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峰
【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壓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進行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隨機抽取98例,分為兩組進行對照實驗,一組49例為實驗組(即健康教育組);另一組49人為對照組(常規治療組)。按照實施方案進行相應治療,對比兩組數據的效果,并進行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都有所提高,并且都通過治療后降低血壓,但明顯實驗組的結果優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提高對高血壓的認知和預防手段,對控制和降低患高血壓的概率會減少;也會幫助高血壓患者提高健康意識,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產生。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宣傳是一項值得在社區推廣的活動。
【關鍵詞】高血壓;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社區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8..02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壓是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的一種。高血壓具有較強的隱匿性,一般在體檢中會被檢查出來。高血壓能引發一些并發癥,例如危害身體器官例如心臟和腎臟等,進一步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威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隨著現代飲食結構的改變,外賣食品和不穩定的飲食,高血壓呈年輕化趨勢。為了進一步預防高血壓患者的增長速度,社區的健康宣傳必不可少,一方面提高大家對健康問題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幫助高血壓或照顧高血壓患者的家屬正確照顧高血壓患者。以下為隨機抽取98例患者獲得的數據,進一步探究和分析高血壓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原則,從我院高血壓患者中選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檢測出的98例,隨機等量抽取兩組,即實驗組(又稱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又稱常規治療組)。其中實驗組有49例,女24例,男25例,平均年齡(58.2±3.8)歲;對照組有49例,女20例,男29例,平均年齡(59.02±3.51);其中部分有不同并發癥,在年齡、性別、病情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一般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完整的體檢,測試者選取相同的手臂,并且固定測血壓的設備人員。并把數據打印出來,明確告知每個人的身體狀況。
平日血壓測量方法,患者保持心情放松,坐在椅子上,45度伸出一只上臂,不要有衣服遮擋,在肘前位置間歇充氣,待脈搏動消失后,增加4 kPa(30 mmHg),后以0.27 kPa/s的速度逐漸放氣[2]。這過程避免血壓虛高,要控制好充氣壓迫的時間。
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手段,針對用藥指導和其他護理內容進行明確說明。
實驗組:除了告知身體狀況和對照組一樣的常規治療手段,還會進行健康教育,分別健康宣講、用藥指導、生活護理常識和心理干預等多方面指導。再收集兩組治療后的結果對比,分別從降壓情況,并發癥改善率情況和慢性病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去考量。
1.2.1 健康宣講
每個月可以給患者進行一次健康宣傳,也可以邀請患者家屬一起參與。這個過程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例如分發健康預防和護理高血壓慢性病手冊,通過閱讀去提升對高血壓的認知;舉辦講座,針對高血壓發病原因、并發癥的引發、如何預防、如何診斷、如何治療、如何護理和日常如何監控,通過面對面的宣講和交流,降低恐慌,讓患者或社區人員能通過日常生活做到自檢和預防;同時可以邀請高血壓患者分享控壓歷程,一方面幫助患者正視慢性病問題,每一天都不能松懈;另一方面患者和患者的交流,更具有說服力,產生“革命情誼”,增加信心。
1.2.2 用藥指導
高血壓由于是慢性疾病的一種,它需要長期服藥。因此,建議患者選擇長效藥物,幫助血壓在24小時內維持平衡。服用期間,若出現不良反應,患者不可以私下停藥、增加劑量或聯合其他藥物用于降低血壓,一定要先咨詢醫生。并觀察每日血壓指標情況,方便及時控制血壓,或對治療手段進行相應的調整。[3]
1.2.3 生活護理常識
健康的飲食搭配是高血壓患者保持血壓穩定的方法之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每個患者的個人生活習慣,提出相應的飲食指導,建議少攝入高熱量、高鹽、高糖、高脂肪等食物;新鮮水果蔬菜適量攝入,保證營養均衡。另一方面戒掉生活不良習慣,例如抽煙喝酒熬夜等,如果有條件可以增加一定的有氧運動量,增強體質。保持身體輕盈、飲食清淡是最好防治高血壓的方法。
1.2.4 心理干預
心理影響生理。焦慮是這個時代的通病,如果加上身體不適,常常引發心理疾病的爆發。心理干預,一方面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正確用藥和調整生活內容,保證血壓正常;另一方面則是對心理較為脆弱的患者,排解壓力和情緒,積極面對高血壓治療。這個過程可以通過日常接觸病患,與其交流時進行。
