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先倩 李晴 韓璐璐
摘 要:企業危機是企業經營活動中的突發事件,是一把雙刃劍,企業面臨危險的同時又蘊含著機會,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危機管理是一個計劃與決策、動態調整、解決和員工培訓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市場環境日新月異,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著許多機遇和威脅。此時,危機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華為公司為例,分析其危機管理的成功之處,對我國中小企業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華為;危機管理;成功之道
一、前言
華為作為我國的民營企業,近期卻遭到美國的強制打壓和封鎖,而華為未雨綢繆,拿出了為期十五年的殺手锏“備胎”計劃-海思,使華為在極限環境下得以生存。這完全得益于華為時刻具有危機意識,正是這種防患于未然的危機管理使得華為脫穎而出,因此從危機管理來看華為的成功之道,具有重大意義。
二、心系危機,艱苦奮斗
1.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在菲特普的《危機管理》一書中,對《財富》500強企業高管進行了危機調查。80%的人認為現代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各種危機,就像人們不可避免地面臨死亡一樣。14%的人承認他們面臨過危機的考驗,危機在管理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危機管理應該隨時做好。
在華為的管理過程中,狼性管理已經成為華為的標志,狼性精神更是深入到每一個華為人的心中。因為狼有敏銳的嗅覺,能夠敏銳地觀察周邊的危機,時刻保持警惕意識,設想自己處于一種極限生存的環境中,如何生存,如何發展,一直處于居安思危的狀態。
華為強化每一位員工的危機意識,并使這種危機意識良性循環,讓員工時刻感受到個人利益與企業生存發展的危機密切相關,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層也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做好危機管理的準備,使之成為企業發展規劃的一部分。正是在這種危機意識的影響下,每一位華為人將危機感轉換為時刻鞭策自己的動力,艱苦卓絕、不懈奮斗,使企業永遠走在創新的路上,從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2019年華為面對美國的全面打壓,華為又創造了一個奇跡,“備胎”海思作為華為科技的基石,不僅讓華為挺過危難,還讓華為成為最新科技技術領域的黑馬,令世界震驚??梢?,華為的危機管理做得非常成功,任正非十五年前的未雨綢繆早讓華為設想在極限生存的環境下,如何生存和發展,于是就有了海思的誕生。所謂的極限生存環境就是當別人切斷自己所有的供應鏈與面臨極限打壓和挑戰時,我們都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生存和發展下去。華為的這種居安思危和備胎計劃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一個國家、企業或個人,都應該努力打造安全的防火墻,當危機來臨時,才能在危機中生存、成長和蛻變。
2.艱苦奮斗是“過冬”的棉襖
華為創業初期,沒有任何背景,資源更是尤其緊缺,研發人員只有五六個,為了盡快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他們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努力彌補不足,克服困難,日夜研究技術解決方案,不分晝夜、不分周末、不分節假日,一次又一次地研制和試驗產品。累了就躺在墊子上,醒來后繼續工作,逐漸形成了華為的“墊子文化”。正是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為華為贏來了“過冬”的精神棉襖,成為應對危機的最佳利器。
為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任正非訪問日本,研究分析了日本實業界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在低增長、零增長和負增長的十年中是如何生存下來的,他發現,這些企業雖然多年沒有增加工資,但社會依然安寧祥和,人們仍然在努力工作。考察回來后,任正非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于是居安思危,時刻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他認為艱苦奮斗必然帶來繁榮,繁榮以后若不再艱苦奮斗必然丟失繁榮,借此號召全體員工重拾創業初期時的艱苦奮斗狀態。因此艱苦奮斗便成為了關乎企業生存的核心文化。
三、臨危不亂,另辟蹊徑
1.面對危機,做好公關
事實上,危機管理是一種緊急公共關系。一旦發生事故,企業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此時,公眾壓力將處于極限狀態,組織的公共關系將處于緊急狀態,如果危機事件處理不好,將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危機公關,企業便可以借助此次危機扭轉局面,贏得機會,危機過后樹立更好的形象。
華為的“低調”是出了名的,在媒體面前一直是以“低調”的姿態出現,但是在遇到危機時,又懂得如何做好公關。華為公司內部早就設有了自己的廣告部和宣傳部,廣告部主要負責專業媒體的產品廣告和產品展示,同時協調與外部媒體的關系,從而保證兩者之間的“進退有度”,宣傳部主要面對公司的內部。
華為在2006年一名員工的“過勞死”事件,引起了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公眾也將矛頭指向了華為,認為華為的績效管理和加班制度的不合理導致了員工胡新宇的死亡。華為面臨媒體和公眾的聯合打壓,形成了一個緊急的公關事件,此時的華為就表現出了其出色地應對公關的能力。華為的一位發言人對媒體表示,公司對此非常難過。雖然胡新宇的死亡與過度勞累不能形成直接因果關系,但確實與公司制度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公司高級管理層高度重視此事的處理。公司還重新建立了加班制度。原則上,晚上10點以后不允許加班,如果你想加班,必須得到批準。不準在公司樓層過夜,不準以“地毯”形式加班。
華為對“過勞死”事件的處理方式完全透明、公開化,積極承擔華為應負的責任,并對引起事故的原因做出正式檢討,提出解決方案,充分彰顯了作為一名大企業的胸襟和負責。另外,對采取合適的時機向合適的人進行非正式的回應,以此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同時及時地安撫和關懷死亡員工的家屬,為員工墊付大部分的醫療費用,并積極討論撫恤金的問題,做到以情感人,這才使得華為在此次危機事件中倒轉鋒芒,贏得社會和公眾的支持與贊譽,樹立了優秀的公司形象。如此看來,華為的“過勞死”事件從被公眾指責到贏得社會的支持,完全離不開公司高層的危機管理智慧。
