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志
(吉林省安圖縣人民醫院,吉林 安圖)
臨床中小兒圍術期以及麻醉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血流動力不穩定以及呼吸道并發癥,低齡兒童常規術中氣道插管方法是氣管插管,然而該方式屬于聲門下通氣工具,對于患兒的氣道造成嚴重刺激[1-2]。而喉罩則屬于聲門上通氣工具,對于患兒的氣道造成刺激偏小,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循環波動,減少患兒住院時間[3-4]。但是該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點,易出現移位,導致聲門出現不完全梗阻,由于低領兒童的氧儲備不足,因此容易出現低氧血癥,所以臨床中喉罩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5]。本研究于2014 年2 月至2019 年9月共收治250 例實行全麻日間手術低齡兒童予以研究,分析臨床中低齡兒童日間手術時給予喉罩麻醉與氣管插管麻醉的效果對比,內容如下。
本研究對2014 年2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250 例實行全麻日間手術低齡兒童予以研究,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為125 例氣管插管組與125 例喉罩麻醉組,氣管插管組男85 例,女40 例,平均(15.8±4.1)個月,平均體重(9.9±1.5)kg,按照ASA 分級:118 例Ⅰ級,7 例Ⅱ級。手術類型分類:泌尿外科75 例,骨科30 例,普外科20 例;喉罩麻醉組,男65 例,女60 例,平均(15.2±5.0)個月,平均體重(9.4±1.7)kg,按照ASA 分級:120 例Ⅰ級,5 例Ⅱ級。手術類型分類:泌尿外科61 例,骨科44 例,普外科20 例。對兩組患兒相關基線資料加以比對(P>0.05)。
以上患兒均8 h 禁食含有脂肪類食物,禁清飲料2 h,禁母乳4 h,禁配方奶6 h,進入手術室前實行常規開放靜脈,隨后對患兒實行靜脈推注2 m g/k g 的丙泊酚,確認患兒熟睡后送至手術室,常規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 壓(P E T C O2)、H R、血 氧 飽 和 度(S p O2)、無 創 動 脈血壓(N I B P)以及心電圖(ECG)。隨后對患兒實行麻醉誘導靜脈推注2 mg/kg 丙泊酚、0.01 μg/kg 鹽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當患兒入睡后給予面罩通氣,3 L/min 分新鮮氧流量與6%七氟烷實行吸入誘導,當患兒下頜松弛后再給予相應型號的第三代帶囊氣管插管或者是食管引流型喉罩,接入呼吸機并調整呼吸,呼吸頻率與潮氣量分別控制在16~20 次/min 與8~10 mL/kg,患兒胸輪廓起伏正常,呼吸末二氧化碳波形正常。以2%~4%的七氟烷進行麻醉維持,鎮痛期間中斷給藥0.1 mg/kg 舒芬太尼,手術縫皮中斷給藥七氟烷,鎮痛靜脈推注1 mg/kg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術畢送至PACU 等待復蘇,患兒睜眼后拔掉喉罩或是氣管導管。針對嚴重躁動患兒PAED 在15 或是以上則對癥處理,靜脈注射1 mg/kg 丙泊酚;疼痛評分在4 或以上患兒,0.1 μg/kg 舒芬太尼,再次評估若還是持續出現躁動則繼續靜脈推注1 mg/kg丙泊酚,生理鹽水與0.5 μg/kg 右美托咪定稀釋10 mL,1 min以內推注完成。若觀察期間患兒發生喉痙攣,則靜脈推注3 mg/kg 丙泊酚實行深入麻醉,并清除呼吸道中殘留物,面罩加壓給氧,針對喉痙攣嚴重者無法面罩加壓給氧則實行氣管插管,根據患兒的體重選擇相應型號的喉罩。將患兒頭部位置調整為正中位,鎖喉保持輕度后仰,操作者將自身左手拇指放置于患兒下頜,將其口腔打開,右手則握住喉罩,動作輕柔小心放入喉罩,沿著患兒舌中線緊貼硬腭、軟腭及咽后壁緩慢置入,一直到無法再推進。
分別將兩組低齡兒童實行T0、T1、T2、T3、T4、HR、DBP、SBP 變化情況;對比兩組患兒呼吸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留院時間。
應用SPSS 23.0 軟件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 所示,兩組患兒T0和其他時間段HR、DBP、SBP相對比,P>0.05;氣管插管組T0的HR、DBP、SBP 與T2、T4相對比,P<0.05;與氣管插管組T2、T4的HR、DBP、SBP 相對比,喉罩組顯著偏低(P<0.05);其他時間點兩組患兒HR、DBP、SBP 相對比,P>0.05。
表1 對比兩組患兒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

表1 對比兩組患兒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
注:*和喉罩組相對比,P<0.05;#和T0 時間段相對比,P<0.05。
指標 組別 T0 T1 T2 T3 T4 HR(次/min) 喉罩組 82.8±4.1 83.0±4.2 83.2±3.9 83.6±3.7 83.3±4.9氣管插管組 82.4±3.5 82.7±4.0 94.4±4.0*# 83.1±3.9 92.5±5.0*#DBP(mmHg) 喉罩組 36.7±2.4 36.7±2.5 37.4±1.9 37.1±1.9 37.2±1.7氣管插管組 37.2±2.3 36.7±2.0 44.5±2.6*# 36.6±2.1 46.1±2.3*#DBP(mmHg) 喉罩組 110.6±5.3 110.4±5.4 109.8±5.3 111.1±5.3 109.8±5.0氣管插管組 109.4±5.5 109.4±5.4 161.1±5.2*# 132.1±5.5 132.1±5.5*#
與氣管插管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46.40%(58/125)相對比,喉罩組患兒總并發癥發生率3.20%(4/125)顯著偏低,且氣管插管組留院時間(72.3±12.6)min 顯著長于喉罩組(56.6±12.8)min,P<0.05。
喉罩麻醉操作極為簡便,應激反應小,同時不會對氣管機械以及患兒聲帶造成損傷,術后患兒出現并發癥少。而日間手術主要是患兒到院,實行手術指導出院僅在一個工作日便完成的手術模式,留院時間段以及快周轉,因此常備臨床廣泛應用于患兒日間手術[6]。據相關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傳統的氣管插管麻醉和喉罩麻醉相對比,患兒圍術期發生的劇烈咳嗽、聲音嘶啞以及支氣管痙攣發生率顯著偏高,但是仍被臨床使用,該方式針對低齡兒童能夠預防誤吸事件的發生,確保患兒氣道安全。隨著臨床推出許多適合患兒型號的喉罩,低齡兒童氧儲備有限問題以及喉罩位移等問題得到解決。由于兒童日間手術屬于短小手術,并且喉罩通氣時間極短,因此會不會出現喉罩移位引發低氧血癥并發癥發生仍未得出相關定論。但是,在低齡兒童日間手術中實行喉罩麻醉是可行的[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氣管插管組T2、T4的HR、DBP、SBP相對比,喉罩組顯著偏低(P<0.05);其他時間點兩組患兒HR、DBP、SBP 相對比(P>0.05);與氣管插管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相對比,喉罩組患兒總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偏低,且氣管插管組留院時間顯著長于喉罩組(P<0.05)。由此可見,喉罩麻醉對患兒氣管粘膜的機械性刺激以及延伸感受器刺激較小,并且拔管后患兒HR、血壓均低于氣管插管麻醉,經過面罩麻醉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
總而言之,與氣管插管麻醉相對比,喉罩麻醉更適合臨床應用于低齡兒童日間手術中,不僅能控制患兒術后呼吸道并發癥發生率,同時還能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安全性較高,術后恢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