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王毅第七次以外長身份出席兩會記者會。
在長達100分鐘的時間內,王毅外長回應了中外記者提出的23個熱點問題,對“美國指責中國要對疫情全球大流行負責”這一言論、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全球抗疫等熱點話題作出正面回應。
王毅外長在會上傳遞中國聲音,亮出中國態度,展示中國智慧,向全球發出疫情之下的中國外交最強音。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各國交往按下“暫停鍵”。但中國外交卻并沒有止步,而是開啟了以電話、書信、視頻為主渠道的“云外交”模式,逆勢前行。
王毅表示,截至目前,習近平主席已經同近50位外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通話或見面,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在世衛組織大會開幕式致辭,向全球表明中國支持團結抗疫的鮮明立場。
李克強總理同多國領導人通話并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
王毅本人也同各國外長通了100多次電話。
在談到外交政策時,王毅表示,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外交的未來,致力于與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美、中俄、中歐的當前關系和未來發展走向繼續受到中外記者關注。
在談到中美關系時,王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中美兩國的共同敵人。相互支持幫助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這是從幾十年來各種經驗教訓中得出的最精辟概括。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全球性挑戰,都有待中美兩個大國協調應對。王毅強調,中方愿意本著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精神,與美方共同建設一個協調、合作、穩定的中美關系。
疫情發生后,面對個別國家的無理攻擊與抹黑,中俄相互支持,彼此仗義執言,成為“政治病毒”攻不破的堡壘,體現了中俄高水平的戰略協作。王毅表示,中俄共同抗疫的經歷,將轉化為疫情后中俄關系提速升級的動力。中方愿同俄方攜手化危為機,為疫情后兩國經濟復蘇打造新的增長點。只要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緊密協作,世界和平穩定就會有堅實保障,國際公平正義就能得到切實維護。
今年是中國歐盟建交45周年。在談及中歐關系時,王毅表示,中歐之間并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開展互利合作的空間越來越廣,支持多邊主義的共識越來越多。從人類發展進程的寬廣角度看,中歐不應是制度性競爭對手,而應是全方位戰略伙伴。

在談到涉臺問題對中美關系的影響時,王毅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中國與所有建交國雙邊關系的政治基礎。我們堅決反對以防疫合作為幌子與臺灣當局開展官方往來,堅決反對違反一中原則為臺灣謀求所謂國際空間,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對“臺獨”分子“借疫謀獨”予以鼓勵和縱容。
此外,中國決定推進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受到重點關注。王毅表示,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不干涉內政是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各國都應予以遵守。王毅指出,決定通過之后,將啟動立法程序,這將使香港有更加完備的法律體系、更加穩定的社會秩序、更加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有利于維護“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有利于維護香港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
中國堅持周邊鄰國始終是中國外交的主要方向,與周邊國家命運與共,打造睦鄰友好關系。
在回應如何推動“后疫情時代”中日韓三國合作時,王毅表示,在繼續嚴格防控疫情的同時,盡快恢復經濟發展是三國面臨的共同課題。中方愿與包括日韓在內的各國加強合作,爭取早日徹底戰勝疫情,重振東亞經濟活力,也為促進地區和世界發展貢獻更多的東方智慧和力量。
中國與東盟擁有非同尋常的友好感情和深厚互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東盟合作逆勢增長。王毅表示,中國將始終把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支持東盟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與東盟國家秉持“互信、互諒、互利、互助”的精神,推動雙方關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些熱點問題的矛盾依舊在演變,博弈仍在繼續。
在談到朝鮮半島問題時,王毅表示,保持溝通和對話仍是朝美之間化解矛盾分歧、推動解決半島問題的重要前提。他指出,半島核問題解決思路已經明確,那就是堅持無核化與和平機制“雙軌并進”,盡快制定“分階段、同步走”路線圖,不要再流失解決問題的難得機遇。
針對阿富汗和平進程問題,王毅表示,阿富汗人民有權利擺脫戰爭的陰霾,追求幸福的生活。作為友鄰和兄弟,中國人民一直與阿富汗人民堅定地站在一起,將繼續為促進阿人內部談判、恢復和平穩定、推進經濟重建、參與區域合作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