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鵬凌 齊春微
[摘 要]從CIPP模模式概念入手,分析其應用與教學質量評價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分別從背景評估、投入評估、過程評估和成果評估視角闡述CIPP模式在風景園林專業教學質量評價中的運用。并結合CIPP模式提出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的改進策略:加強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增加學術交流和各類比賽,突出行業表現重要性,注重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并與教學目標相匹配。
[關鍵詞] CIPP模式;教學質量評估;科研項目;行業表現
[中圖分類號] G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5-0138-03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CIPP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ckground evaluation, input evaluation, process evaluation and achievement evalu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CIPP model in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Combined with CIPP evalu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aching: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encourage students to increase academic exchanges and various competition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dustry performa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ity of curriculum and match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Cipp Model;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Industry Performance
伴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高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課程范圍的不斷拓展使得高等教育專業變得更加多樣化。風景園林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也進入了不斷探索、拓展和深化的階段,教學模式是否合理就需要進行科學評估。一方面,教育評估可以檢驗教學課程體系設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檢測教學內容是否符合不斷更新的教學體系。CIPP模式作為一種新型評價模式在風景園林專業教育評估方面彰顯巨大的潛質與優勢。本文研究運用CIPP評價體系對風景園林專業教育質量進行評估,并用CIPP評價模式指導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流程設置。通過運用該模式使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本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效果,不斷地優化風景園林專業的教育教學方案,促進和推動教學評估的順利進行。
一、CIPP評估模式概念
美國學者斯塔弗爾比姆(Stufflebeam,D.L.)1967年在對泰勒行為目標模式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了CIPP模式。CIPP評估模式由以下四項評估內容的首字母構成:背景評估(Context evaluation)、投入評估(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估(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評估(Product evaluation)。CIPP模式是一種適合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宏觀評價模式,不同于基于行為目標評價的研究模式,而是更注重適應和改進的研究模式。
二、CIPP模式對風景園林專業進行教育評價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理論意義
運用CIPP模式對風景園林教育進行評估有助于學校不斷改進該專業的培養計劃,可以使評估主體從單純分析過去的表現轉向制定未來的戰略。如果所評估的指標低于或與特定基準,則立即采取糾正措施并加以改進。持續改進是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教學質量認證的重要環節,可以有效促進教學質量在持續改進中螺旋式的上升,這是運用CIPP模式進行教學評價實施的核心。
(二)現實意義
運用 CIPP模式作為評估標準的重點是對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進”過程。當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教學評估標準要針對未來的成就指標時,關注于內部和外部參考指標的綜合,這些指標促進了教育質量的可及性、可負擔性及職業相關性。高校風景園林專業的優勢及特色課程數比例顯示了該專業的特色,也將會成為高校的辦學特色和吸引學生入校的資本。
三、CIPP評估模式在風景園林專業評估中的運用
(一)背景評估
對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的背景評價從風景園林專業的入學率、占所有專業大學生比重、專業就業比重、對完成教學目標所具備的環境、資源、風景園林專業學生與專任教師的比例等方面進行評估。以及該專業教師的職稱比例與全校其他專業的職稱比例對該專業的穩定性進行投入式評估,通過評估得出該專業師資的保障度與穩定程度,并體現該專業的教育規模和該專業教師的人力資源利用的效率等。另一方面評估不同高校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衡量該專業在不同辦學條件下人才定位的精準程度。
(二)投入評估
