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伯
【摘要】隨著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建筑行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而且建筑行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也在不斷加大,造價咨詢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就需要確保咨詢成果文件質量的同時做好工程造價的控制。本文將從建筑工程造價審核質量的方法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實踐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造價審核;方法;措施
建筑工程造價審核主要是針對建筑工程量的計算進行核實,落實建筑工程設計方面的價格變動情況等,對于建筑工程造價審核,需要相關的編審人員具備一定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能夠將自身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核算工作中。建筑工程的預結算是一項比較繁瑣的工程,當前的核算以清單計價模式為主定額計價模式共存,在實際的核算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在進行核算過程中,由于缺少一些資料,導致核算結果不合理,變動也比較頻繁,存在各種問題,需要相關的工程造價審核人員做好審核工作,重視核算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1、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內容
在針對建筑工程項目造價的預結算審核過程中,需要審核的內容主要有工程量增減情況、工程變更部位定額套用的合理性、單價計算和需要收取費用是否合理,還要做好包括建筑物的尺寸變更和專業合同、設備購置等方面的承包合同變更審核工作。(1)從工程項目預結算審核中做好對施工工程數量的審核,確定數量范圍、限定范圍劃分、對施工建筑尺寸和設計圖紙尺寸進行核對,能夠避免出現預算錯誤;(2)對單價套用的有效審核,針對工程項目的設計內容進行統一審核,對于需要換算的定額單價,首先要對換算內容的規則條款進行審核,確定換算的方法是否符合規定,進行準確審核,防止對施工單價造成影響。(3)工程項目審核的費用核算主要是根據當地工程造價部門規定的文件,結合工程中的合同確定費率、稅率,在對取費文件進行審核時需要注重時效性,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審核執行費用是否包含在工程費用的適用范圍內,確定計費費率和稅率是否正確,如果工程在投標時作了總價下浮,要根據合同約定判斷工程總價是否要下調。 同時還需要注意結算時甲供材料以及其它費用的相關的變更,如水電費、總承包服務費、專業工程配合費等等。
2、建筑工程造價審核遵循的原則
2.1遵循預防為主的審核原則
建筑工程的造價審核主要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進行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確保建筑工程造價審核工作的有序進行,需要通過建立嚴格的內控質量標準,遵循提前介入、流程控制為主的審核原則,并始終伴隨工程施工中各個環節同步進行造價質量控制,始終做好各環節審核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同時審核人員還需要不斷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根據建筑工程不同的工程類型,有意識地將以前累積結算數據按統一標準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總結并數據信息化管理,進行而形成數據服務能力,使其成為造價審核工作質量的又一重保障。
2.2遵循質量第一的審核原則
為了能夠促進建筑工程事業的長遠發展,需要在進行工程審核方面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有效發揮建筑工程的功能和效率。因此,需要建筑審核人員在進行項目工程審核方面,遵循相關的依據,針對不同項目設立的不同標準做好相應的審核工作。
2.3遵循“以人為本”的審核原則
在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中,人是控制質量的動力機制,也是確保工程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在進行建筑工程審核過程中,為了確保建筑工程的審核質量,就需要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始終具備強烈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充實個人的專業知識,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質量和水平。
3、建筑工程項目造價審核的重要性
3.1有利于施工設計編制
在建筑工程項目造價的審核中,對建筑工程設計階段施工圖的計算和評估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施工圖的編制,需要按照工程量的計算規則進行編制,計算項目的工程量,做好對預算定額的核算,計算直接費用,能夠確定項目投標報價,做好資金方面的結算工作。
3.2可以控制建筑工程成本
建筑工程預算造價的控制和管理,主要通過施工圖紙,規范組織設計,控制工程計算的消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企業成本計劃方面的文件。建筑工程施工預算是通過一定數量表示勞動量、材料等,施工預算能夠計算施工過程中具體需要的勞動力、材料和機械設備,通過施工圖紙,規范組織設計,確保成本預算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3.3確保工程投資的科學性
在建筑工程的設計中,建筑工程的計算、核算都是需要編制相應的文件,在進行審核批準之后,需要編制一個投資計劃,充分做好建筑工程的規劃和設計,對施工和產品成品進行檢查,做好歸檔工作。建筑工程設計預算是投資者和企業建立合同的基礎,在做好相關的預算工作之后,需要通過相關部門進行審核,確保數量不會超過概算定額。
