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河北省唐山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唐山)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具有很高的發病率,患者會出現月經不調、陰道出血、腹部脹痛以及白帶增多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針對子宮肌瘤應該及時治療[1]。本次研究通過我院收治的120 例子宮肌瘤患者為對象分別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將兩組的臨床指標、不良反應情況以及肌瘤復發情況做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120 例子宮肌瘤患者為對象,隨機以每組60 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的年齡為21~39 歲,平均(32.77±4.28)歲,病程為3 個月至5 年,平均(2.46±0.51)年,子宮肌瘤的直徑為2~11 cm,平均(3.86±1.69)cm。對照組的年齡為22~39 歲,平均(32.77±4.28)歲,病程為4 個月至5 年,平均(2.51±0.48)年,子宮肌瘤的直徑為2~10 cm,平均(3.79±1.54)cm。兩組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皆符合子宮肌瘤的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和家屬皆愿意積極參與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嚴重的身體疾病。
排除標準:排除嚴重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惡性腫瘤的患者;排除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不積極參與治療的患者;排除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
對照組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進行腰硬聯合麻醉,當麻醉起效后選擇臍部上方進行腹腔穿刺,注射縮宮素,借助腹腔鏡觀察患者的子宮肌瘤的具體情況,將肌瘤進行切開分離,將其剔除后使用電凝止血,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并進行切口縫合,留置引流管,手術后進行抗感染、消炎等常規治療[3]。
觀察組實施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進行腰硬聯合麻醉,當麻醉起效后確定子宮肌瘤的位置,做前后穹隆切口,將子宮肌瘤縱行切開并將其分離,若子宮肌瘤較大,剔除前先將其粉碎,剔除后切口縫合并止血,留置引流管,手術后進行抗感染、消炎等常規治療[4]。
對兩組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包括手術時長、手術出血量、初次排氣、留院時長以及肌瘤數量。
對兩組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對比,包括陰道出血、肉芽增生、術后感染以及宮口變窄。
對兩組的肌瘤復發情況進行對比。
此次研究將SPSS 18.0 統計軟件用來計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并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并用t 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 表示。
兩組的臨床指標(手術時長、手術出血量、初次排氣、留院時長以及肌瘤數量)中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指標n=50)

表1 臨床指標n=50)
組別 例數 手(術m時in)長 手(術m出L血)量初(次h排)氣留(院d時)長肌(瘤個數)量觀察組 60 66.72±13.84 79.24±10.29 14.18±3.09 4.59±1.17 2.83±1.76對照組 60 81.94±25.42 92.35±10.47 22.24±4.39 6.94±1.55 2.09±1.23 t 4.073 6.918 11.630 9.373 2.67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9
兩組的不良反應情況中觀察組(總發生率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總發生率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良反應情況(n, %)
兩組的肌瘤復發情況中觀察組(復發率1.67%)與對照組(復發率3.33%)相比差異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肌瘤復發情況(n, %)
子宮肌瘤也被稱為纖維肌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是良性肌瘤的一種,各個年齡段的女性均有發病的可能,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子宮平滑肌增生而引起病癥[5]。子宮肌瘤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常伴隨月經增多、腹痛、陰道出血、排尿困難以及白帶增多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6]。子宮肌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若治療不及時容易出現感染等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因此對子宮肌瘤應該及時的進行治療[7]。目前在臨床上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以及超聲治療等,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手術治療[8]。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手術切口小、手術時視野清晰等特點,但操作較為復雜,對醫師的技術要求較高,通常針對于子宮肌瘤較大的患者。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屬于微創手術,不需要開腹進行手術,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小,縮短了治療時間,更適用于子宮肌瘤較小的患者。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空氣污染和周圍環境的逐漸惡化,同時由于生活和飲食方面的不規律,而導致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呈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危害了子宮肌瘤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研究對子宮肌瘤有效的治療手段對社會有重要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兩組的臨床指標(手術時長、手術出血量、初次排氣、留院時長以及肌瘤數量)中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不良反應情況中觀察組(總發生率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總發生率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肌瘤復發情況中觀察組(復發率1.67%)與對照組(復發率3.33%)相比差異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對子宮肌瘤較小的患者采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相比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效果更好,減輕了對患者的身體傷害,降低了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相比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對于較小的子宮肌瘤的治療效果更突出,在實際治療過程中應該根據患者的肌瘤大小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