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經 林煥明


【摘要】 目的:研究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線粒體DNA(mtDNA)及膠原蛋白Ⅰ、Ⅲ在盆底器官脫垂(POP)患者的組織表達。方法:收集筆者所在醫院POP患者50例作為研究組,同時選擇同期行子宮切除術的良性非POP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mtDNA、膠原蛋白Ⅰ mRNA、膠原蛋白Ⅲ mRNA相對密度值,以及IGF-1、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灰度值。結果:研究組mtDNA、膠原蛋白Ⅰ mRNA、膠原蛋白Ⅲ mRNA相對密度值分別為(0.41±0.09)、(0.47±0.08)、(0.56±0.11),均低于對照組的(0.85±0.11)、(0.92±0.13)、(0.93±0.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IGF-1、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灰度值分別為(3.36±0.12)、(5.44±0.18)、(5.16±0.13),均低于對照組的(4.49±0.14)、(7.17±0.19)、(6.87±0.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OP患者宮骶韌帶-子宮主韌帶的mtDNA、膠原蛋白ⅠmRNA、膠原蛋白Ⅲ mRNA及IGF-1、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表達均為下調趨勢,可能參與了POP的發生、發展。
【關鍵詞】 盆底器官脫垂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線粒體DNA 膠原蛋白Ⅰ 膠原蛋白Ⅲ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nd collagen Ⅰ, Ⅲ in the tissues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Method: A total of 50 POP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50 benign non-POP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ysterectomy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lative density values of mtDNA, collagen Ⅰ mRNA and collagen Ⅲ mRNA, and the gray value of IGF-1, collagen Ⅰ protein, collagen Ⅲ prote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relative density values of mtDNA, collagen Ⅰ mRNA, collagen Ⅲ mRN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0.41±0.09), (0.47±0.08) and (0.56±0.11), which were lower than (0.85±0.11), (0.92±0.13) and (0.93±0.1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gray values of IGF-1, collagen Ⅰ proteins, collagen Ⅲ protein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3.36±0.12), (5.44±0.18) and (5.16±0.13), which were lower than (4.49±0.14), (7.17±0.19) and (6.87±0.1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mtDNA, collagen Ⅰ mRNA, collagen Ⅲ mRNA and IGF-1, collagen Ⅰ protein, and collagen Ⅲ protein expressions of uterosacral ligament-uterine main ligament in POP patients are all down-regulated, which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OP.
