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李宇寧,是一位有著35年從業經歷的老兒科人,在快要退休的年紀,李宇寧主任卻更加忙了。近幾年,幾乎每一個周末他都在路上,除了參加學術會議,更多的時間是用來下基層。疫情緩解后的5月,他去了4個地方,最遠的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距離蘭州500多公里,高速上行程需要六七個小時,也可以乘飛機先到慶陽市再驅車60余公里到慶城縣。
新疆兒童醫院副院長羅新輝,從事兒科專業也已經28年。羅新輝組織的面向地州一級基層醫生的培訓班非常受歡迎,學員們到烏魯木齊一次也不容易,要么乘火車要么乘飛機。
中國的大西北,地廣人稀,經濟相對落后。兒科大病不出縣不僅是西北地區基層醫療建設的目標,也是民眾迫切的期待,因為病人轉診到大城市醫院路途可能非常遙遠。
矛盾的另一面是,西北地區基層醫療基礎薄弱、條件比較艱苦,對優秀兒科人才的吸引力不夠。直到現在,一些縣級醫院還沒有兒科專科醫生,內科醫生大人、小孩一起看;有兒科醫生的醫院,醫生的學歷較低、考不過醫師職業資格考試、能力差等等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優質兒科醫療資源集中在省會、大城市,基層兒科薄弱的現象在西北地區比較明顯,這也讓區域內兒科帶頭人肩上有了更多的責任。
5月中旬的一個周五下班后,李宇寧與同事一起乘車趕到250公里外的天水市甘谷縣,當晚住下,第二天是滿滿一天的培訓課程和現場指導。
天水地區是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的對口幫扶地區,這一次到甘谷縣,李宇寧和同事們的任務包括新生兒危重癥早期識別的培訓、當地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現場指導、兒童腎病知識的培訓,全天共有80多名當地醫生參加了學習。除了甘谷縣的醫生,縣城周邊一些鄉鎮衛生院的醫生也參加了培訓。
李宇寧介紹,他所在的醫院是甘肅省4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之一,兒科共有11位醫生取得了新生兒復蘇省級教師資格,是全省醫院里最多的一家。按照省衛健委的要求,4個中心分別包干各個區域的危重新生兒救治能力提升,這是醫院必須完成的任務。4月底,全省新生兒科相關醫護人員,包括麻醉師、產科醫師和助產士等,參加了網上理論課程培訓。“但醫學不能停留在理論上,這次去甘谷縣就是下去手把手地指導基層人員的實際操作。”
李宇寧主任自己的專業是兒童腎病,曾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三屆委員,他如今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自己三十多年在兒童腎病上的積累,分享給更多的基層醫生。因此,每一次基層行,他都會主動提出為縣級醫生開一堂兒童腎病的課程。李宇寧還將有志于鉆研兒童腎病的醫生們拉了一個群。“我們給他們做一些培訓,希望把小兒遺尿這一塊推動一下。”李宇寧主任正在籌備建立甘肅省兒童腎專科病聯盟。目前已有40多家省、市、縣級醫院報名。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李宇寧(右二)指導新生兒治療。
近兩年,甘肅14個地州,李宇寧主任去了10個,經常下基層,李宇寧主任對基層兒科的情況比較了解。他介紹說,甘肅的一些縣級醫院,沒有獨立的兒科,內科醫生兼職看兒科。有兒科的縣級醫院,醫生學歷水平普遍較低,本科生比較少,專科生比較多,有醫師資格證的醫生比較少。“他考不過,沒辦法,只能考個助理醫師資格證。”
在這樣的前提下,縣級醫院兒科診治水平想要達到與省級醫院“同質化”的目標,目前還比較困難。李宇寧主任說,考慮甘肅基層醫院的客觀條件,縣級兒科醫生首先要達到目標是常見病的規范化治療和危重癥的識別。“兒童的感染性疾病在常見病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感染應該用什么藥,怎么用?近幾年我做了一些工作指導基層醫生規范地使用抗生素。比如14歲以下孩子阿奇霉素就不要靜脈用藥,口服阿奇霉素比較安全,治療效果也好。”
李宇寧主任表示,基層醫院醫生的學歷背景、能力提升對于大西北基層兒科來說是一個迫切的問題,常見病診治、危重癥識別等基本問題解決后,才能對基層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疆,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域,人口相當于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新疆一共有兩家兒童專科醫院,均在首府烏魯木齊,其他的兒科服務分布在綜合性醫院的兒科。
新疆兒童醫院副院長羅新輝告訴《新民周刊》,兩家兒童專科醫院——新疆兒童醫院和烏魯木齊兒童醫院綜合實力不弱,新疆兒童醫院剛剛從自治區人民醫院獨立建院。但如果說到基層兒科的服務能力,羅新輝表示,由于地廣人稀和基礎較差,基層兒科還有待提高。
近些年,互聯網在解決偏遠地區兒科疑難病診治上發揮了作用,如果基層有疑難問題,新疆兒童醫院的專家團隊可以通過遠程醫療,幫助基層應對。“還有一些基層比較薄弱的專業,比如康復,我們會派醫生到當地去指導,每年醫院派出醫生到地州一級現場指導至少60人次。”
盡管已經有遠程醫療和專家現場指導,但要提升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醫生們的集中培訓依舊非常必要。新疆兒童醫院每年1萬多住院患兒中,來自地州的病人占70%,其中疑難危重癥占70%。為了更好地提高各個層級醫院對兒科疑難危重癥的救治水平,2018年新疆兒科疑難危重專科聯盟成立,聯盟由全疆百家成員單位組成。在聯盟平臺上,“兒科疑難危重癥專科聯盟培訓班”項目啟動,已經舉辦四期。

新疆兒童醫院副院長羅新輝查房。
培訓班上學員們的熱情讓羅新輝印象深刻。“每次培訓班最后一天,醫生們總是學習到最后一刻才去趕飛機、趕火車。” 培訓班提供了多種形式的學習,除了講課,還有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思維訓練等等。羅新輝發現,來自地州的兒科醫生更新知識的愿望特別強。
“培訓班主要目標是規范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就拿感染來說,有的感染沒有特效藥,有的感染——比如支原體感染是有特效藥的,所以我們希望醫生通過培訓多去思考:這個病是怎么好的?或者這個病為什么沒治好?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羅新輝副院長說。
跟隨一流團隊學習給一名醫生帶來的改變,羅新輝自己就有非常深刻的切身體會。上世紀90年代,當醫生剛剛5年的羅新輝有機會到中國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進修,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是中國血液病診治和研究最好的機構之一。初到天津,羅新輝就被這里同行們鉆研學術的氛圍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所影響。圖書館里全是英文學術期刊,羅新輝坐下來鉆研,在天津學研所得到的鍛煉,為她后來在兒童血液病上的成績奠定了基礎。
學習結束回到新疆,羅新輝把國內外兒童血液病的最新知識和技術帶到新疆,用二十年時間壯大學科,使得兒童血液病診治成為新疆兒童醫院的優勢學科。在兒童血液病學科優勢的帶動下,新疆兒童醫院在抗感染、兒童重癥醫學等領域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看到培訓班學員的學習熱情,羅新輝副院長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她相信,地州一級優秀醫生經過一輪一輪的學習提升后,必將影響地州一級醫療機構兒科技術水平,最終逐級滲透,一步一步帶動起基層兒科的服務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