具;養生;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06-000-04
近幾年,養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紅木家具一直在養生家具里有不可小覷的地位。紅木木材本身有益于人體舒筋活血,對細胞的新陳代謝、睡眠質量甚至免疫力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紅木養生家具受很多中老年人的青睞,這一年齡段的人群身體大多處于亞健康狀態,且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所以他們更偏向養生類的高檔家具。因此,對紅木養生家具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市場價值。紅木家具作為傳統的養生家具,其結構造型及功能已被廣大顧客認可,上面的傳統圖案更是具有樸拙優雅的文化韻味,是中國古人在家具造詣方面智慧的結晶,極具研究價值。[1]
1 紅木家具
1.1 紅木養生家具市場現狀
近年來,紅木家具的市場正處于轉型時期,價值正在逐步上升。而紅木家具本身作為資源緊缺的一種木材,制成的家具工藝品顯得格外珍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的人開始選擇這種具有傳統文化的家具,從而找到一種精神歸宿。紅木養生家具不同于傳統紅木家具,它的功能上有額外的附加值,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紅木家具儲存時間相對于其他家具材料而言比較久,不易損壞,具有收藏價值,受到大多家具收藏愛好者的喜愛,這也是其市場價值上升的原因之一。
紅木家具市場秩序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維持,大量假冒紅木家具的涌入,使得原本的紅木家具產業受到打擊。又因假冒的紅木家具低成本、高利潤,誘使更多的不良商家加入進來,且商家作假手段惡劣,例如,換用其他低價材質的木料表面刷漆,以假亂真欺騙消費者。加上市場上紅木鑒定人才緊缺,使得違法分子更加猖狂,紅木家具市場遭遇空前混亂。
傳統的古典家具與時尚融為一體,再次復興。[2]體現在市面上涌現的現代家具對傳統紅木家具的沖擊,具體原因有傳統紅木家具價格昂貴,制作成本昂貴,受眾面積較少,大多數年輕人更傾向于現代家具,這不得不使傳統家具市場面臨“冰點”。[3]很多家具廠家因其資金鏈的斷裂和銷量的減少,而放棄從事傳統木材家具制造。在現在家具越來越多樣化的時代,人們的審美不斷改變著,人們在追求安全舒適的同時也看重功能和美觀,這也是紅木養生家具面臨的一大問題。在不改其傳統色彩的情況下,在功能完善和外觀時尚方面同樣吸引著顧客,只是紅木養生家具能同樣受到年輕人喜愛的一個突破口,也是紅木養生家具成功轉型的一個關鍵點。
1.2 紅木家具的發展趨勢
在國內,紅木家具因其昂貴的原材料和復雜的工藝,所以價格明顯高于其他實木家具。但紅木家具憑借特有的收藏價值以及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已成為大多成功人士的追求。同樣在國外,西方國家對中國傳統家具的喜愛由來已久,他們欣賞中國古人的智慧,生產家具精湛的工藝,精美的配色與涂漆。像紅木家具這類已有悠久的歷史,且具有收藏價值的家具,更深受他們的喜愛,市場價值尤為客觀。
傳統的紅木家具最為經典的造型大多都是來自明清時代,其風格特點簡潔明快,典雅穩重,線條優美。但是隨著紅木家具市場的發展,各大紅木家具廠的造型都相差無幾,造型結構上更是少有創新。紅木家具要想重新受到收藏家和成功人士的青睞,就一定要在結構上有著不一樣的創新。這就需要用科學的調研方法對紅木家具結構作深入的調研和分析,從人們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和欣賞價值入手,對傳統的紅木家具進行改造,得到更加符合現代審美的紅木家具。
2 創新方向及研究方法
2.1 創新方向
在紅木家具的設計創新中,是否能實現養生功效是需要突破的一大難點。家具必須參照人體工程學,其中包括對人體的尺寸,人體心理標準及人體行為習慣各部位的肢體習慣的研究,并根據人的生活特性進行優化設計。在這個基礎上,紅木家具的養生功效也可以通過諸多方向進行合理的調節設計。
養生功效的實現可以從木材本身的功效和紅木家具結構的設計上實現。
第一,對于木材本身的功效,如紫檀、黃花梨等材質,其本身則會散發一種清香隨之流入人的體內,直通心脾,讓使用者心情舒暢。酸枝木的聲學特性良好,適用于樂器。雞翅木遇水揮發香氣,利用這種特性我們可以將其制成茶具等。紅木山和紅豆杉作為茶具,起到補血安神的作用,對癌癥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利用木材本身特性,可將不同種類的紅木搭配在一起以將其功效發揮到極致,如在靠近口鼻的位置,用紫檀、黃花梨這類安神的紅木,以發揮不同種類紅木的特有性質。長時間使用,良性循環,便能起到安神定氣、舒絡筋骨,更可以降低血壓放松神經等氣味養生功效。[5]
