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受矚目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后,全國兩會“部長通道”如約而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部長通道”采訪活動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遠程回答記者提問。
兩場部長通道,六位部長亮相。和往年兩會相比,今年走上部長通道的部長們數量明顯減少。雖然數量縮減了,但問題和回答的含金量卻并不打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了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兩會召開時間日程被大幅縮短。2019年,走上“部長通道”的部長多達34位,相比之下,今年走上“部長通道”接受采訪的部長人數縮減了不少。
今年六位部長分別是:參加首場“部長通道”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財政部部長劉昆和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參加第二場“部長通道”的商務部部長鐘山、工信部部長苗圩、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為什么是這六位部長走上“部長通道”?或許可以從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找到答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因此,六位部長均是來自民眾最關切的部門,也都在回應民眾最關心的問題。

何立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受到疫情的影響,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挑戰。
對此,何立峰表示:“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對中國經濟的沖擊雖然重大,但是是短期的、暫時的。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第一產業繼續向好,春耕夏種的進度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一些。第二產業特別是一些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傳統產業恢復勢頭也比較好。第三產業中的一些消費業受影響比較大,但是正在有力有序恢復。‘五一小長假之后,各項先行指標,特別是發電量每天增長5%到6%,有些產業特別是一些重要企業的生產經營快速恢復,增長幅度甚至超過兩位數。這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有實力、有能力克服當前的困難。所以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是可以保持的。”
何立峰指出,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至今的很多指標和以往沒有可比性,且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現在世界范圍內疫情還在蔓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在目前情況下,不糾結于經濟增長的具體指標,將能更加專注于不斷擴大內需,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劉昆。財政部部長
受疫情影響,財政收入將會下降。
對此,劉昆表示:“近年來,對‘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做了連年壓縮。‘緊還有沒有空間?我的回答是,還有空間。在預算的科學安排上還有空間,在勤儉節約、精打細算上還有空間,在提質增效上還有空間。今年中央本級壓減了非急需、非剛性支出超過50%,但對工資等剛性支出是給予保障的,機關的正常運轉是有保證的。鋪張浪費的錢絕不該花,沒有績效的錢也不該花,花了還要依法依規問責。我們要求嚴控會議、咨詢培訓、論壇展會等方面的支出,嚴禁新建、擴建政府性樓堂館所。在當前還要嚴控非急需的支出,要把該花的錢花到‘刀刃上,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要兜牢民生底線。”
此外,劉昆提到,今年將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比如,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前期出臺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等,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韓長賦。農業農村部部長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國際糧食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我國的糧食安全有沒有保障?
對此,韓長賦表示:“我想用四句話給大家吃一個‘定心丸:糧食連年豐收,庫存比較充裕,口糧絕對安全,飯碗端在手里。我們國家已經連續十幾年糧食豐收,去年產量是13277億斤,而且是連續五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說明我們已經有了這個生產能力。現在全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已經遠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糧食安全標準線。兩大口糧,也就是稻谷和小麥,自給率達到百分之百,現在庫存超過一年的產量,可以供全國人民吃一年。所以我們對糧食安全完全有信心和底氣。”
此外,韓長賦還表示,隨著生豬生產恢復,后市豬肉價格不會再大幅度上漲。“當前牛羊和家禽生產形勢也很好,通過努力,我們一定會確保小康之年老百姓的碗里不缺肉。”韓長賦說。

鐘山。商務部部長
面對疫情帶來的沖擊,如何進一步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對此,鐘山表示:“外貿外資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外貿外資對我國稅收的貢獻超過25%;外貿外資直接間接就業超過2億人,其中8000多萬人為農民工。只要外貿主體穩住,我國的外貿就一定能夠穩住、發展。隨著我國營商環境的改善,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擴大,我們相信,聰明的外商一定不會放棄中國龐大的市場。”
鐘山介紹,從外貿看,現在全國外貿主體超過30萬家,包括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面對疫情的沖擊,黨中央、國務院將從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產業鏈、供應鏈等政策上對這些企業予以幫助支持。從外資看,一是要擴大外資的增量,二是要穩住外資的存量。
此外,鐘山介紹了中國抗疫物資出口的工作,并呼吁世貿組織成員慎用貿易救濟措施,“全球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已經向19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大量的醫療物資”。

苗圩。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疫情下,如何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對此,苗圩表示:“針對疫情防控情況,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財稅、金融、社保、能源等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工信部將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各地落實情況進行評估,使中小企業能克服目前遇到的困難。”
此外,針對5G發展,苗圩表示:“雖然受疫情影響,1、2月份甚至3月份可能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各個企業還在努力加大力度,爭取把時間趕回來。現在在祖國大地上,我們每一周大概要增加1萬多個5G的基站。4月份,我們5G的用戶一個月增加了700多萬,累計已經超過了3600萬戶。”
關于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苗圩說,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到4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已基本達到去年同期水平。下一步,工信部將從供給側、需求側、使用側三方面繼續發力。

黃潤秋。生態環境部部長
4月29日被任命為生態環境部部長的黃潤秋,首次以部長身份亮相“部長通道”。黃潤秋表示,“十三五”的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推進順利,9項約束性指標7項已經提前完成。目前還有兩項指標沒有完成,今年將繼續努力完成。
黃潤秋說,統籌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生態環境部將把握好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節奏和力度,更加注重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因時因地因事采取方法,有針對性地去解決一些生態環境問題。“我們出臺了兩個正面清單,一個是環評審批的正面清單,另外一個是監督執法的正面清單。
對于當下形勢,黃潤秋表示:“當下我們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還處在一個低水平上提升的階段。換句話說,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十四五期間將一手抓污染物減排、抓環境治理、抓源頭防控,這是提升生態環境重要手段,要打好升級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