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海燕
【摘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情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高中歷史教學中,也正是體現了它的重要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幫助高中生樹立民族自信心,還能使中華民族偉大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文化傳承的角度,就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做出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 家國情懷 文化傳承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家國情懷教育促進文化傳承的方法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中華文化逐漸地與西方文化開始融合、碰撞,在此過程中,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導致我國當代很多年輕人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都過于淺顯,甚至有些人出現了排斥中華文化的心理。這不僅影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傳承,還導致很多寶貴的文化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消失。所以,我們有必要借助課堂教學盡快探索出合適的解決策略來改善這一現象。
(一)改變教學理念
作為高中歷史教師要改變傳統應試考試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要性,以課本素材為基礎,在引導學生提升民族責任感的同時,幫助學生從小事做起,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為祖國的發展和家庭的安穩生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時,我們以《古代商業的發展》這一課的為例,從現實社會來探究古代文化,我們商丘的地標建筑“商”字和每年一度的華商文化節出發,向學生引申出華商起源和我國商業貿易過程中的貨幣的演變、經典工具、政策以及手段,讓學生更透徹的了解到當時商業發展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價值,體會從古至今國家發展所經歷的坎坷與挫折,讓學生們知道當下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熱愛家庭、熱愛祖國,激發高中生熱愛家庭的情感、提升高中生報效國家的欲望。然后再引申到當今社會中國商業領域發展的趨勢和現狀,讓學生從中對比,以兩個時代不同的經濟實力背景、文化背景等作為參考,加深對中國傳統商發展的認識,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二)完善教學內容
在高中歷史教學的家國情懷教育中,為了更深刻的讓學生認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明確家國之間的關系,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國家發展中的各種需求。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在改變歷史教學標準的同時,保持家國情懷始終不變。歷史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安排,以教材作為背景,在幫助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時,借助對媒體設備為課堂教學引入配套的專著以及優秀的愛國情懷的視頻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例如,教師在教授《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這一課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傳統習俗和文化,使中國寶貴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可以借助小故事、小視頻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讓學生體會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所積累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的偉大性,提升學生的國家榮譽感和責任感。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對文化傳承的作用
(一)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
借助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教育來實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行有著很積極的作用。因為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對于高中生家國情懷的教育需要以國家的教育為基礎,以提高中學生對國家和家庭的熱愛之情。與此同時,文化傳承過程中的家國教育,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方式。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需要我們每個人從小事做起,而對于高中生的家國情懷教育,也需要教師落實到具體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通過點滴小事為學生傳授國家存在的意義、家與國的關系,在此過程中,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在無形中得以踐行。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德育素質
在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授課時合理地引進家國情懷教育,還利于加強當代高中生的德育素質。對于高中生的德育素質的提升,即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是整個教育事業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學生的德育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前途,會對學生的發展帶來意義深遠的影響。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可以從家和國的關系這一方面有效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對于學校開展德育教育活動也有著促進作用。
三、結語
要想借助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其傳承的意義,需要我們各位高中歷史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充實教學內容,以身作則,提升自己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度,才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他們的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呂玉杰.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探析[J].學周刊,2018,(17) :29.
[2]張江濱.淺議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 :46.
[3]劉麗瓊.高中生文化遺產意識的培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