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 袁昌來 周昌榮 許積文 熊健 張小文 陳國華 王江
摘要:針對材料專業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探討了高水平科研平臺服務于實踐基地建設的方案,從而將專業指導教師、參與學生、專業特色和具體的實踐創新項目融為一體,提高材料專業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真正培養其創新創業的核心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實踐基地;材料專業;科研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22-0384-02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的高速發展,企業及個體創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衡量大學畢業生水平的一項重要標準。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已經成為國家教育體系的一項系統性教育實踐工程,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1]。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啟蒙學生的創造力,涉及精神、思維和能力三個方面[2],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交往能力等綜合性能力。然而,各個高校、各個專業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側重點、層次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為了推動材料類本科創新創業培養模式的改進,作者對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開展了基于科研平臺整合資源引導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
一、材料類本科生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新材料作為所有工業行業的基礎組成部分,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基礎材料類的大學生,由于畢業生職業遷移能力較弱、后勁發展不足等原因,一般很難具有研發材料的能力。由于材料專業的就業導向性強,本科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及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學當中,單純的課堂教學遠不能滿足培養目標的要求,這就需要在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通過科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和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幾次實驗課就可以實現的,需要的專業教師長期而連續的指導,從而慢慢得到提升。從這個角度來說,材料類本科生對創新創業基地的需求更為緊迫,也使得對該基礎學科實踐基地的探討具有更深遠的教學意義。
二、創新實踐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材料制備與測試硬件資源不足
在一般情況下,材料類學院的精密設備和關鍵實驗室主要集中于科研團隊或研究隊伍,對外開放較少,再加上精密儀器的使用受限于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和學院的管理規范,本科生平時難以接觸到這些關鍵資源因而思想受限,難以開展創新研究。
(二)創新研究信息不能實現有效及時的交流溝通
創新教育不是完全依靠高校能完成的,學生們所需掌握的信息分布在社會的各類部門機構和企業。由于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有限,信息提供者缺乏針對性,導致創新研究教育信息不能及時交流溝通。特別是材料學科專業實驗室建設成本高、建設難度大,因此各高校、科研院所共享信息、共享實驗平臺是創新的基礎,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撐,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激情會受到打擊,進而影響創新研究效果。
(三)缺乏適合材料類大學生創新研究的環境
當前,創新通識教育與材料專業教育的融合度較低,沒有組建強大的創新教育教學教師隊伍,一般高校并沒有相應的創新激勵機制和政策制度。校內外信息服務平臺及大學生創新團隊的運行模式、管理方法、評價和激勵機制也亟待完善。
三、結合八桂團隊平臺建設創新基地的思路探索
“八桂學者”是廣西高層次人才開發的塔尖,選聘各領域具有深厚學術造詣,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成就的科研人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八桂學者團隊有著大量先進的表征和制備設備,團隊教師多為一線科研和教學人員,且研究方向緊密相關。在創新基地的建設過程中,可以依托這個平臺快速地推動實踐基地的專業化建設。
(一)以科研團隊的人力和資源為平臺構建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
八桂團隊高水平研究人員較為集中,擁有的實驗設備較多,團隊老師創新性思維較強,因而可推出導師制系列研究型課題或者成立科研創新小組,實現科研團隊平臺和實踐基地的互補。這種模式有助于提高參與其中的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團隊協調能力,培養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夠跟蹤材料領域新理論、新技術,為將來的科研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科研創新基礎[3]。同時,專業的指導團隊的參與能夠有效地不同解決設備專業化操作的問題,增加本科生接觸先進表征設備和制備設備的機會。
(二)基于辦學特色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高校中的材料類專業具有不同的科研設備、不同的優勢學科方向,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有助于培養具有差異化技能的材料類大學生。例如,以作者所在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信息材料方向為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在2016年購置了大量的與電子信息材料相關的專業實驗設備,相關的設備集中放置(包括樣品制備與測試、辦公場地)并實現全天候研究/實踐平臺的開放。在此基礎上,選聘八桂團隊中相關專業方向的優秀教師為指導老師,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硬件設備的作用,在鍛煉材料類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培養他們對特色專業相關的材料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更為鮮明地體現學校的優勢學科特色,為學校一流本科教育奠定基礎。
(三)建立大學生創新活動互聯、互通、互助平臺
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群體較為活躍、精力旺盛,但溝通能力差,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平臺進行交流。不同的學生遇到不同的問題,解決的方式和渠道也不同。如能有效溝通和分享,可減少學生在材料制備與測試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實現互聯、互通、互助,從而提高新材料研究效率。同時,引入科研教師團隊將有效地增強互助平臺的活力,使相關研究和討論在專業范圍內廣泛進行。此外,材料學院的制備偏向材料基礎,制備或者測試器件需要與其他學院聯合。高水平科研團隊可以迅速建立與其他學院的聯系,從而實現全校電子信息類學科的信息互通共享。
(四)編著材料類大學生創新實踐指導書
學生的創新活動過程涉及實驗安全、樣品制備流程、設備操作、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及創新研究項目方向等問題,需要編寫一本適合創新研究的通用型實驗指導書,可有效保護學生安全并提高學生的實驗效率,同時可減少教師初級指導的時間消耗,并逐步實現大學生創新研究制度規范化。
四、結語
面對新形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亟待著力提升人才質量和就業層次,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材料類專業的學生對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較高,單純的書本教學及基本實驗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技術研發和創新的要求。然而,高校中的材料專業又普遍存在設備利用率低、跨團隊協作性差的問題。因此,材料類專業協同創新實踐培養模式的改進,不僅要實現硬件資源整合,還應加強與高水平科研平臺和實踐基地的聯系,將從事實踐創新創業活動的大學生、指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教師、專業特色、具體的實踐創新創業活動項目和運作管理體制與機制建設融為一體,形成創新創業培養鏈,快速地幫助學生進入科學研究和實踐鍛煉的狀態。高校應通過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創業理想,真正培養其創新創業的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艷,李初葉.通識教育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報業,2017,(24):85-87.
[2]張發勤.基于創客模式的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10):64.
[3]喬江浩,張德坤,羅勇,等.科研創新小組模式對于提高理工科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實證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3):1-3.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B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Bagui" Team Platform
LIU Xiao, YUAN Chang-lai, ZHOU Chang-rong, XU Ji-wen, XIONG Jian, ZHANG Xiao-wen,
CHEN Guo-hua, WANG Jiang
(Materials Scienc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base for material major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cheme of high-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serv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so as to integrate professional instructors, students,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practical innovation projects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material majors, and truly cultivate their cor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e base; major of material; research platform
收稿日期:2019-10-17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科技廳“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編號:2018JGA170)
作者簡介:劉笑(1986-),男,湖南婁底人,博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電子信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