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娟
摘 要 目前,在政策和市場雙重影響下,很多中小燃煤發電企業經營狀況堪憂,甚至瀕臨破產,融資成為中小燃煤發電企業的剛性需求。但是由于很多中小燃煤發電企業連續虧損,各項指標持續惡化,各商業銀行均下調了公司的信用評級,公司的融資能力不斷減弱。本文介紹燃煤發電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與現實意義,分析現階段中小燃煤火電企業各種融資渠道出現的主要問題,并從保證資金鏈安全與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角度提出對策。
關鍵詞 發電企業 融資困境 財務管理
一、燃煤發電企業的融資概述
(一)燃煤發電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
1.直接融資。這種方式是企業經常采用的較為直接的融資方式,即由資金的需求方和資金的提供方相互對接,通過金融工具、合同等方式開展資金融通活動,從而達到企業融資的目的,主要方式有發行股票、發行債券。由于發電集團的特殊性,企業股票和債券的發行權都集中在集團總部,作為分支機構的中小燃煤發電企業還沒有單獨發行公司股票和債券的業務權限,目前主要的直接融資方式就是控股方投入注冊資本。
2.間接融資。間接融資是企業通過金融中介機構獲取資金,其中最主要的金融機構就是銀行。當前,大部分燃煤發電企業將銀行作為企業發展、擴大規模以及運營期間的主要融資渠道,融資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貸款。
3.其他融資。其他融資方式主要為企業集團融資。企業集團融資是指集團通過內部資金管理平臺財務公司為各分子公司提供貸款,或集團內部各成員單位間的資金融通。目前主要是集團內部的統借統還貸款。
(二)燃煤發電企業融資的現實意義
1.當前經濟增長明顯減緩,社會用電量的需求下降,導致電力供大于求的局面難以緩解。而國家要求加快推動能源產業向清潔低碳轉型,新能源進一步擠占了燃煤發電企業的生存空間。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燃煤發電企業機組利用小時大幅下降,無形地拖長投資回收期限,資金成本隨之增加,資金需求不斷增長,融資成為燃煤發電企業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
2.燃煤發電企業在運營中的資金支出主要為燃料成本。而在煤炭去產能政策下,煤炭供應緊張,煤炭價格上漲,形成電煤價格倒置,公司的持續經營與盈利能力經受著嚴峻考驗。企業為了維持自身的生產與資本運營,融資已成為企業的剛性需求。
3.國家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環保問題日益嚴峻。國家對節能減排指標的硬性要求和嚴苛的環保應急措施,極大地限制了燃煤發電企業的發電量。企業加大對環保專用設備的資金投入,增加了機組的運營維護和更新改造成本,合適的融資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二、燃煤發電企業發展過程中融資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燃煤發電企業融資方式單一
大多數燃煤發電企業在基建投資時至少80%的資金來源于銀行借款,隨著近幾年來虧損規模不斷擴大,企業不斷舉借新債來維持運轉,負債規模逐年遞增。債務規模越來越大,不僅導致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財務費用高,資金鏈非常脆弱,而且由于負債與資產不成比例,影響企業還本付息和財務安全,使企業的歸還和接續壓力非常大,進而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綜合競爭力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燃煤發電企業融資能力有限
作為中小型燃煤發電企業,要和銀行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基本上要能夠保證如期歸還所欠銀行債務。但是近幾年企業經營效益嚴重下滑,連年虧損,各項指標的持續惡化導致銀行下調了企業的信用評級。又由于集團公司對資金的歸集政策硬性要求,企業只有少量資金留存在銀行機構,從而難以滿足各貸款銀行存量資金的基本要求,嚴重挫傷了各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性,并因此增加企業的貸款授信條件。
(三)燃煤發電企業債務管理的能力不足
對燃煤發電企業來說,債務主要有以下3種來源:一是為企業長遠發展需要籌措的長期債務;二是營運資金不足而借入的短期借款;三是日常經營活動產生的應付款項。相對于長期負債,短期負債的獲取比較容易,融資成本也相對較低,但是短期負債的償還壓力較大,如果不能按期償還,影響企業的債務接續和后續的再融資。同時,短期負債在較短時間內必須不斷地歸還舊債和舉借新債,要求企業必須有良好的資金流動機制。對一些陷入經營困難的企業來說,造成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有可能危及企業生存。企業是否具有足夠的償債能力,既依靠穩定的現金流入量,還需要對資本結構尤其是債務期限結構作出合理安排。由于燃煤發電企業一方面經營虧損,一方面還要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在這種情況下被迫進行償債性融資,如何保證資金的供給和已有債務的還本付息成為當務之急。
(四)燃煤發電企業融資風險意識不充分
融資風險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二是日后的債務償付風險。從目前的融資活動實際情況來看,企業比較注重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特別關注能否籌集到資金、籌集到多少資金、籌集資金的條件有哪些,但是對籌集到的資金日后管理缺乏全面性和靈活性,對如何償還債務沒有較為詳細和成熟的考慮,為日后埋下隱患,嚴重影響企業的資金鏈安全和正常的生產經營。
