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扎提·努爾曼
(新疆阿勒泰地區中醫醫院,阿勒泰地區哈薩克醫醫院,阿勒泰市中醫醫院,新疆 阿勒泰)
心律失常作為一種因竇房結激動異常或激動產生的心血管疾病,此病的發生主要由于竇房結激動所致的心臟活動起源、傳導障礙使得心臟搏動節律以及頻率出現異常[1]。患者在發病后,其心律失常會使得心臟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出現無法正常供血的情況,而一旦供血無法正常繼續,則會導致患者機體各器官出現一系列問題,影響其正常臟器運行,導致各臨床并發癥的發生[2]。另外,部分心律失常癥狀較為嚴重者,則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3]。臨床治療心律失常通常采取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但多數藥物其不良反應較多,使得治療效果較為不理想[4]。同時,隨著近年來人們工作和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使得多數患者發生心律失常,并且有著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此,急需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治療心律失常藥物顯得極為重要。有研究指出,中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對于治療心律失常有著極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就通過給予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探討其臨床應用效果。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7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6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患者入院后所采用的不同治療方式將68 例心律失常患者分為A 組與B 組,每組34 例。A 組男性20 例,女性14 例,年齡32~65 歲,平均(45.68±11.94)歲;病程1~3 個月,平均(2.32±0.38)個月。B 組男性19 例,女性15 例,年齡32~66 歲,平均(45.75±11.83)歲;病程1~3 個月,平均(2.25±0.3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隨機分組對比研究標準。
納入標準:(1)經相關檢查診斷,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心律失常,并且能配合完成整個研究工作;(2)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書,自愿參與研究;(3)治療期間均未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4)患者檢查及病史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心、腎等重要器官存有器質性疾病者;(2)認知能力低下或存有神經性疾病者;(3)對本次研究用藥存有過敏者;(4)凝血功能障礙者。
給予B 組患者使用西藥美托洛爾治療,1 片/d,2 次/d,連續服用14 d。A 組患者則在B 組患者用藥基礎上加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進行治療,藥方包括:清半夏、茯苓、生牡蠣、生龍骨各15 g,黃苓、肉桂、黨參、煅磁石各10 g,北柴胡24 g,生大黃3~10 g,生姜4 片,大棗4 枚。另外,若伴有胸悶,則加藥10 g 瓜蔞皮、15 g 丹參;若伴有頭暈者,則加藥20 g 澤瀉、10 g 白術;若存有食少納差者,則加藥炒谷芽及炒麥芽各15 g;若存有少寐多夢者,則加藥菟絲子、柏子仁各15 g。以水煎服300 mL,1 劑/d,2 次/d,早晚各1 次,連續服用14 d。
通過將患者治療前后的主要癥狀及心電圖指標等進行對比;不良反應包括有納差噯氣、胸悶胸痛、心悸不寧、夜寐不安;同時采用治愈、顯效、無效3 個維度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判,患者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檢查正常則為治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心電圖正常則為顯效;治療后患者各臨床癥狀均未減輕,同時心電圖無明顯變化則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使用SPSS 22.0 軟件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等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χ2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進行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A 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12%(32/34)顯著優于B 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9.41%(27/3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A 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0.59%(7/34)顯著低于B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44.12%(15/3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A 組患者24 h 心律失常次數(289.15±89.61)次顯著低于B 組患者24 h 心律失常發生次數(507.58±103.42)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24 h 心律失常發生次數比較 次)

表3 兩組患者24 h 心律失常發生次數比較 次)
組別 n 24 h 心律失常發生次數A 組 34 289.15±89.61 B 組 34 507.58±103.42 t 9.308 P 0.000
心律失常主要是指患者在發病后,其心臟無法進行正常的跳動,忽快忽慢,從而導致心臟無法正常供血,使得患者機體各器官功能出現異常,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5]。另外,若患者心律失常癥狀較為嚴重,極有可能導致其心臟停止,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6]。臨床中治療心律失常通常采用西藥治療,雖然其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也僅限于短期內,而長期來講,則會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帶給患者較大的痛苦,從而影響治療效果[7]。相關研究表示,中醫治療心律失常有著較好的效果,同時不良反應少,因此,本次研究通過給予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進行治療[8]。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作為中藥中調節人體氣血通暢,恢復身體的一種藥方,方中包括黃芩、桂枝、柴胡均有著和里解外,治寒熱往來的功效;龍骨、牡蠣、煅磁石則有著重鎮安神,治煩躁驚狂的功效;加之生姜、半夏,和胃降逆;茯苓安心神,利小便;大黃合胃氣,瀉里熱;大棗、人參扶正祛邪,益氣養營;諸藥配伍,清郁、鎮靜、補心安神之功[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 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12%(32/34)顯著優于B 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9.41%(27/3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0.59%(7/34)顯著低于B 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44.12%(15/3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患者24 h 心律失常次數(289.15±89.61)次顯著低于B 組患者24 h 心律失常發生次數(507.58±103.42)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效果顯著,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情況,減少不良反應,具有臨床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