1.3 評判標準
正常人舒張壓處于80~89 mmHg,收縮壓處于120~139 mmHg。高血壓患者診斷標準,成年人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且連續兩次舒張壓與收縮壓高于常人,可以確診為高血壓。為期一年的觀察后,對兩組患者的高血壓控制情況進行對比,并對他們進行有關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問卷按照百分測試。測試內容包括:患者每日是否監測血壓情況;是否了解如何調理身體;高血壓的特點和發病原理是否了解;如何預防高血壓;高血壓對身體的危害且可能引發的并發癥等。[4]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共98名患者為期一年的觀察,兩組患者對高血壓等慢性病的認知都有所提高。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的高血壓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過對照組。采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3.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治療,用t檢驗方法對比兩組數據;計數資料,用x2方法進行兩組數據比較[5]。
2 結 果
高血壓等慢性病的認知上,實驗組認知內容平均分96.1分,對照組認知內容平均分為75.8分;實驗組降血壓的總有效率為94.7%,對照組降血壓的總有效率為78.1%。以上兩組對照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的并發癥比對照組低。
3 討 論
由于高血壓患者逐年增多,人們對高血壓的認知渠道越來越多,卻都是“民間配方”,沒有醫院權威專家的聲明,導致對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了解、預防和治療都非常片面。這次通過兩組患者隨機抽取并進行的研究,對比結果,得出以下觀點:
高血壓治療和防治,健康宣講和心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手段。通過對照組實驗,發現進行健康宣講和心理干預,配合日常飲食,患者不僅提高對高血壓的重視,并作出相應的心態調整,更愿意配合醫生的建議,加強鍛煉,堅持好的生活習慣。高血壓早期患者,早認識早治療。因為早期高血壓患者了解高血壓的由來,會參照以往的生活經驗,從而針對性地調整,例如戒掉煙酒,戒掉熬夜等,配合長期服用藥物,很好地照顧自己,從而降低血壓。并因為自身對高血壓的了解,會對親戚、鄰居普及高血壓知識,改掉不良生活習慣,調整飲食,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從長遠的角度思考,高血壓等慢性病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教育治療,在社區通過分發有關慢性病健康手冊,進行健康講座和義診等方式,做到提前防范,提前發現,健康診療,是比較高效的治療干預。
治療手段干預,可以幫助患者維持血壓平衡。進行社區健康宣傳和義診,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得到及時的治療,將幫助患者減輕焦慮和病情,還能及時止損,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另一方面,正確的用藥指導,比所謂的“民間配方”更能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體,去掉偽科學,及時控制高血壓的情況。
通過本次研究,實驗組對高血壓的認知高于對照組,日常血壓穩定維持得不錯。所以從心理上提高對高血壓慢性病的了解,可以幫助患者更加主動配合治療。高血壓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效果最顯著的就是幫助社區居民認知慢性病,正確對待慢性病,并愿意主動檢討不好的生活習慣,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合理飲食,減少高鹽、高熱量等外賣食品,補充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保持多樣化的飲食同時,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保持心情穩定愉快,減少抽煙喝酒等不良嗜好,提高了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高血壓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提倡定期在社區進行慢性病宣講和義診。
參考文獻
[1] 張根長.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地位[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11(12):40-41.
[2] 張秀茹,初春曉.社區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作用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3(12):381-382.
[3] 黃曉有.高血壓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當代醫學,2012,18(13):10-11.
[4] 陳汶忠.高血壓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3,01(01):406-407.
[5] 張建明.高血壓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心血管防治知識,2013,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