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瑾
【摘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經濟、文化、社會管理、國際關系等方面的發展上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而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即唯物辯證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以其歷史性和先進性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且,在主次鮮明的立場中,仍不忘人民情懷,獨特的文化氣質中也彰顯著中國精神,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提供了科學依據和重要的理論保障。
【關鍵詞】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矛盾分析法 發展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的發展學說。同時,它既是經過歷史實踐并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的宇宙觀和認識觀,也是一切發展問題的方法論。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框架中無不體現著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新發展理念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等,為中國人民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提供著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和科學方法。鑒于此,筆者將從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特征、基本規律以及基本方法著手,分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唯物辯證法的應用。
一、普遍聯系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存在著普遍聯系,并且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而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堅持“四個自信”以及“一帶一路”的中國智慧中。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要將聯系觀和方法論有效的融合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并通過有效的策略,讓學生深刻理解聯系的基本特性,并能夠運用聯系觀來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涵和意義。
例如,在學習“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這一課內容時,我會在課堂上播放有關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的闡述,并讓學生在看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筆記,接著我讓學生對視頻的主要內容進行概述,并用聯系的有關知識分析視頻中有關聯系這一辯證法的應用。如“一帶一路”是中國為世界共贏帶來的中國方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思想來將世界各國發展看成一個整體,指出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另外,我再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問題作為例子,對比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本質聯系與非本質聯系,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聯系多樣性的理解。
二、永恒發展
唯物辯證法中的發展不同于其他辯證法的發展,它認為世界是永恒發展的,而且事物發展的過程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從實質上看,它是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過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是不斷發展的,同時,從“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兩步走”,更加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奮斗目標,以及新發展理念指導著中國經濟由高效率向高質量方向發展,都體現著永恒發展這一唯物辯證法。
例如,在學習“世界是永恒發展的”這一課內容時,在講述基本的知識后,我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分組討論,并尋找該理論中發展的觀點。比如,將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和鄧小平時期的“三步走”戰略作為對比,讓學生以發展的觀點看待這兩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布局。又如,“新發展理念”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關系,并讓學生綜合運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分析該理念的科學性。通過這樣的方法,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
三、對立統一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揭示著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框架中,對立統一規律貫穿始終,“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的區別和聯系中蘊含著深刻的對立統一規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參考,讓學生深刻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從而讓學生能夠以辯證的觀點看問題,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解“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這一課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我會通過一些生活常識和故事《自相矛盾》進行導入,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后,我再用矛盾雙方關系來讓學生思考有關“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區別和聯系,并指出其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讓學生能夠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基本的認知。
四、質量互變
質量互變規律是唯物辯證法又一基本規律,量變是指事物連續性、不顯著的變化,而質量則是事物根本性發展變化,當事物量變到一定界限時,就會產生質變,從而揭示出事物發展的狀態。更重要的是,質量互變定律能夠指導學生在認識和處理問題上堅持適度原則,同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師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相關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其中的質量互變規律,而探究的過程既是學生充分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也能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處世態度。
例如,在教學“量變與質變”的相關原理時,我會給學生一段材料,材料內容為“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生態發展之間的關系”,并讓學生運用量變和質變的相關原理分析材料。如材料中經濟體制改革中政府與市場的作用以及生態發展問題,就運用了“量變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引起質變。”這一原理。另外,我還會為學生布置相關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根據“十九大”報告來找出其中質量互變規律的應用,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關注時事的習慣。
五、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一種運用矛盾的眼光來分析、處理問題的哲學方法,要求人們以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在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個性與共性的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矛盾分析法,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可見,矛盾分析法是一種辯證思維中把握關鍵的科學方法,從教學的角度來看,要求學生順勢而為,以矛盾分析法作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從而提高自身思想的深刻性。
例如,在學習“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這一課內容時,我會讓學生以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矛盾轉化為例子,讓學生根據矛盾的主要變化來總結出矛盾的方法論,并指出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論,既要看到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又要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之后,我還會帶領學生復習歸納出矛盾分析法的全部理論方法,并結合試卷上的時政分析題來檢驗學生對矛盾分析法的掌握程度。這樣一來,既有利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而通過時政分析,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取得一舉兩得的效果。
綜上所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唯物辯證法的應用極其廣泛且深刻,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將教材重點內容與時事政治做到有機融合,尤其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有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理論,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多樣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而且能夠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牢牢把握學生意識形態的主動權具有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趙斌,呂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唯物辯證法的創造性運用[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8.
[2]遲成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唯物辯證法精神[J].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