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
【摘要】目的 對輸尿管結石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并對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分析和觀察。方法 選擇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2例輸尿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參照組予以常規西藥治療,研究組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對兩組患者排石有效率進行觀察和分析。結果 研究組排石有效率與參照組比較明顯更高,P<0.05。結論 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治療輸尿管結石患者,可以有效提高結石排出率,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輸尿管結石;中西醫結合療法;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9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2
輸尿管結石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血尿、絞痛,還會導致腎內積水、局部感染等臨床癥狀,隨著病情進展還有可能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對藥物排石相關研究在臨床中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本文以102例輸尿管結石患者為例,詳細分析了中西醫結合療法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詳細分析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2例輸尿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參照組輸尿管結石患者(51例)中女性20例,男性患者31例;平均年齡(43.61±6.61)歲;平均(5.46±2.14)mm。研究組輸尿管結石患者(51例)中女性22例,男性患者29例;平均年齡(43.69±6.59)歲;平均(5.48±2.12)mm。兩組輸尿管結石患者基本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經CT尿路造影檢查、腹部X線片檢查、彩色超聲檢查確診為輸尿管結石;②了解本次研究內容且自愿參加;③患者結石直徑均小于0.8 cm;④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多發腎輸尿管結石;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③泌尿系統先天性畸形;④嚴重腎積水、腎功能不全、孤立腎、泌尿系統感染;⑤臨床資料缺失。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常規西藥治療,口服10 mg消旋山莨菪堿片,每天2次;口服0.2 mg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每天1次,連續治療2周。
研究組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其中西醫療法與參照組相同,中醫方面使用中藥排石湯輔助治療,藥方組成包括10 g淡竹葉、10 g桔梗、15 g川牛膝、15 g雞內金、15 g荔枝核、15 g冬葵子、15 g王不留行籽、15 g石葦、15 g車前子、20 g滑石、20 g枳殼、30 g忍冬藤、30 g海金沙以及30 g金錢草。對于腎盂積水型患者,加用桂枝和穿山甲;對于腎陽虛型患者,加用補骨脂和制附子;對于腎陰虛型患者,加用熟地和山茱萸;對于氣虛型患者,加用黨參;對于血尿型患者,加用三七、和白茅根;對于腰痛劇烈型患者,加用炙甘草、白芍和延胡索。用水煎服,每天早晚各1次,每天1劑。
1.3 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排石有效率進行分析和觀察。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t檢驗分析兩組患者排石時間,采用x2檢驗分析年裝著排石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SPSS 24.0為數據分析標準軟件,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排石有效率與參照組比較明顯更高,P<0.05,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 論
輸尿管結石具有較高發病率,西醫中認為此病癥為機體草酸鹽、磷酸鹽排出不暢、新陳代謝緩慢導致[3]。消旋山莨菪堿、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為臨床常用藥物,前者可以舒張輸尿管平滑肌,拮抗M受體,還具有一定止痛效果;后者可以對α1D、α1A受體亞型高選擇阻滯,起到促進結石排出、緩解輸尿管平滑肌痙攣的效果[4]。但是也有臨床研究認為,單純使用上述藥物治療,其排石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中醫學治療輸尿管結石以升清降濁、化痰排石、清熱利水通淋為主。本次研究中,荔枝核、枳殼、桔梗等可升清降濁,調理氣機;王不留行、川牛膝可疏利泄降、化瘀散結;雞內金、金錢草、海金沙等可消石排石、清熱化濕。諸藥聯用,具有止痛、化痰、排石、利濕、清熱等多種功效。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研究中排石有效率較參照組明顯更高,且排石時間大大縮短。
綜上所述,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治療輸尿管結石患者,可以有效提高結石排出率,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孫永凱.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9,20(03):322-323.
[2] 吳 凱.微創手術治療前列腺增生合并輸尿管結石的療效觀察研究[J].臨床研究,2019,27(06):138-139.
[3] 熊金平.中西醫結合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藥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7,29(10):127-128.
[4] 李文蓮.輸尿管結石中西醫治療與護理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6,16(06):74-77.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