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鵬 張燕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程序對抑郁癥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 用“雙色球分配法”將我院76例抑郁癥患者均勻分配至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程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分值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抑郁癥患者應用健康教育程序可緩解其抑郁癥狀,值得推廣。
【關鍵詞】健康教育程序;抑郁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5..01
抑郁癥又可稱為抑郁障礙,屬于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患者往往表現為單次或多次反復的抑郁癥狀,如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少、睡眠障礙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企圖或行為,給患者自身、家庭乃至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為進一步提高抑郁癥患者的護理效果,本文對健康教育程序進行重點探討,具體研究內容請翻閱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他們按照“雙色球分配法”隨機分配至對照組和觀察組兩個組別,各38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18~64歲,平均(45.2±1.3)歲;病程1~11年,平均(4.6±0.3)年。觀察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19~63歲,平均(45.1±1.1)歲;病程1~12年,平均(4.8±0.5)年。組間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所選患者臨床癥狀均符合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第3版)中對抑郁癥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其患者均已自愿簽署配合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包括口頭健康教育、用藥、環境、飲食等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程序護理,具體流程為:
(1)明確目標、制定計劃:在患者入院之初,護理人員通過交流、觀察及量表評估等方式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進行收集與評估,并以此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
(1)實施計劃:①入院第1周:幫助患者加快適應環境,緩解住院的緊張情緒;對患者及其家屬重點進行藥理知識及遵醫囑服藥的健康教育,以使其明確正確規范用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對患者家屬進行重點教育,告知其監護的重要性,以免出現意外。
②入院第2~6周:依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放松、分散注意力等練習,鼓勵并引導患者積極參與文娛活動,培養興趣愛好。
③出院前1周:再次強化健康教育力度,重點講述抑郁癥的預防及應變技巧,囑咐家屬監督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和定期回院復診,定期進行電話或上門隨訪。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情況,通過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評定,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低。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形式開展,通過t進行檢驗。P<0.05表示對比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如表1,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分值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分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當前臨床對抑郁癥的病因尚未研究透徹,但可肯定其發生與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2]。雖然臨床通過藥物治療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患者自身對疾病的認知及治療配合度不高,加之臨床缺乏一個系統性的護理流程,導致最終治療效果不甚理想。
在對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它可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但常規的口頭健康教育效果一般,需要對其實施更為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3]。由文中對比可知,經過健康教育程序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癥狀有明顯的改善,進一步證明該護理方法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對抑郁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程序可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改善臨床癥狀,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呂新榮.健康教育程序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4):133.
[2] 王? ?娜.健康教育程序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2018,3(24):151.
[3] 劉? ?通,田偉紅,姜曉磊.健康教育程序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2):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