2.打破常規,超越自我
企業是否能夠成功在于是否能夠超越自我,經營企業,像下棋一樣,只有步步小心,才能步步為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在特定情況下能夠打破常規,做別人想不到的事情或做別人想到但沒有做到的事情,逐步超越自我,化解危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完全依賴于過去的經驗,故步自封,不懂得觀察內外部環境,一步步走向衰落,最后被市場淘汰。作為一名企業家應時刻謹記市場環境是瞬息萬變的,過去的成功經驗在某種程度上有用,但是卻不能完全依賴于經驗,要時刻保持一種警惕的狀態,適時地打破常規,勇于超越自我,做好危機管理。
《華為基本法》是以一種自我揚棄的姿態出現的,與此同時,任正非說:“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當新的機遇來臨的時候,誰固守《基本法》的教條,誰就是傻瓜?!比A為對《基本法》的揚棄過程實質是其國際化戰略和能力戰略不斷探索和成熟,并逐步走向自我進化和自我超越的過程。
很多企業在進行招聘時非??粗貑T工的工作經驗,而在華為不同,華為首先看重的是應聘者的素質、潛力、品格和學歷,其次才是經驗,而且潛力遠遠重于經驗。華為公司的管理具有狼性血脈,而狼對他的對手十分尊重,從不輕視對手,在戰斗之前,狼會耐心地去觀察和了解對手所處的情境,即使是最具有豐富經驗的狼。狼打獵時非常小心,他們會撿起一個物體扔到牲畜的尸體上,判斷周圍是否有陷阱,因為他們知道“經驗主義”錯誤犯不得,其下場便是死亡。企業的目的就是活下來,因此要避免“經驗主義”,學會打破常規,超越自我。
四、認識深刻,取舍有度
1.“不要臉”才能進步
在任正非的概念里,人只有不要臉,才能成功;企業只有不要臉,才能生存。掀開遮住“面子”的面紗,讓員工在批評和自我批評中,不斷生存和進步,扼殺危機的苗頭在搖籃里。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危機事件都會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如果危機在萌芽狀態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將會發展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在華為定期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中,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會議主題,自我批評與批評不僅是在領導面前,而是在所有員工面前,其中自我批評占據大部分,因為華為人認為只有每一個員工都具備自我批評的精神時,才能夠快速成長,快速進步,而且每一個人都要撕破所謂的面子,勇敢的“不要臉”,逐步走向職業化和國際化。除此之外,組織也要勇于自我批評,從而保持業界的先進地位,不斷為全世界提供服務。
在2000年,華為召開了一次特殊的“頒獎大會”,其特殊性就在于領取的獎品則是華為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由于粗心、松懈、盲目創新等因素造成的廢品以及產生的不必要的費用單據,去領獎的是幾百名研發骨干,在場的是幾千名研發員工。這次盛大的“頒獎典禮”是華為召開的一次深刻的自我批評大會。每個人都在領導和員工面前展示自己的錯誤,真正實現了“不要臉”。
自我批評和持續創新離不開建設性沖突,建設性沖突是指能夠支持組織實現工作目標,對組織績效具有積極和建設性意義的沖突。根據現代沖突理論,有利益就有沖突。如果企業內部有和諧,企業就會對外部環境反應遲鈍,組織內部缺乏創新和改進,整個企業就會陷入停滯狀態,甚至侵蝕企業文化,這將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企業內部時常出現建設性沖突,有利于企業保持活力、自我批評和內部創新。
華為“不要臉”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使企業中蘊含的潛在危機暴露出來,發現危機,然后從危機源頭入手,進而解決危機。并激勵組織內部員工的創造性,使組織能夠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將萌芽的危機扼殺于無形中。
2.有舍才有得
許多企業面臨同樣的問題,即在公司發展的關鍵階段,如果不能做到合理的取與舍,只有死路一條。舍卒保車意味著當敵優我劣或者敵我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更大的勝利,做到取舍有度。通用電氣總裁杰克·韋爾奇在自我評價中提到,他對公司做的最大的貢獻就是拒絕了數千個看似值得投資的機會。因此,有時,企業能否安全地度過危機,取決于決策者是否懂得取舍之道。
華為公司通過培訓外包緩解了培訓部門的巨大壓力,節約了大量的費用,人才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華為培訓外包計劃每年培訓4000人,包括客戶和合作伙伴,平均每人約1萬元的交通、住宿和培訓費用,無論是出動的人力還是物力,都是一部分相當大的費用。但是,任正非非常懂得取舍之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這一決策使華為培訓部門從巨大財務壓力中釋放出來,使企業煥發生機。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庇猩岵庞械?,華為舍棄了快速擴張和發財致富的機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當斷則斷,不留后患,最終守住了自己的主業,保住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的領頭羊。
五、總結
任正非所作的《華為的冬天》中,充分體現了華為的憂患意識,每天思考的不是成功而是失敗,對榮譽感和自豪感毫不提及,始終設想自己處于危機的狀態中。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企業都面臨著危機,危機更是懸在每一個企業頭上的一把利劍,做好危機管理并將其列為企業的常態管理已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王宇編著.狼性企業:商戰中的企業競爭法則.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2]王永德編著.狼性管理在華為.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謝科范,劉姿媚.華為危機管理五論[J].中國發展觀察,2019(21):49-50.
[4]喻苗,王政劍.華為成長的生命邏輯[J].浙江經濟,2019(2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