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平(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傳統體育指導教師)編輯/易可
能力強且進步快的太極學員會有這樣的疑問:習練太極拳怎樣才能既打得好看又有魅力?這是關于太極拳演練水平的問題,問題核心就是怎樣才能練出太極的神韻。形體動作舒展大方、瀟灑美觀,既有觀賞性,又有強身健體、養生保健的作用。它體現出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是教師的教學與指導,二是學員的努力和悟性。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練太極拳要體現出太極拳的特點,練出太極的韻味,練出太極的精氣神,表現出太極文化和風格。需要從兩個方面上下功夫:一是動作要規范正確,武術基礎好;二是既要有天賦、也要有悟性,也就是說是練太極拳的好材料。
大多數學練太極拳的人缺乏武術基本功,身體柔韌性、肌肉力量和肢體協調性也比較差,在短期內要達到較高的水平是有一定困難的。但在社會實踐中證明了一點,起步時年齡較輕,如年齡在40—50歲,經過規范學習,科學訓練,經過幾年(一般需要5年以上)堅持不懈的練習,達到較高的演練水平是有希望的。


太極拳套路演練總的要求是:中正安舒,松柔輕靈,連貫圓活,虛實分明,周身協調。在練習中,第一步要達到動作規范。領會動作要領、技術規定,清楚動作意義。教師上課時,對所教的內容要講解清楚、準確、細致、規范,難點重點要特別強調。做示范時,分解動作的方向、角度、運行路線、勁力要清晰和規范。教師邊講邊示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過程,也是最關鍵的教學環節,不能馬虎,不能一帶而過,更不能簡化。這一步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很高,是最關鍵的教學環節。既要細說又要演示,還要重復演示。一般新課至少需要連續示范五遍,再練習三遍,對存在的問題重點指導后再練兩到三遍。階段復習時依舊重點講解存在的問題和糾正方法。學員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看得清楚,掌握難點重點,反復習練,逐步熟悉成型鞏固。只有先達到熟悉動作和套路,才能進一步提出高要求。例如吳氏太極拳有著自身特點,身型身法、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與其他流派太極拳不同,吳式太極拳四十五式競賽套路要求:身型斜中寓正,講究弓腿重心偏向前腿;步型要突出川字型;手型強調虎口張圓,大拇指上豎。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講解和示范吳氏太極拳的特點,比較和其他太極拳的不同,重點掌握動作要領和特征。學員在學練過程中要明白怎樣做才對、為什么要這樣做。習練中有哪些問題要注意,產生這樣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怎樣解決出現的問題。
第二步,當套路熟練了,就要在演練水平上下功夫。也就是塑形的問題。太極拳演練要體現出太極的精神、氣質、體格、品性,綜合起來就是要練出太極的精氣神、太極神韻、太極風范。習練者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進行科學的練習。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練習。一是在套路熟練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悟每式的內涵,增強練拳的氣勢、自信、專注,除了身法的要求之外,主要強調眼法的重要性。精氣神除了身法的要求外,主要表現在眼神上,即眼法。演練時,眼神要隨著動作快慢、動作的內涵、動作要領的變化而變化,體現出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眼法體現出演練者的精神面貌、風格特點、演練水平。二是,演練節奏。即虛實、快慢、松緊、張弛等。不管什么樣的套路,演練中要富有節奏的變化,才能表現出太極拳的韻味。達到這一步,關鍵一個字“悟”,即“認真地練”。這里重點強調一下“悟”,悟在任何學習中都有要求。“悟”,就是思考分析,明道理,找問題。王宗岳先輩在《太極拳論》中要求:“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從中可以看出“悟”的重要性。邊學邊“悟”,邊“悟”邊練,練“悟”結合。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高標準、高要求練習,才能逐步提高習練水平,達到舒展大方、瀟灑美觀。雖然大多數人習練太極拳不是為了比賽、表演,主要是喜愛太極拳這項運動,但只有寒暑不間,堅持習練才能達到常人未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