4、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方法
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對較長,而且在整個工程施工過程中對物資的消耗量也較大,需要進行多次的計價。因此,在進行對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多種審核方法進行核算,有效確保建筑工程的審查質量。
4.1全面審核法
全面審核法主要針對施工圖、施工項目方案和投招標等對工程量和各項費用進行審核,全面審核法具有全面、細致的特點,但是審核過程中消耗的人力資源多、工作量大。全面審核法在項目工程審核中經常使用,其能夠有效保證審核工作的全面性,提升工程的造價質量。因此在日??⒐そY算審核中應采用全面審核法。
4.2對比審核法的應用
對比審核方法的應用主要是將項目工程中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進行分解,然后按照不同工種和不同項目進行二次分解,隨后按照既定的標準進行對分解的項目審核對比分析。一是采用造價指標法,針對相同項目的單位造價對比,分析造價是否準確;二是專業投資比例法,工程中各設備總價比例投資,包括照明設備和排水系統等。對比審核法的應用比較詳細,能夠有效計算出工程指標的數值大小。
4.3重點審核方法的應用
在項目工程的預結算中,對重要項目的審核采用的方法是重點審核法,重點審核法與全面審核法的審核范圍不同,而且項目工程量大和項目費用高的工程都是采用重點審核法。
4.4篩選法
將各個分項工程的工程量、造價和單位建筑面積數據作為基礎值,對這些基礎值進行歸納,如果對工程造價標準進行審核時,所得數值與歸納的基礎值標準不同,則需要進行對工程造價調整。
5、提高建筑工程造價審核質量
5.1建筑工程全面審核遵循可靠的書面依據
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質量是由審核策略決定的,建筑工程整體施工周期長,為了能夠確保審核質量和效率,在選擇審核策略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漏計和重計等現象,需要提前做好對相關資料的收集,防止影響到工程造價質量。因此,為了全面了解建筑工程的性質,需要與相關的審核部門做好溝通交流工作,確保審核工作能夠遵循相關的書面依據,及時了解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對相關的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另外,還需要結合預算定額對工程子項目進行分析,按照工程施工圖紙要求做好全面審核工作。
5.2重點審核中提高審核工作效率
建筑工程量的審核對整個工程造價審核會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建筑工程量的多少也會影響到造價的多少,整個建筑工程的審核耗費時間較長,審核的復雜程度較高。因此,在對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提高工程造價審核的效率,需要注重對審核方法的選用。例如,在進行對建筑工程審核之前,需要首先了解有關審核方面的法律規范,使用全國統一規定的工程量進行計算,確保工程量造價具有可比性。另外,不同建筑工程的規模不同,在對審核方法的應用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為了能夠有效減少審核的時間,需要十分重視對審核方法的選用,在對工程量較大的工程進行審核時,需要選擇重點審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審核的效率和水平。還有造價較高和容易出錯的項目也需要選用重點審核方法。
5.3高度重視材料和設備價格,確保審核工作的順利
當前在建筑工程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建筑材料市場也快速興起,各種材料價格多種多樣,還存在質量方面的差異,建筑材料市場整體秩序不夠規范,使得工程造價的審核難度進一步加大。因為,為了能夠有效確保建筑材料審核的合理性,需要提前對建筑市場進行調查,針對各種設備材料做出統一定價,同時需要考慮施工單位的定額材料價格,及時做好準確的計算,確保在進行工程審核時對相關設備材料價格和供貨商提供的價格進行對比,避免出現重算的現象,同時針對各種技術含量不同的施工材料進行審核,有效確保審核工作的順利進行。
5.4提高建筑工程預結算審核的效率
在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過程中,建筑工程預結算采用的是單價套用的方法,需要在進行審核之前,列出項目工程的預結算單價,了解審核工程是否與單價相一致,在對單價估價表進行編制的過程中,要了解審核換算的結構是否正確,代換程度是否合理,需要施工單位能夠十分重視提高審核人員的素質,確保審核的合理性,并且在促進工程造價審核方面,加強對審核工作的監督和管理。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過程中,工程造價審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工程造價審核的質量也會影響到工程項目的建設投資。因此,需要在進行工程項目審核方面,注重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做好工程造價審核,同時完善相關的審核標準和制度,為建筑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玲.芻議提高建筑工程造價的預結算審核質量措施[J].中外建筑,2019(11):145-146.
[2]姚麗麗.淺談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技巧與方法[J].四川水泥,2019(10):223.
[3]傅瑋嬋.關于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技巧與方法[J].四川水泥,2019(05):226.
[4]張娟娟.淺析如何提高工程造價審核質量[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9(01):166.
[5]王耿.工程造價審核質量優化方法[J].住宅與房地產,2018(19):60.
[6]左建芬,和秋芳,周同生.建筑工程項目造價審核技巧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8(07):22.
[7]董愛萍.建筑工程造價審核對建筑工程質量提高的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