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街道黨工委實施‘共產黨員工程,將轄區劃分為12個黨員責任區,設置135個黨員先鋒崗、23個黨員示范崗,將廣大黨員、群眾以及駐區單位黨組織廣泛發動起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沈陽市和平區南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蘇俊斌介紹。南湖街道黨工委扛起區域內疫情防控工作的主體責任,抓好具體組織協調,這既是沈陽市110個街道黨工委扎實有效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個縮影,也是沈陽市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提升街道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具體成效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沈陽市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和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深入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明確要求強化街道黨工委“加強黨的建設”的職能,以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為目標,統籌機構設置、優化職能設置,合理劃分事權,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各方、領導基層治理的作用。
在助力振興發展中實現互促共贏。在街道體制機制改革中,沈陽市全面取消街道承擔的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工作任務,推動街道黨工委聚焦主責主業,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為群眾實實在在地排憂解難。沈河區北站街道與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共處一域,轄區內有各類金融企業600余家,小微企業分布密集,“停車難、亂停車”的問題成了轄區內企業的一塊“心病”。北站街道黨工委積極破局,創新實行“潮汐式”停車模式,商務樓宇內的業主白天可以將車停在附近居民小區內的空車位,社區居民晚上可以將車停在商務樓宇的空閑車位,既解決了北站地區停車難的問題,更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同時,北站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開展“支援幫扶”活動,組織駐區金融機構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全面對接,提供金融咨詢、便民幫扶、法律援助等服務,惠及街道轄區400余戶困難群眾。
在加強社會治理中推進凝心聚力。沈陽市按照“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要求,圍繞“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目標,不斷做大做強街道“大工委”,打破行政隸屬壁壘,拆除相互封閉藩籬,充分調動轄區內各類單位、行業以及各領域黨組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合力打造“組織共建、資源共享、事務共商”的城市基層黨建共同體。例如,皇姑區大力推進“紅色物業”建設,全區152家等級物業服務企業中已建立黨組織62家,覆蓋率為41%。皇姑區10個街道黨工委積極指導推動,統籌居委會、物業企業、業委會“三方力量”,遇到問題后及時進行多元協商。大東區各街道黨工委整合黨建、綜治、城管等網格,以社區為單位,以300戶居民為一格,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大東區共組建1000余個社區黨建網格,設置網格管理員和網格長,充分利用黨員及居民志愿者、駐街單位等資源,充實網格力量,把黨組織覆蓋到基層社會治理的最末端,發揮好“主心骨”作用。
(沈陽市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