盆底器官脫垂(POP)主要是由于盆底支持結構缺陷或者退化、損傷及功能障礙所導致,是影響中老年女性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POP的發病因素復雜,機體老化、氧化應激在POP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有研究發現,機體內過多的活性氧(ROS)可對線粒體DNA(mtDNA)造成氧化損傷[2]。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作為一促存活因子,在多種細胞系中均表現出其抗氧化應激、抗細胞凋亡的特性[3]。PI3K/AKT信號通路被認為是最主要的促進細胞存活的一條信號通路[4],mtDNA、IGF-1、PI3K/AKT信號通路在維持機體氧化應激/抗氧化應激平衡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Ⅰ、Ⅲ型膠原蛋白的變化與POP的發展關系密切。本研究旨在通過檢測宮骶韌帶-子宮主韌帶復合體離體IGF-1、mtDNA及膠原蛋白Ⅰ、Ⅲ的表達,為防治POP探求新的思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筆者所在醫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臨床POP患者50例作為研究組,同時選擇同期行子宮切除術的良性非POP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研究組納入標準:均為已婚已育女性;經臨床確診為POP患者。對照組納入標準:均為已婚已育女性;非POP患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及宮頸病變患者。排除標準:婦科惡性腫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長期服用避孕藥、雌激素等激素類藥物者;有既往盆腔手術史者;吸煙及濫用藥物史者。兩組患者均經手術治療,并獲得宮骶韌帶-子宮主韌帶復合體離體標本。研究組年齡(43.51±10.42)歲;POP分期:Ⅱ期11例,Ⅲ期24例,Ⅳ期15例。對照組年齡(43.79±9.89)歲;子宮肌瘤25例,子宮內膜異常增生18例,宮頸病變7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于手術治療時取宮骶韌帶-子宮主韌帶復合體離體標本,獲得非POP及POP組織,應用定量RT-PCR方法檢測兩組宮骶韌帶-子宮主韌帶復合體離體標本,檢測mtDNA、膠原蛋白Ⅰ mRNA、膠原蛋白Ⅲ mRNA水平的表達,具體步驟:RNA提取、反應體系配制、加RNA模板、RT-PCR反應、2.0%瓊脂糖凝膠制備、電泳、RT-PCR產物檢測,將電泳膠放入凝膠成像系統觀察,以內參基因為基準分析各條帶的相對密度值。
采用免疫蛋白印記法(western-blot)檢測兩組標本IGF-1、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的表達。主要步驟:SDS-PAGE凝膠制備及灌膠,上樣、電泳、切膠及制備硝酸纖維素膜(PVDF)、轉膜、抗原封閉、加入一抗、二抗,在避光條件下顯影,凝膠掃描成像系統分析,評估相對灰度值。
線粒體DNA(mtDNA)核酸檢測試劑盒(北京索奧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人IGF-1試劑盒(廈門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膠原蛋白ⅠmRNA、人膠原蛋白Ⅲ mRNA、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試劑盒(上海科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凝膠成像系統(美國Bio-Rad公司)。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mtDNA、膠原蛋白Ⅰ mRNA、膠原蛋白Ⅲ mRNA相對密度值。比較兩組IGF-1、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灰度值。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mtDNA、膠原蛋白Ⅰ mRNA、膠原蛋白Ⅲ mRNA相對密度值結果比較
研究組mtDNA、膠原蛋白Ⅰ mRNA、膠原蛋白Ⅲ mRNA相對密度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IGF-1、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灰度值結果比較
研究組IGF-1、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灰度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盆底支持組織主要包括韌帶、多層肌肉和筋膜,正常子宮位置的維持需要靠子宮韌帶、骨盆底肌和筋膜的共同支托。宮骶韌帶-子宮主韌帶復合體在盆底支持結構中起最主要支持力量,該韌帶復合體正常形態、位置和功能的異常,影響盆底正常功能,可最終導致POP的發生。妊娠、陰道分娩損傷、肥胖、便秘等多種因素是POP的誘因,盆底支持組織中分子生物學水平與POP的發生密切,氧化應激、炎性刺激等參與了POP的發生、發展過程[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mtDNA、膠原蛋白Ⅰ mRNA、膠原蛋白Ⅲ mRNA及IGF-1、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表達均低于對照組(P<0.05)。線粒體是真核細胞能量提供和儲存的場所,還在細胞凋亡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學者發現POP患者盆底組織中存在mtDNA缺失和重排的累積,且隨著POP程度的加重而明顯累積[6]。mtDNA突變和氧化損傷的累積,促進機體的老化,引起盆底支持結構解剖及功能的異常,最終導致POP的發生。ROS主要包括超氧陰離子(O2-)、羥基(-OH)和過氧化氫(H2O2),主要來源于細胞中線粒體。隨著年齡的增長,ROS水平呈增長趨勢,而ROS清除機制卻呈退化趨勢,二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氧化應激導致mtDNA氧化損傷,引起突變,產生有缺陷的電子傳遞鏈(ETC)組分,導致更多ROS產生和mtDNA突變,引起呼吸鏈有關蛋白質亞單位的合成障礙,形成有缺陷的呼吸鏈,導致機體細胞ATP合成水平降低和細胞能量供給不足,致使細胞損傷[7-8]。
