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恬 吳宏寶
摘 要:國家依靠實施稅收政策達到促進國民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和提升勞動就業率的目的,一般會根據不會情況制訂差異化的稅收政策,導致不同納稅時期、地區、主體、行業都存在一定差別,也為納稅人降低成本,科學籌劃提供選擇空間,本文對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進行研究。目的是提升企業規避風險意識和稅收籌劃征管能力,進一步增強稅收籌劃綜合效益,力求為推動相關領域發展進行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稅收;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
稅收是政府發揮管理職能的根本保證,最早出現于夏商周時期,主要用于擴展財政庫存,其中發達國家稅收約占財政收入的80%-95%之間,而我國則達到95%以上。簡而言之,國家建設資金95%以上都來源于稅收,但企業希望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納稅成本,通過會計政策選擇,在不違規、不違法的前提下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2008年1月,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及2019年1月1日修訂實施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對以往納稅籌劃方法提出新的解釋,也為企業帶來很多納稅籌劃的依據。
一、納稅籌劃概述
納稅籌劃指的是納稅人在稅法許可范圍內可以進行多種方案選擇,以稅收政策為指引,通過理財、投資、經營、組織等流程進行策劃,盡可能的降低不必要的納稅開支,以期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目標。納稅籌劃具有合法性、籌劃性、合理性、專業性、目的性等特征。它與傳統的偷稅漏稅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從我國會計政策來看,企業可實施靈活的納稅辦法,如通過固定資產折舊、存貨計價、銷售結算等方式,形成不同的納稅方案,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大的贏利空間。
二、企業所得稅籌劃分析
1.采購環節納稅籌劃
采購環節就已經開始納稅籌劃,很多籌劃工作都在采購前提前完成。如購置材料時,因為采購進項稅額能夠抵扣部分銷項稅額,所以在采購時必須要充分考量采購對象的身份,如在何處購買材料,因為普通生產者與一般納稅人差異會影響抵扣稅額,因而,企業會選擇從一般納稅人處購買。而農業企業則會選擇從農業生產者或小規模納稅人處購買。因為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稅規定一般納稅人購買農業生產者的免稅產品能夠按照購買價格的由16%調整為13%進行抵扣;原適用10%的稅率調整為9%。假設B公司銷售的商品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3%,則對應的扣除率為13%;如果銷售的商品適用增值稅稅率為9%,則扣除率為9%。另外如果能夠關注時間差,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抵扣優勢。
2.生產環節納稅籌劃
生產環節的納稅籌劃一般包括存貨計價方式選擇、固定資產會計政策選擇、無形資產會計政策選擇、低值易耗品及包裝物攤銷方法選擇等。以固定資產會計政策選擇為例進行分析,會計規定指出“企業應當對固定資產使用周期及預期凈殘值進行精準評估”。雖然,要求企業進行“精準”評估,但沒有規定具體的計量方式,只要選擇計量方式“合法”即可。如在減免稅優惠期,企業可以選擇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方式進行籌劃,而在非減免優惠期,則可以適當縮短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方式獲取好處。
3.銷售環節納稅籌劃
銷售環節納稅籌劃包括銷售方式選擇、銷售結算方式選擇、混合銷售及兼營銷售行為等內容。以銷售方式選擇納稅籌劃為例進行研究,銷售方式選擇會造成增值稅納稅義務履行時間差異,企業銷售方式、銷售渠道、結算方式選擇都會影響其稅負值。如折扣銷售是指企業與銷售方存在合作關系,一般會給予銷售方購貨折扣,而后再進行商品銷售,一般以折扣后的金額作為銷售額。即先折扣后銷售,發票上體現折扣額與銷售額2種數值,雖然可能會影響企業綜合利潤,但卻能夠使用納稅籌劃手段降低稅費。
4.房地產企業納稅籌劃
房地產企業是指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服務活動,并且以贏利為基本目標的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具有業務形態服務性、經營對象不可移動性、行業局限性和資金密集性等特征。其納稅籌劃一般包括房屋出租轉變為對外投資或承包業務,分解租金收入或商品房銷售價格,實體在建項目的整體轉讓等。國家規定“房地產企業開發出用租賃的房產,必須要繳納房產稅等,一般以租金的12%為標準。”如房屋出租轉化為承包業務是指建造周期長、地段好、租金高的房地產,企業可以選擇由出租轉化為承包,以此更好地進行納稅籌劃。
三、我國企業所得稅籌劃存在的問題
1.稅收籌劃風險意識缺失
納稅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會出現風險意識缺失問題,忽視稅收籌劃本身的風險,而選擇最大限度降低稅收負擔作為目標。如上層管理者往往認為自己與征稅系統關系較好,能夠合理合法地進行避稅;也有的管理者認為納稅籌劃僅屬于財務部門,而與其他部門沒有任何關系。而稅收籌劃體現的是企業的經營狀態,與企業所有的部門均存在關聯性。隨著大數據體系不斷完善發展,各部門在數據匯總時,如果缺乏風險意識,導致原始數據失真,可能會造成稅收籌劃的偏移,從而為企業發展埋下隱患。
2.納稅籌劃溝通協調不好