第二,本文還以人體穴位為研究方向,參考相關人體穴位的書籍和資料,研究不同位置如扶手、搭腦、靠背、滾凳,涉及的穴位對人體的影響,討論紅木家具結構上可進行的合理改良,來進行對相關穴位的按摩,最終達到養生效果。
此外,根據調研得知,由于不同年齡段和國內外喜好風格的差異,不同性別的消費者對養生部位、養生方式的認知和需求有所不同?;谶@個情況,在研究過程中予以考慮,對于紅木家具養生功能的要求也應該相應有不同的側重。研究當今紅木家具品牌旗下家具的優缺點以及值得改良提升的部分。研究現當代紅木家具的傳統文化和背景分析,為之后的設計提供理論基礎。尤其是性別差異上女性對養生的關注度都顯著高于男性,這也是紅木家具設計方向可以更加針對女性的習慣和需求進行調整與打磨的原因。[6]這表明了在紅木養生家具的設計研發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消費者群體進行設計分析,達到市場細分。
2.2 研究方法
第一,紅木養生家具結構設計相關文獻檢索。通過研究紅木家具的市場現狀與發展方向,以傳統紅木家具為研究對象,了解現有紅木家具的優勢與可待挖掘的地方,分析傳統紅木家具結構可供參考的造型創新點,以及傳統紅木家具上圖文藝術特征及其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
第二,網絡調查法。通過百度等網頁的搜索,了解人體相關穴位的知識,找到家具結構可與人體穴位的結合點。查閱傳統紅木家具的造型設計,分析經典造型的特點。
第三,市場調研法。通過對市面上的現有紅木企業進行現場調研,深入了解市面上熱銷的紅木家具產品的造型結構及市場的發展趨勢,分析產品存在的優缺點,討論研究得出改進方向。
第四,對比法。通過對比國內外家具的經典造型設計,從結構、色彩、功能、外觀設計上找到共同點與各自可以采納的優點,進行研究學習。將傳統的家具審美元素與國內外現代家具相結合,提出結構上的設計新思維。
2.3 具體創新內容
2.3.1 滾凳
其實養生家具由來已久,古有滾凳。滾凳又名腳凳,是承足和健身的兩用器材。最早的滾凳產生于明代,滾凳是腳踏形式的一種,卻又和傳統腳踏有著不一樣的功能,它既可以承足,又達到了保健的養生作用。滾凳的形式多種多樣,且都是通過在滾凳表面安適量的滾軸,通過雙腳在上部來回移動達到健身的目的。對于滾凳的結構設計,可以通過滾輪上線條的變化,如波浪形線條,以達到刺激涌泉等穴位,有養生、治病等療效。還可以在滾輪上添加凸起,這同樣可以刺激人體足部穴位,按摩放松足部,達到養生的效果。而滾凳的材質除了主要以紅木為主外,也可以加上樟木作為點綴,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關于滾凳的樣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滾凳上的花紋可用傳統雕刻的方式,將一些能代表中國文化如云紋圖案或者含有寓意的動物雕刻于凳腿,既有創意,又起到了裝飾作用。
2.3.2 搭腦
搭腦是構成明清家具的部件名稱,用來給人們枕靠頸部,即椅子、衣架等位于家具最上端的橫梁叫作“搭腦”。古代明式椅子中比較典型的搭腦有馬鞍式、挖油盞頭式、駱駝背式和天宮翅式等。不同樣式的搭腦形狀也不盡相同,可粗略地分為直線型和非直線型,而直線型的搭腦因為不能與頸部較好地貼合,舒適度會明顯低于非直線型的搭腦。因此,搭腦通過弧形的改變,如在頸部的位置凹陷下去,可以更加貼合頸部,增強人們使用家具時的舒適性。而在傳統的搭腦上,可以添加凹凸變化來按摩人體穴位。為了美觀,可以在需要凸出的地方雕刻一些具有傳統中國文化的圖紋作為裝飾,也可以用如意祥云喜鵲等具有美好寓意的圖案進行裝飾。這樣不僅在搭腦的功能上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和創新,也在外觀上取得更好的裝飾效果。[7]在木料的選擇上,因為靠近頭部,可以選擇帶舒心寧神氣味的紫檀木,有舒筋活血的作用,讓人們在繁忙的工作后,頸部和頭部得以放松。工藝上也可以通過鑲嵌來完善改變其外觀上的美感,鑲嵌一些其他材質的裝飾品,如可以用鉆石或者瑪瑙等材質鑲嵌在雕刻的圖案上。這樣外觀上不會顯得過于單一,使較為沉重且單一的紅木家具有了點綴,打破沉寂,使得其更具有觀賞價值、收藏價值和美觀性。
2.3.3 靠背