IGF-1的生物學活性是通過在胞外區域與IGF-1受體(IGF-1R)相結合,然后使跨膜區的IGF-1R亞基結構發生改變,引起自身磷酸化作用并激活其亞基內酪氨酸(Tyr)激酶,促使下游底物發生一系列的磷酸化,啟動細胞內的PI3K/AKT等信號通路,調整細胞的生長、增殖及凋亡等生物學效應[9-10]。PI3K/AKT信號通路與細胞生長、炎性反應及細胞凋亡有著重要聯系。PI3K是胞內磷脂酰肌醇激酶,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增殖、分化及凋亡。AKT的激活,進一步激活其下游的分子信號,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來調整細胞的生存與生長[11]。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氧自由基的產生與清除之間的平衡失調,引起細胞ROS增加,過量的ROS進入細胞核導致核內DNA損傷,引起細胞周期停滯和細胞凋亡。IGF-1可通過激活PI3K/AkT信號通路,提高細胞內SOD、GPx活性,促進細胞ROS的清除[12]。
膠原蛋白含量是決定盆底結締組織韌性強弱的重要因素,盆底結締組織中主要含Ⅰ、Ⅲ型膠原蛋白,Ⅰ型膠原蛋白是由3條肽鏈組成的一種重要的、基本的蛋白質,Ⅰ型膠原蛋白直徑較粗,抗張能力強,起支持作用;Ⅲ型膠原蛋白直徑較細,柔韌性強。膠原蛋白Ⅰ、Ⅲ水平下降,膠原合成代謝發生紊亂,引起支撐盆腔肌纖維強度降低,影響盆底結構和功能,使其韌性、彈力降低,導致POP的發生[13]。因此,POP發生的分子機制可能是,mtDNA的氧化損傷、IGF-1通過PI3K/AKT信號發揮其抗氧化應激能力,以優化機體微環境減緩POP的進展,膠原蛋白Ⅰ、Ⅲ合成降低,導致盆底子宮韌帶形態、位置和功能的失常。
綜上所述,POP患者宮骶韌帶-子宮主韌帶的mtDNA、膠原蛋白Ⅰ mRNA、Ⅲ mRNA及IGF-1、膠原蛋白Ⅰ蛋白、膠原蛋白Ⅲ蛋白表達均為下調趨勢,可能參與了POP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周亞蕓.分娩方式對產婦早期盆底功能障礙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7):60-61.
[2]莫菲,管德龍,韓燕,等.線粒體DNA及相關基因與衰老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1):2796-2799.
[3]劉文靜,李月梅,王磊,等.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對氧化損傷精子的保護作用[J].中國男科學雜志,2018,32(4):13-16.
[4]吳麗君,趙靜,孫卓,等.運動氧化應激與PI3K-Akt通路研究進展[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9,34(2):1-7.
[5]王晶雪,王曉慶,陸葉.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子宮骶韌帶線粒體DNA4977缺失及其生物學意義[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9,19(3):256-260.
[6]高劍基,張文娟,楊杏芬.線粒體DNA表觀遺傳學研究新進展[J].毒理學雜志,2018,32(3):248-252.
[7]張丹丹,高琴,白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性科學,2019,28(5):76-79.
[8]吳彬彬,楊毅,鄭辛甜,等.血漿游離線粒體DNA拷貝數與膿毒癥患者序貫器官衰竭評估評分的關聯研究[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9,28(3):366.
[9]凌浩,侯秀偉,楊闖.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在心血管老化中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9,40(2):215-218.
[10]陳丹玲,梁海英,易菁,等.Ⅰ、Ⅲ型膠原蛋白表達與子宮瘢痕愈合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12):1707-1709.
[11]浦靜,劉艷,哈麗努爾·吾買爾江,等.督導盆底康復訓練治療產后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9,41(4):274-276.
[12]黃凌霄,沙麗曉,馬魯杭,等.自體組織盆底重建術治療盆腔臟器脫垂的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9,18(4):376-379.
[13]熊正花,孫啟建,劉貝貝,等.手術治療對80例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焦慮和抑郁癥狀的影響[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9,20(2):116-119.
(收稿日期:2020-01-09) (本文編輯:桑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