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楊興萍,張倩茹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九四六醫院,新疆 伊犁)
外來手術器械如骨科植入物(Orthopaedic Implants)、手術內固定物(Intraoperative Fixation)等是由外來單位或廠家臨時為手術室提供的一類輔助器材與物品,與常規手術室器械比較,其主要存在價格、收費及進出貨等方面的特殊性,手術室護理人員也較難有效驗收與把關[1-2]。而外來手術器械的管理質量是否合格,與患者與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有直接關系,重視加強對外來手術器械的管理十分必要[3]。2019 年7 月,我院開始在手術室外來器械管理中開展精細化管理,取得較滿意的管理成效,具體如下。
2019 年1~12 月在我院手術室任職的器械管理人員合計30 名,其中年齡最高43 歲,最低21 歲,平均(28.35±4.62)歲,職稱分布:①主管護師有3 名(10.00%);②護師有5 名(16.67%);③護士有22 名(73.33%)。文化程度:①本科學歷有11 名(36.67%);②大專學歷有15 名(50.00%);③中專學歷有4 名(13.33%)。精細化管理前(2019 年1~6 月)、管理后(2019 年7~12 月)骨科與脊柱外科手術室使用內固定器械或植入物進行手術的臺次各達到1000 臺次。
我院手術室于2019 年7 月開始實施精細化管理,主要步驟內容如下:①崗前培訓。由護士長組織手術室工作人員培訓,并在通過嚴格考核后成立精細化管理小組,組內推選1 名組長,負責對管理工作的指導及監督,同時按照精細化管理要求編制外來手術器械的管理流程及相關規章制度,明確分工,確保各項工作得到妥善落實。②管理制度與準入流程的制定。由我院招標委員會對外來器械進行統一招標,并交由相關部門驗收,待驗收合格后再準入手術室。③器械的術前管理。術前3~5 d,由小組專員聯系外來器械供應商,確定器械在術前1~2 d 規定時間抵達醫院,同時于術日對外來手術器械的配備情況進行仔細核查,以減少由于外來手術器械準備問題引起的手術延誤情況發生,每臺手術實施前,由巡回護士以及負責該臺手術器械的責任護士對器械的數量、消毒及滅菌等情況進行檢查,并由主治醫師簽字確認。④器械的術中管理。手術室全體人員應按照無菌原則進行嚴格操作,特別是在為主治醫師傳遞手術器械時,器械責任護士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原則,使用無菌巾對備用手術器械進行遮蓋,對于已用器械,應盡量第一時間收回,并采取濕紗布將其血漬擦拭干凈。⑤器械的術后管理。完成每臺手術后,所有已用外來手術器械由責任護士負責做簡單的清潔處理,再送返至消毒供應室(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經CSSD 嚴格消毒及滅菌后告知器械供應商,安排時間讓供應商及時取走,對于消毒及滅菌不徹底的外來器械,不允許離開醫院。
比較不同管理階段手術室外來器械使用情況,包括:①清洗消毒合格;②器械完好;③準備差錯。
比較不同管理階段手術室外來器械管理情況,包括:①驗收標準有效把關;②器械去向明確;③已用植入物付款明確;④收費標準。
比較不同管理階段手術醫師的滿意度,采取自制問卷表進行調查,設有很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 個選項,當場發放后回收,回收率100%。
采用統計學軟件程序SPSS 20.0 處理此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由卡方檢驗,輸出顯示為(%);計量資料使用t 檢驗以及()的形式描述,P<0.05 說明計數/計量數據間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
管理后,手術室外來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為96.10%,器械完好率為95.30%,較管理前的清洗消毒合格率88.70%與器械完好率85.20%提高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管理后器械準備差錯率為0.30%,較管理前的器械準備差錯率1.60%降低更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管理階段手術室外來器械使用情況的調查結果[n(%)]
管理后,手術室外來器械在驗收標準有效把關、去向明確等管理效果上較管理前改善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不同管理階段手術室外來器械管理情況的調查結果[n(%)]
管理后,手術醫師的總滿意度為99.20%,較管理前手術醫師總滿意度93.60%提高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不同管理階段手術醫師滿意度的調查結果[n(%)]
據不完全調查統計,100%的供應商有向兩所以上醫院提供手術器械交叉使用的現象[4]。租用精密或貴重的手術器械,雖然能夠為某些手術的實施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減少醫療成本、避免資源浪費,但外來手術器械在各大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頻繁流動,也可能出現器械消毒及滅菌不到位、器械嚴重磨損等問題,進而加大醫院手術室使用外來器械的安全隱患[5-6]。因此,加強對外來手術器械的日常管理工作勢在必行。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追求精、準、細、嚴的新型管理模式,其一改傳統臨床的以管為主模式,注重于根據實際工作制定準確、可行的管理方法或制度,并嚴格、細致執行,在管理過程中追求精益求精,從而起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務質量等作用[7]。目前,精細化管理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的管理,在手術室器械的管理工作中開展精細化管理,不僅能夠確保外來手術器械的供應、消毒及滅菌等工作到位,同時該模式的核心管理理念對醫護人員也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約束力,能夠讓醫護人員在管理過程中自覺充實自身,不斷提高知識素養,進而更好地滿足新時期手術護理的需求。
我院手術室于2019 年7 月開始將精細化管理理念引入外來手術器械的管理工作中,通過成立專項管理小組、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及流程,并圍繞術前、術中及術后3 個環節加強對外來器械的管理,以確保管理工作的明確到位。本研究結果顯示,管理后我院手術室外來器械的使用情況、管理情況均優于管理前,同時手術醫師對管理工作的落實效果也更加滿意,外來器械的管理更到位、使用更安全,獲得了手術醫師更高的評價。
綜上所述,精細化管理模式在手術室的實施,能夠加強手術室對外來器械的管理質量,提高手術醫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