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志
【摘要】研究和構建安全防護預警模型有利于高處吊籃作業防護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該模型為保障作業安全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基于此,本文將從高處吊籃作業中的安全防護預警模型相關理論出發,對安全防護預警模型的構建和仿真模擬問題展開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建筑施工;高處吊籃作業;預警模型;安全防護
當前,我國各種高層建筑的數量持續增加,高處作業吊籃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這也就使得該項作業的安全問題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為此,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來構建安全防護預警模型就顯得十分必要。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高處吊籃作業的安全性,為施工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1、安全防護預警模型的基本理論
1.1安全防護的基本理論
安全防護的主要目的為:保證“物的狀態”和“人的行為”這類的安全風險的進一步降低,從而將其約束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和水平之內,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手段,以實現對當前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對安全防護技術方面的問題的處理和解決。與此同時,應充分認識到:安全防護是保障受保護人員的身體安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做好此項工作可以確保施工人員在進行作業的時候能夠處于較為良好的身心狀態之中。根據上述安全防護的相關概念可知,安全防護主要可以具體分為6個類別,包括:安全防護設施、安全防護標識、安全防護審批、作業條件防護、個體防護用品、心理生理防護。
1.2 SVM基本理論
SVM即支持向量機,其主要思想是:通過建立作為決策曲面的超平面來最大化正反例之間的隔離邊緣。故而,其分類特性相對來說較為良好。并且,在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多維非線性問題進行相關處理時,使用SVM可以實現數據結構風險的最小化,具體原理為:SVM會選取最優的懲罰因子及核函數的參數組合來使運算的維數降低,以此來有效提高預測精度[1]。由于具有以上特點和優勢,SVM在處理相關復雜工程的實踐之中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2、安全防護預警模型的構建
2.1預警模型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高處吊籃作業之中,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最為頻繁,其主體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客體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據此,如果我們能夠以某個特定因素來阻止主體與客體之中存在著的各種不安全因素,那么作業事故的發生就可以獲得有效的阻止,當撤銷特定因素時,事故便會按照既定的軌道進行發展。在明確這一點之后,安全防護的預警將從事故的直接、間接兩方面原因入手,以阻止人和物之間的軌跡交叉,從而阻止二者出現在同一時間和空間,進而確保高處吊籃作業的安全。
其具體的模型構建方法為:首先對啟動作業信息進行采集,包括:作業人員信息采集和安全防護審批信息收集及數據化處理兩個方面。其中,在作業人員信息采集方面,主要是對作業人員的性別、年齡、體重、工種信息、崗位證書情況進行調查和整理,然后據此判斷出該人員是否滿足作業要求,如果不滿足,則該人員將會被禁止進行作業并被要求撤離作業區域。如果滿足作業要求,則需要進一步對安全防護用品和心理、生理防護信息進行收集和數據化處理。在安全防護審批信息收集及數據化處理方面主要是通過相關信息來判斷是否滿足作業要求,如果不滿足,就需要監測出預警的危險級別并組織進行整改,整改后如果滿足作業需求,則需要對安全防護設施與安全防護標識信息進行收集和數據化處理,若經過處理可以滿足作業要求,則可以進一步對安全防護用品和心理、生理防護信息進行收集和數據化處理。如果仍不滿足作業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再次對預警的危險級別進行監測并組織進行相應的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進一步對各種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和數據化處理。在對安全防護用品和心理、生理防護信息進行收集和數據化處理的時候,同樣需要對其是否滿足作業要求做出判斷,如果不符合,則作業人員將會被禁止進行作業并被要求撤離作業區域。如果符合,則可以繼續對作業條件防護信息進行實時收集和數據化處理,接下來利用SVM模型來進行相關的預測,進而判斷出安全防護是否完善,如果完善,則需要對作業人員進行危險區域信息提醒和預警,然后開始進行作業,如果SVM模型預測認為安全防護措施不完善,那么就需要對預警危險級別進行監測并組織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開始對作業人員進行危險區域信息提醒和預警并開展相關作業。
2.2安全防護預警原理
在對高處吊籃進行安裝、使用和拆卸的過程之中,需要時刻關注安全防護的6類問題。首先,需要將高處吊籃作業在某時刻的狀態參數定義為狀態參數集合。其次,要對這個集合進行數據化處理,并以向量的形式來將處理后的結果記錄下來[2]。最后,需要對獲得的各種歷史數據的樣本進行細致的分析,并通過構建數學模型這種方式來進一步識別和判斷某時刻下的安全狀態,進而得出當前作業狀態的安全類別。因此,在進行作業狀態的識別和預警的時候,必須要做好歷史數據的分類工作,同時為其建立起相應的狀態參數特征向量。在預警的時候,SVM的樣本應該采用安全和環境防護的狀態參數組所組成的矩陣,與此同時,還應該對特征數據展開相應的訓練和測試。
通常情況下,安全防護預警可分為2個步驟,首先,是預警“物的狀態”,在這一步驟之中,必須要對6類安全防護做出相應的監測和預警,以此來保證作業安全。其次,是預警“人的不安全行為”,在該步驟之中,需要在吊籃作業人員進入到施工的區域之前,對其年齡、性別、崗位資格證書以及工種信息等具體情況進行識別和判定,同時還要充分關注其身心狀態。
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仿真模擬,在這一環節之中主要包括數據的采集、數據的處理,以及建立起SVM模型。在這一環節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指標信息進行數據化處理的時候,針對那些只有滿足和不滿足兩種情況的指標信息用0和1表示即可。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施工企業對安全防護的要求日益提升,以往所采用的簡單的防護措施已經無法滿足更高層次的安全需求。為此,必須對安全防護的概念和方法進行創新和探究,以保證建筑施工的高效、安全和穩定,進而使建筑企業能夠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郭亞津,孫海祿.吊籃施工作業常見隱患分析及對策[J].勞動保護,2020(03):79-80.
[2]李華,趙杰風,王藤.建筑施工高處吊籃作業安全防護預警模型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9,15(10):1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