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財務人員原則上不會出現問題,但對于部分稅收細節可能出現把握不準的問題,稅收籌劃本身是極為嚴謹的事情,一旦細節出現問題必然會造成整個稅收組織的失敗。企業與征管部門或人員溝通較少,無法了解稅收體系出現的即時性變化,也無法對自身稅收籌劃進行優化,一般都是等到審核出現問題后,才會有意識地進行整改,可能會對企業的正常運營狀態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企業在申報稅時,大多都是以申述結果為準,只要審核沒問題就算過關,沒有對納稅籌劃的最優特征進行評估。
3.不注重稅收籌劃整體效益
利潤與成本是存在關聯特征的,任何收益都是建立在成本之上的,但很多納稅人都沒有認識到兩者之間存在的關聯性,而單純的將“成本最小化”視為納稅籌劃的基本準則,認為“最小”即最好。這種將利潤與成本剝離的計算方式脫離經濟規律,顯然會對企業的正常收益產生影響,也極容易造成成本失衡現象,難以實現整體利潤最大化目標。
4.從業者素質能力存在差距
部分企業會計從業人員水平相對較差,一般而言,企業規模越大,涉及資金越多,稅收籌劃體系就越完善,從業人員的素質能力就越強;企業規模越少,涉及資金越少,則稅收籌劃重視程度就越低,從業者能力素質一般。部分會計人員雖然能夠按照政策進行稅收籌劃,但可能離偷稅、漏稅僅差一線,即從業者自身風險較大。甚至有部分從來者不能及時了解稅收政策新動態,仍然采取舊方法進行納稅籌劃,致使企業需要面臨很大的稅收風險。
5.納稅籌劃數據應用滯后
隨著大數據體系不斷完善發展,企業財務數據體系處于不斷更新狀態,但納稅籌劃沒有相應的變革,沒有針對納稅籌劃構建稅收模型,導致企業納稅籌劃處于低速運行狀態。部分企業由于運行不夠規范,很多經營收益無法納入數據庫,導致部分數據失真、失控,無法為企業納稅籌劃提供意見或建議。部分應用大數據進行納稅籌劃的企業,也存在數據更新不及時風險,導致很多風險無法被有效規避。
四、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建議
1.全面提升企業規避風險意識
國家稅收體系要加大社會面教育力度,全面提升各大經營主體的稅收風險意識,不能單純將“稅收成本最小化”做為目標,而是應當將“最優化”作為納稅籌劃的根本準則。企業要建立對應的風險預警機制,能夠有效規避企業自身存在的各種風險,特別是稅收籌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效剖析和查找其中存在的風險,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籌劃,從而達到科學合理避稅的目的。
2.加大納稅籌劃溝通力度
企業在組織納稅籌劃時,必須要定期與征稅部門進行溝通,最好邀請區域征稅機關進行審核,確保納稅籌劃符合政策要求,防止“事后諸葛亮”現象。大部分企業納稅籌劃整體效果達不到最優,往往需要經過多次申報才能夠發現,極易為企業帶來損失。保持與稅收監管部門的溝通,能夠有效掌握稅收條款變化情況,從而對稅收籌劃進行整體優化,確保企業的納稅籌劃能夠為企業帶來最大的利潤空間。
3.增強稅收籌劃綜合效益
企業增強稅收籌劃效率必須要以嚴密計劃方案為依據,因而每年都結合當前的稅法及政策制定籌劃方案,確保企業稅收能夠科學規劃,合理運行。要確保納稅籌劃覆蓋企業所有的運行環節,選擇關鍵環節納稅策略,最后進行相應的組合,剔除可能出現的違規矛盾的指標,最后形成最合理的方案。企業要從綜合利潤視角進行考量,不能以稅收最小為標準,否則可能會對整體的利潤造成影響,即稅收可能最小但利潤水平同樣會下降,比較而言,不如選擇最合理的稅收標準,以達到綜合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4.全面加強從業者隊伍素質建設
加強會計從業者隊伍建設,由于納稅籌劃始終在稅法邊緣運行,必須熟悉各種稅收政策和法律法規,針對稅收條款變化定期組織培訓,確保他們能夠始終掌握最新、最全的稅收條款,才能夠與會計技術結合起來,更好達成籌劃目標。培訓要突出行業特征,企業在組織會計人員進行納稅籌劃培訓時,必須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防止出現單純為“鉆空子”培訓的現象,極有可能出現思想偏差,為企業納稅籌劃帶來安全隱患。
5.加強納稅籌劃數據庫建設
企業要建立智慧會計體系,將企業經營數據納入到模型體系管理當中,只需要根據企業運營狀態,對其中的計算規則進行調整,即可獲得相應的數據或回饋,增強企業納稅規范性和穩定性,最大限度規避人為的風險。數據庫建設既能夠提高企業納稅籌劃效率,也能夠規范企業依法依規運營狀態,規避可能出現的不正規現象。對于已經使用大數據服務的企業應當定期進行維護,根據稅法變化進行修訂,以便于保持大數據應用的實效性。
五、結語
本文對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進行研究。闡述納稅籌劃理論的基本定義及內涵,對企業運行中涉及的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境及其他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發現國內企業所得稅籌劃仍然存在稅收籌劃風險意識缺失、納稅籌劃溝通模式滯后、不注重稅收籌劃整體效益、從業者素質能力存在差距、納稅籌劃數據應用滯后的問題;結合具體實踐研究制定對策,提升企業規避風險意識和稅收籌劃征管能力,進一步增強稅收籌劃綜合效益,全面加強從業者隊伍素質建設和納稅籌劃數據庫建設。由于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隨著市場經濟環境不斷改善和發展,必然也會隨之變化,企業管理者必須要時刻關注稅法政策變化,以便于及時選擇有利的稅收政策組合,為企業合理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在杰.試論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中的會計處理及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8(09):114-115.
[2]安春婕.基于會計政策選擇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探究[J].現代商業,2018(14):131-132.
[3]亢俊峰.企業稅收籌劃——以企業所得稅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15):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