(五)燃煤發電企業缺乏完善的融資風險防控體系
燃煤發電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缺乏風險意識,處理財務風險不當,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一方面,由于燃煤發電企業是生產型單位,企業存在著輕財務重生產的問題,各職能部門難以形成合力,影響財務管理核心作用的充分發揮;另一方面,財務人員的財務知識與技能主要源于書本知識的教授,企業忽視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培養和實際能力的提升,重視會計核算,缺乏財務管理能力,阻礙了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三、緩解燃煤發電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一)開辟多種融資渠道
燃煤發電企業首先要強化現金流控制,保證資金鏈安全順暢,合理把握、調整付款和電費回收的節奏,平衡現金流,拓寬融資渠道。不僅要充分利用銀行貸款、權益融資等方式,還可以積極推行產供銷企業間票據結算和融資租賃業務。企業間的票據結算能為發電企業減少營運資金占用,也為擴大票據融資提供條件,融資租賃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通過融資租賃中的售后回租形式,盤活了企業的固定資產,減少了資金投入,增強了長期資金價值的流動性,資金使用效率得到明顯提高。并且融資租賃和票據融資相對銀行貸款等傳統融資方式限制性條件少,在企業急需資金的情況下更易迅速籌到資金,可以大大提高燃煤發電企業的融資效率。燃煤發電企業還可以借助企業集團融資,不但在集團內部成員單位間進行資金融通,還可以由企業集團集中與金融機構談判,或采取發行企業債及其他債務融資工具的方式,發揮規模優勢,爭取較低的資金融入成本。
(二)優化債務及資本結構
燃煤發電企業融資應堅持先內后外的原則,將內部融資作為企業融資活動的首選,同時對企業的外部融資機會進行全面分析,結合金融市場行情的波動變化綜合選擇外部融資方式。主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提高股權融資比例,加大權益融資力度。權益性資金不用償還,不用付息,可以減少企業的經營成本,對于降低企業債務風險和資產負債率具有積極作用。企業應在自身提高收入、大幅壓降各項生產經營費用上有重大突破和舉措,增強股東方的注資意愿,來取得原股東增加注資,或引進新的戰略合作者加入方式調整企業資本結構。第二,優化企業負債結構,合理安排債務比例。債務融資雖然風險大,但是融資成本小,并能夠抵減所得稅發揮財務杠桿作用。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資金和現金流實際情況,尤其是資產結構,合理確定負債數額、比重以及長短期限的比例,并以此進行合理預測,實現融資效益和融資風險的平衡性。
(三)加強資金預算管理
燃煤發電企業采用債務融資方式以后,如何在償還借款本息和進行正常生產經營支付運營資金之間分配資金總額,是債務融資風險防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編制較為詳盡的現金流量預算,提升資金預算管理水平,強化資金精細化管理,清晰掌握企業整體的資金沉淀情況、資金流入情況以及預期使用方向及金額、資金需求總量、融入歸還時間等,從而保證必要的各種支付,可以有效降低財務風險。
加強企業資金預算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制定適應企業的資金預算管理制度。根據上級下達的各項指標,組織編制年度經營預算,并對年度預算進行逐月分解,滾動預測,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和監督,對各項指標進行分析,逐級落實責任,加強財務預警和分析對比,約束其資金預算管理行為,從而為有效分配及協調籌集資金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據。第二,構建資金預算信息化支撐。信息化支撐是收集和反饋資金預算執行情況的必要手段之一,企業可在現有財務管控系統中布置資金預算控制模塊,通過資金預算控制系統不斷更新數據,建立分析模型,實現自動生成資金預算分析報表,給出債務資金融入與償還的最優安排。
(四)建立風險防范體系
降低融資風險首先要做好風險防范工作,提升企業的預警能力。構建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可從以下方面開展:第一,加強財務管理。采取利用財務信息分析、比例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等方式,結合管理信息和營運資料分析,對融資前、融資中、融資后進行動態監管,充分識別債務融資全部流程的風險點,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分析當前風險管理的諸多問題,逐項建立事前識別、事中控制、事后總結方案,并對債務融資各項風險進行壓力測試,并提前制定應急預案。第二,建設專業的融資團隊,重視人才培養和引入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在內部普及風險管理知識,加強企業風險管理及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從內部崗位競爭、多元化薪酬等引入績效考評體系,使債務融資環節主要責任人的個人利益與債務融資運用效果掛鉤,在科學的分析預測基礎上對融資方式和融資量審慎地作出正確的決策,確保債務資金安全,提升融資效益。
(作者單位為國電大武口熱電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張笑瑞.企業集團債務融資風險分析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9(05):111-112.
[2] 宋娟.淺議發電企業該如何提升融資效率[J].財會學習,2019(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