傳統紅木家具靠背大致分為直線型和曲線型,在不同線型下又繼續細分為高型靠背椅和低矮型靠背椅。從舒適度和人體工程學的角度考慮,高型曲線型靠背椅更加契合人體脊柱,參考高度為310~410mm,且較低矮型靠背椅,其背部接觸面積更大,給人較強的舒適感。因此,對于紅木養生家具座椅的設計,更加傾向于高型曲線型靠背椅。另外,人體的背部有很多穴位,靠背的設計對每個穴位的合理按摩又具有不同的功效。在相應的穴位附近利用椅背的線條凸起來進行背部的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治療人體的各類病癥,且起到良好的養生作用,如背部的風門穴常用來治療傷風咳嗽、發熱頭痛、脖頸處的強痛、腰痛等病癥。好的家具不僅在外觀上可以讓人感到享受,在功能上的作用也同等不容小覷。而養生家具背部的圖文也可以多種多樣,更加大膽創新,甚至加入一些現代元素。也可以用雕刻、噴漆、鑲嵌等工藝對其進行樣式上的加工改造,除了工藝上的改變外,也要考慮其舒適性與安全性。衡量一件家具的好壞,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其視覺上的美感和使用后的舒適度。
2.3.4 座面
座面的合理設計是人們在使用椅子時最直觀的感覺,參考現代人體工程學,座面高度合理范圍是在400~480mm,座深參考尺寸為360~430mm。此外,座面的設計帶有弧度更加貼合臀部的受壓分布,會比只是平面的座面更加舒適,久坐不易感到過度疲勞。紅木家具本身因為木質不具有像軟包一樣的彈性,在設計過程中,為了達到舒適度,可以搭配高密度海綿坐墊,置于紅木座椅的座面上一起使用。
2.3.5 扶手
傳統紅木家具可以便于人們休息時??渴直?,或者在看書作業時支撐雙肘,以緩解長期作業所帶來的疲勞酸痛。扶手的設計的舒適度和其高度、間距有關,應當符合人體工程學,合理設計尺寸為200~250mm為宜。其還與扶手的形態彎曲程度,還有扶手自身的寬度、表面的光滑程度更有緊密的聯系。傳統的扶手設計可分為線型還有面型,線型又有直線和弧線。通過研究發現,弧線的扶手在功能上更讓人感到舒適;而面型扶手加大受力面積,加上弧形設計,舒適度尤高。在傳統的紅木家具的圖文設計上,我們可以將更加多樣化的中國圖案如祥云、花鳥等動植物元素加入設計元素,將扶手的末端進行改造,使其可以在使用座椅的同時也可以按摩手部穴位,達到更好的養生效果。[8]但是,在雙肘停放的位置雕刻花紋不必過多,以免影響座椅扶手的舒適度??梢栽诜鍪峙c座面的連接軸上進行雕刻裝飾,這樣在完善座椅舒適度上同樣也達到了視覺上的觀賞性。
3 結語
本文通過對已有養生家具的研究,在科學的養生方法下加以創新,并基于人體穴位,使傳統的養生家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功能與運用。參考各類文獻以及已有的創新項目,和一些相關養生書籍,不管是結構的創新還是功能的創新,為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本文主要從椅子的幾個部分討論創新方向和合理的改變方式,著力為新型養生家具提供改進方向。不管是圖文還是造型工藝,筆者希望傳統的養生家具能在結構造型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一改以往的風貌;更希望養生家具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了解,為養生家具市場進一步擴展和大規模生產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晶晶,王瑋.淺析我國傳統家具的養生特征[J].藝術科技,2019,32(08):28-29.
[2] 戴達鵬.我國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江西林業科技,2014(04):55-57.
[3] 李若輝,關惠元,吳智慧.我國家具制造企業設計創新管理模式研究[J].林產工業,2018,45(01):3-7.
[4] 盛賢,王瑋.侘寂美學在生態家居設計的運用研究[J].設計,2019,32(15):109-111.
[5] 張佳琦,宋杰,吳智慧,楊波.基于人體工程學的紅木養生家具造型設計[J].家具,2014(05):75-83.
[6] 趙寅.居家養老產品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8(06):46-47.
[7] 林禹晨,方慧玲,任新宇.基于傳統文化的家居產品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9(19):128-129.
[8] 和杉,羅鐘宇,暢瀾潤,李若輝.關于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吉祥寓意的研究[J].藝術科技,2019(06):35-36.
作者簡介:岳心怡(1999—),女,四川渠縣人,本科在讀,主要從事家具設計與制造方面的研究。
指導老師: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