在背景評價的基礎上,對風景園林專業經費投入、專業學生教育經費、科研經費等內容的評估。可以對教師近三年申請獲批的國家級、省級、校級的教科研項目進行統計,并計算該專業教科研項目數量與整個學校教科研項目的比例,從而統計風景園林專業教科研項目所得經費占整個學校教科研項目所獲經費的占比,將所得數據作為評價的參考數據。
(三)過程評估
過程評估是對實施方案的監督、檢查與反饋,通過不斷調整或改進實施方案,為實施決策者提供修正方案的有效信息。并通過學校組織學生參加風景園林專業領域認可的國家級、省市級專業技能競賽。通過評估結果修正實踐教學模式,以教學反哺科研,并通過該評估模式保障該專業的科研和教學水平。
(四)成果評估
成果評估需要測量、解釋和評判,收集與結果有關的各種描述與判斷,并把它們與目標以及背景、投入和過程方面的信息聯系起來,并對它們的價值和優點做出解釋。通過統計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數量,以及參與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數量,并通過該數量與全校學生參與同類教科研項目占比,從統計結果對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參與實踐教學項目研究的能力以及實際的創新訓練研究能力做出有效評價。通過評價畢業生在該專業領域內的預期能力或發展空間,從而檢驗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效果達成程度,并據此有針對性地不斷完善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同時,運用此評估方式對畢業生學位獲得率以及初次就業率、自主創業率以及用人單位的匹配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從結果來評價學生的素質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效益。并根據評估結果進一步完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教學質量體系,系統地梳理既有培養機制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調整方案與建議,達到CIPP評估模式與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教學質量有效契合。
四、結合CIPP評價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加強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的能力
科研能力是運用過程評價模式對風景園林專業學生進行教育評估的主要模式。參與科研課題是對本學科學生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的縱深與延展的深度檢驗。由于工學專業的學科特點,園林類的科研項目課題多跟園林工程相關。因此,通過采取學生參與輔導教師的科研課題,或者自主創新創業型項目等科研課題等策略,將課題重點放在與應用工程有關或相應的轉化研究上。
(二)鼓勵學生增加學術交流和各類比賽
風景園林專業學生通過參加重要的學術會議,進行專業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高專業研究視野。因此,通過參加學術交流本身有助于學科信息的流通,有助于啟迪學生學術思想,推動由此產生的學科之間的合作。將學術會議、學術交流的級別、次數與全校其他專業進行橫向比較,根據所得大數據推動該專業學生學術交流的能力。通過測評參賽作品數量以及比賽的級別和參賽形式,將參賽作品的推廣價值、研究價值和審美價值來作為專業教育評估的有效指標之一,此指標代表學生在各獲獎機構同期同專業教學優秀作品的程度水平,也在一定意義上也代表了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的發展水平。組織和鼓勵學生通過參加比賽,尤其是BIM+VR技術在建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推動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實時互動。
(三)突出行業表現重要性
從行業表現能力能夠評估該學生在專業領域內處理常規工作問題的能力以及引領行業發展的能力。對不同屆連續批次畢業生在專業領域的行業表現進行量化分析,提高學生的行業表現能力。教學中強調風景園林學生可以通過從業的職業道德、遵循行業規范、履行職業責任、與團隊內部人員共同處理專業問題、協調團隊人員關系以及對待本職工作的職業態度等多方面進行改善和提高。高度重視在科研單位承擔科研項目研究,積極參與團隊協作、溝通及跨領域合作。
(四)注重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并與教學目標相匹配
風景園林專業每一門課程的設置可以對應一種或幾種專業技能及職業能力。學生對存在問題進行剖析和解決的能力,或參與行業組織、規劃、政策、戰略等前瞻性文件制定的能力,參與專業行業學會、戰略對話討論等問題等相關工作的能力,都要落實到具體的課程體系構建當中,在課程的教學目標中得以體現。對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成果進行評價,應建立能力和課程培養目標計劃的對應表,明確每門課程的目標對應的畢業生的能力要求。如果以上的發展質量對應的能力要求沒有在該課程目標中體現,及時調整課程的目標或培養計劃,確保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齊春微 .基于PDCA的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及運行研究[J].對外經貿,2019(6).
[2]薛建春.基于 CIPP 模式“四個階段、五度一體”的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教育觀察,2018(6).
[3]葛莉.劉則淵.基于 CIPP 的高校創業教育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4) .
[4]王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標準“五個度”的分析、評價與操作化研究[J].高教探索,2016( 11) .
[5]駱徽.我國高等教育公平指標體系研究——基于CIPP評價模式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12(21):59-64.
[6]譚利凈.采用 CIPP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7]肖遠軍.CIPPP教育評價模式探析[J].教育科學,2003(19).
(責任編輯:張彤彤 藍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