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建筑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建筑不斷向著高層方向發展,也漸漸成為建筑工程的主要類型。建筑工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必須重視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避免安全質量隱患,將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降低到最小。樁基檢測技術在建筑工程中扮演著不可代替的角色,加強對建筑物樁基的檢測,積極探討樁基檢測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有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樁基檢測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建筑樁基工程屬于非常基礎的應用工程,其施工質量也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在樁基結構當中,其主要包括基礎樁結構、承臺梁結構和承臺結構。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樁基的深度也在加大,做好施工過程的質量管理工作已成為施工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1、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樁基檢測技術應用
1.1工程結構成孔質量
在建筑工程規模逐漸擴大的背景下,樁基工程的結構深度也在加大。在樁基工程施工過程中,進行成孔作業屬于非常重要的應用環節,也是檢測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具體的檢測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內容進行:第一,對成樁孔的孔徑進行檢測,對于不同地質結構的作業區,所需要布設的成樁孔孔徑也存在差異,同時孔徑也將直接影響到整體結構的受壓能力。若成孔孔徑過大,雖然可以增加結構承載力,但是會造成樁基工程施工成本過高,因此成孔孔徑屬于基礎的檢測內容之一。第二,成孔的統一性。正常情況下,樁基成孔孔徑需要保持上下統一,會導致結構阻力不規則變化,增加混凝土的澆筑量。第三,成樁的傾斜偏差情況。在鉆機鉆取的過程中,有時會將碰到地質結構裂縫、碎石、較硬地質結構等阻礙,此類情況的出現會增加鉆桿傾斜的機率,導致成樁受壓能力降低。第四,樁底的基本情況。樁底作為樁基的重要支撐,樁底沉渣厚度會影響到成樁的使用效果。尤其是樁底較薄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增加樁長的方式來提升整個結構的承載能力。
1.2樁結構的承載能力
現階段,高層建筑已經成為城市的主體建筑結構類型,建筑高度的增加,也提升了建筑的載荷能力,據相關數據顯示,建筑高度每增加一層,其單位面積的載荷將增加1700kN,對于地下結構而言,其載荷在單位面積上會增加2100kN。樁結構作為重要的受壓結構,對于結構的承載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檢測內容之一。在對其進行檢測時,一般會通過靜荷載實驗或動荷載實驗來完成,以靜荷載試驗為例,若結構能夠誠承重既定承載壓力材料重量的1.2倍,那么結構滿足既定的測試要求。
1.3樁結構的完整性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樁結構主要是用混凝土澆筑而成,如果澆筑時沒有控制好澆筑速度,很容易出現樁結構缺失的情況。因此在進行樁結構質量檢測時,其完整性也屬于基礎的檢測內容。樁基結構位于地下,在對其進行完整性檢測時,無法借助外觀觀察法對其進行檢測。結合以往的檢測檢驗,一般會選擇聲波探傷類的檢查方法,如低應變動檢測法、超聲波檢測法、射線檢測法等,在分析數據時,需要對干擾因素進行提前排除,從而提升分析結果的準確性,以便于施工人員可以及時采取措施,提高樁基結構的可靠性。
2、建筑地基基礎樁基檢測存在問題
2.1樁基檢測技術應用缺乏重視
建筑行業各部門領導以及從業人員對樁基檢測技術的重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技術人員應用該項技術的狀況和效果。一項技術在研發初期會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樁基檢測單位規模相對較小、盈利能力較弱,對于樁基檢測技術的資金投入有限、研究力度不大,造成樁基檢測技術的更新換代慢。在建筑項目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檢測技術人員應用的樁基檢測技術仍然較為傳統落后,應用效果差強人意。意識層面的不重視會降低應用實踐的效率和效果,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容易存在應付差事的消極思想,導致樁基檢測的精準度較低,數據的有效性不夠。
2.2質量檢測報告準確性較差
質量檢測報告是對于高層建筑樁基檢測結果的高度總結,由于檢測單位不同,檢測設備存在差異,即便是相同單位的相同設備因操作人員技術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對于相同的檢測曲線不同的檢測人員將給出不同的檢測結論,所以應對檢測報告進行流程化管理。
對于原始數據的采集、標準數據的整理、報告的審核、流程的發送都應嚴格按照要求及規章制度進行,由于制度推行的不廣泛,目前較多質量檢測企業仍然沒有對樁基檢測報告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錯誤頻發,檢測結果無效。
2.3檢測人員技術水平較低
建筑樁基檢測中涉及的內容十分復雜,無論是采取哪種檢測方式都存在著一定的誤差,誤差無法消除,只能最大程度的減少誤差。但對當下檢測單位檢測人員來看,絕大多數檢測人員技術檢測并不過關,甚至對于相應的檢測程序沒有固定的技術人員,大多為臨時調度人員,導致工作人員在檢測過程中沒有按照標準和規章制度進行檢測。
3、加強建筑地基基礎樁基檢測水平措施
3.1合理選擇樁基測量方法
對于不同的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樁基檢測方法不同,對于不同類型的樁基檢測,技術人員對高層建筑的信息的調取和獲取,根據所得數據進行針對性分析和檢測設備和技術的選擇。對于技術人員來說,采用合適的檢測方法,與檢測結果之間有著重要聯系,所以對于方法的選擇一定要符合高層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使二和之間具有適應性。
3.2科學制定檢測步驟及報告
為保證高層建筑樁基檢測結果的高質量和精準程度,檢測人員必須按照規定步驟進行檢測工作,對于流程應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表面因流程錯誤導致檢測結果的不準確。在檢測完成后,應對檢測數據進行準確錄入,檢測報告的格式應按標準填寫,統一格式,在企業內部要建立完善的檢測報告和審核制度,以此保證檢測報告的準確性。
3.3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
高層建筑樁基檢測和數據的記錄分析都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完成,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著樁基檢測結果。為了保證樁基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樁檢測質量,對于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應進行管理,且對于該崗位員工應進行定期培訓,規范其工作原則,完善管理制度,是員工具有職業道德。對于檢測單位可以開展相關的檢測技術研討活動,從而加強檢測人員的技術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前景良好,建筑行業一方面面臨著極大的市場需求。在建筑高度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樁基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性也在凸顯。樁基結構位于地下,因此在對其進行質量檢測時,需要選擇恰當的檢測方法,在加快檢測速度的同時,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水平和穩定性,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清樺.建筑樁基工程質量檢測方法概析[J].智能城市,2018(15).
[2]于建峰.如何規范建筑樁基的工程質量檢測方法[J].中國高新區,2018(07).
[3]趙文勇 張冰.淺析高層建筑樁基檢測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居舍,2017(27).
[4]黃浩.樁基工程質量檢測方法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21).
作者簡介:
熊英俊(1971-),男,本科,漢族,湖南益陽人,工程師,副主任,主要從事地基基礎及建筑材料檢測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