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主要環節,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工程技術人員的廣泛關注。本文以定遠縣為研究案例,對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通過具體工程實例,探討了此技術在不同路面的施工效果,并提出優化建議,旨在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質量。
【關鍵詞】市政道路;軟土路基;定遠縣;混凝土
在我國城市化建設背景下,為滿足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數量大幅度提升。在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軟土層,如果對軟土路基的處理不達標,將會嚴重影響道路通行效果。需要重視軟土路基的處理工作,采用科學的施工技術方式,切實降低市政道路出現沉降、開裂、翻漿等質量問題的概率。
1、定遠縣軟土路基施工特點
定遠縣地勢呈現北高南低的特點,在地貌單元上屬江淮丘陵的一部分,主要地貌類型分為丘陵、波狀平原和平原三種,全縣海拔高程小于350米,相對高程大于100米。以定遠縣泉塢山南路工程為例,其項目總長度為2.8km,工程造價5977.23萬元,局部路段屬軟土路基,其強度相對較低,且軟土地基土質較為松軟,路基底層內水分含量較大,軟土承載力不足。另外,路基邊坡極易受雨水影響出現損壞情況,雨季道路施工中更應加強對軟土路基的處理。在進行軟土路基施工時,需要對軟土進行取樣分析,采用適合的施工方式,利用添加硬質土的方法來增加路基強度,控制好沉降量和剩余沉降量之間的關系,提高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的穩定性[1]。
2、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探討
2.1重錘強夯施工技術
由于定遠縣本地軟土路基中的含水量較高,且土壤松軟,道路承載能力不足,在車輛道路行駛過程中容易引發安全事故。重錘強夯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有效提升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的穩定性,是一種常見的軟土路基處理技術。重錘強夯施工技術又被稱作動力壓密施工技術和動力固結施工技術,它依托大型起重機,將重錘提升至足夠的高度后,令其自由降落,通過重錘自身的重力產生對軟土路基的壓力,實現路面壓實。重錘強夯施工技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及工序簡單等優點,能夠應用于砂土、碎石土、雜填土、黏性土、素填土、濕陷性黃土等復雜的軟土路基處理項目中。
在實際施工環節,要事先清理好施工現場環境,劃定好第一遍強夯位置,測量場地高程。待起重機進入現場,將重錘對準強夯位置,提升至事先計算好的預定高度,脫鉤并使重錘自由下落。在第一次夯實后若發現因軟土路基底部傾斜,使得夯實效果不平整時,應及時進行坑底填埋工作。確保相關施工質量符合標準后,重復重錘夯實工作,完成第一遍軟土路基強夯任務。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埋平整,并重新測量施工現場高程,經過一段時間間隔后,重復夯實過程,完成全部夯實次數。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在施工前要對重錘的質量及高程落距進行精確計算,保證其單次夯擊產生的壓力符合設計要求。其次,在每次夯實施工前,都要對夯點進行重新測量,夯實后檢查夯坑位置,若發現存在偏移情況,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正。最后,合理規劃夯擊次數,保證夯沉量。
2.2混凝土現澆施工技術
定遠縣地處安徽省東部,屬于北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氣候類型,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偏少,這為混凝土現澆施工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充分便利條件。混凝土現澆施工技術工藝復雜,受條件影響較大,且施工投入較多,但其整體抗震穩固性較強,并且能節省鋼材、預制構件運輸等費用,可以在軟土層較厚的區域進行施工。它能夠有效提高軟土地基的強度,改善軟土地基的承載能力,增強軟土地基的整體穩定性。
混凝土現澆施工技術是一種利用外力,將樁基強行打入軟土地基內部,并進行混凝土澆筑的處理技術。在施工過程中,樁基的質量及打入位置是影響施工效果的關鍵,在制作樁基時,應重視樁基的強度控制,保證樁基的作用效果,選擇適當的位置打入樁基,保證樁基的支撐作用得到發揮。混凝土灌注入模前,需要按照相關標準,對鋼筋和模板進行全面檢查,包括鋼筋的材質、大小、數量、位置以及牢固程度等方面,制作項目檢查記錄,實現在混凝土澆灌時振搗的穩定。模板是固定混凝土結構形狀、尺寸規格的主要工具,模板的位置決定了工程的施工效果,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在施工過程中能夠承受住各方面的沖擊壓力。并且要保證模板的嚴密性,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漏漿現象,影響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質量。
2.3水泥石灰攪拌樁施工技術
水泥石灰攪拌樁施工技術主要是將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倒入市政道路軟土路基中,在深層攪拌機的施工作業下,將原土層中的軟土與建筑材料進行攪拌融合,利用水泥、石灰能夠在土層中快速凝固的特點,實現軟土路基的高強度處理。軟土路基經過水泥石灰攪拌施工處理后,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投入使用,適用于淤泥質土、泥炭土和粉土土質。水泥石灰攪拌樁技術通過加固飽和軟土的方式,提高整體路基的穩定性,具有施工時間短、原土資源的利用高、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等優勢,能夠形成穩定性較高的軟土路基結構[2]。
在利用水泥石灰攪拌樁技術進行軟土路基施工時,要保證施工路面平整,清除地上、地下的各種雜物,如大塊石頭、枯葉、生活垃圾等,對于部分下陷的區域要進行填平處理。選擇合適的施工溫度,低溫環境會對水泥的強度、硬度等造成嚴重影響,做好軟土路基低溫檢驗。根據設計圖紙放置水泥攪拌樁,并進行檢驗調整處理,在鉆頭到達設計要求深度后,打開高壓注漿泵,進行噴水泥漿工作。施工時應控制好噴漿時間和停漿時間,保證每根攪拌樁開鉆后進行連續作業,不得中斷噴漿,禁止在噴漿尚未開始時進行鉆桿提升作業。若發現噴漿量不足的情況,應及時進行整樁復攪工作,且復噴的噴漿量不能少于設計用量。在遇到停電、器械故障等計劃外的情況時,要記錄好噴漿中斷時的深度,并在16小時內采取合理補救措施。
結論:
綜上所述,以定遠縣為例,加強軟土路基處理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研究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路基的穩定性能,滿足人們現代化出行需求。在實際施工環節,由于市政道路軟土路基處理技術較多,且每種技術都有自身的優勢,管理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最優的處理方案,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劉保為.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的路基設計與施工要點——以文景路改造工程為例[J].綠色環保建材,2020(03):113+115.
[2]楊海波.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維護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20(02):105-106.
作者簡介:
蔣曉光(1970),男,安徽省定遠縣,本科,一級建造師,工程師,研究方向:市政道路路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