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摘要】情境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下產生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指引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實踐中掌握知識,有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這也使得很多初中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時,缺乏良好的興趣。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踐行道德與法治知識,有助于學生綜合發展,下面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情境教學 道德與法治 教學應用
道德與法治素養會對一個人的綜合發展帶來極大影響。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關鍵時期,而在實際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初中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很低,降低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嘗試采取情境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相對應的學習情境,指引學生在情境中感悟、踐行道德與法治知識,促進學生良好道德觀念的形成。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意義
情境教學法是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下產生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法,其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等優勢,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知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采取情境教學的意義主要在于:(1)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構建教學情境時,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充分考慮,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來實現教學情境的構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情境中,來探索情境中的問題,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2)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中,大多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不同的內容,如正文、運用你的經驗、拓展空間、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等,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尤其是正文,其內容相對比較正式,抽象性、概括性強,而活動性的內容則相對比較開放、靈活。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讓教學內容更加靈活、課堂情節更加豐富。(3)促進學生學習遷移。學習遷移是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創新的關鍵能力,人們的知識、技能是需要在一定環境中獲取的,而這種環境會對人們的知識遷移產生巨大影響。通過情境教學模式,可以指引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更好的應用到實踐中,促進了學生知識遷移。
二、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本文以“讓友誼之樹常青”一課教學為例進行分析。
1.學情分析
“讓友誼之樹常青”是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上冊的內容,其主要是引導學生可以感受到友誼力量,并指引學生學會呵護自己的友誼,維護良好人際關系。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與同伴、社會的交往逐漸增多,友誼對于初中生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要,很多初中生在人際交往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怎樣去建立友誼、如何維護友誼、如何化解人際交往中的沖突等。所以,加強“讓友誼之樹常青”教學很有必要。
2.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前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給予各個小組不同的情景劇拍攝任務,如在校園中隨機采訪其他同學拍攝“我們是怎樣成為朋友”的視頻。同時,教師編寫課堂情景劇,針對友誼故事設置話題情境,課堂上指引學生排演情景劇,情景劇的編排要結合如何表達對朋友的關心、朋友之間是否要保持距離、如何解決與朋友的沖突、秘密被朋友泄露后,如何做等問題進行。
(2)學生準備。隨機進行采訪,并收集資料。學生與教師進行溝通,準備好拍攝工具,完成拍攝任務,并且各組學生安排一人進行文字材料記錄,后期交給教師進行整理。
3.課堂導入
教師在進入課堂后,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歌曲《友誼地久天長》,讓學生根據歌曲來感受友誼,然后教師將“友誼”的話題引入課堂上,并讓學生說說提起“友誼”最先想到的是誰?當學生說出自己的朋友以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大家都很重視自己的友誼,這一節課我們就學習一下關于友誼的故事,在課前我們班的同學在校園中采訪了一些同學,關于友誼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教師將學生拍攝的視頻整理好,播放出來。
4.新課講解
播放完學生拍攝的視頻后,教師對參與拍攝的學生進行鼓勵,并與學生分享自己和朋友之間的趣事,然后讓學生說說在建立友誼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開放的表達自己觀點,而學生經過思考會表示在建立友誼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讓別人可以了解自己、接納自己,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友誼發展。這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引“經過剛才的采訪視頻觀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同學建立友誼的經驗,那么大家可不可以在課堂上分享一下自己的建立友誼經驗”,在學生分享完自己的經驗以后,教師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讓學生可以在相互討論中,總結出建立友誼的方法、技巧。
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將自己編排的情景劇表現出來,在情景劇中:小王與小張兩人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小王生病了,小張去醫院看望小王,發現小王表現得悶悶不樂,小張不知道如何做才可以讓小王開心一些,向其他同學請教。而其他同學則為小王提出各種建議,如送禮物、幫他補課等,這時教師可以根據情景劇,拋出問題“如何表達對朋友的關系,怎樣去呵護友誼?”學生思考結束后,教師讓學生繼續情景劇表演:一天小王發現小張表現的和平常不一樣,小王詢問再三后,小張依然不肯告訴小王,并且小張感覺小王有些不尊重自己,一直詢問自己的隱私。對此,教師讓學生思考“朋友之間是否要保持距離”這一問題。隨后繼續進行情景劇:小張在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時候,不小心將小王的秘密告訴了其他同學,結果小王非常生氣,與小張大吵一架,面對這種情況,小王與小張該如何處理友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與學生就這一情境進行全面的討論,讓學生可以在討論中學會如何解決與朋友的沖突。
在“讓友誼之樹常青”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友誼的建議需要開放自己,并持續性的行動,而友誼則需要通過尊重對方、關心對方來精心呵護,并且面對友誼中的沖突,要學會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處理,正確的看待友誼中受到的傷害。通過這樣的課堂設置,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十分積極,全面加深了學生對于友誼的認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其對于學生健康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有極大影響。因此,在實踐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科學合理的應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探索道德與法治知識,滿足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忠榮.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2018,(7) :163.
[2]吳靜.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探究[J].情感讀本,2017,(27) :20.
[3]劉亮.試析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18,(1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