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揚州江都人民醫院,江蘇 揚州)
剖宮產是目前較為主流的一種分娩方式,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與生育觀念的轉變,近年來自愿接受剖宮產術分娩的孕產婦數量正急劇上升,通常情況下,剖宮產是一種針對高危產婦所制定的治療方式,但因產婦處于特殊的生理階段,其生理狀態與心理狀態均存在不穩定現象,因此很容易因懼怕手術疼痛而產生嚴重的負面情緒,故針對剖宮產婦采取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尤為關鍵[1-2]。本次研究針對我院收治的180 例剖宮產產婦展開對照分析研究,探究不同護理措施的臨床應用前景,現將具體內容加以匯總,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于我院待產的180例產婦作為觀察對象,以分組對照法進行統計研究,參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占90 例,均為剖宮產婦,分別予以不同類型的臨床護理措施,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年齡21~39 歲,平均(29.5±3.8)歲,孕周35~40 周,平均(38.5±1.5)周;產次0 次50 例,1 次40 例;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年齡22~40 歲,平均(30.2±3.8)歲,孕周36~41 周,平 均(39.2±1.5)周;產 次0 次53 例,1 次37 例;兩組產婦均自愿接受剖宮產手術,并由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產婦自身體質符合剖宮產手術標準,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對照組產婦均接受常規護理措施,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產婦接受術中預見性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針對所有產婦開展詳細的術前指導,告知產婦相關的孕期知識,詳細普及剖宮產術的利弊,描述產婦自身情況接受剖宮產術的必要性,同時告知家屬相關內容,結合其病歷資料,解答產婦及家屬疑問,講解手術信息,描述手術過程、麻醉方式及手術室環境的內容。(2)告知產婦術中需采用的標準體位,講解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反應,指導其做好術前準備,提前掌握術中、術后疼痛的應對措施,術中需由麻醉師與專科護士全程陪同,確保母嬰健康安全,實時安撫產婦情緒,促使其放松心情,提升配合意識。(3)術前、術中均需針對產婦開展適當的心理干預,結合臨床資料與產婦工作經驗,將產婦可能出現的疑問與術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做好緊急預案,做到有條不紊,如告知產婦麻醉并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消除其內心憂慮,指導其掌握新生兒的喂養方法,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產婦,促使其完成角色轉化。(4)術中需建立生命體征監測系統,留意產婦身體變化趨勢,及時協助其進行體位調整,胎兒娩出后,需對其口腔異物進行清理,避免呼吸道異物進入氣道,留意其面色、呼吸體征變化,同時為產婦做好吸氧準備,并做好保暖措施,預估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并預先做好防控措施。
①術中、術后護理人員需全程記錄,觀察兩組產婦術后2 h 與術后24 h 的產婦出血量,統一組內例數求出平均數,對比其統計學意義;②觀察兩組產婦術中并發癥發生率,術中并發癥類型包括低血壓、低溫、仰臥綜合征及新生兒窒息。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術后2 h、術后24 h 的平均出血量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存在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術后不同階段出血量對比 mL)

表1 兩組產婦術后不同階段出血量對比 mL)
組別 n 術后2 h 術后24 h觀察組 90 221.64±52.38 380.69±69.44對照組 90 278.67±58.56 428.93±81.68 t 11.354 12.321 P 0.001 0.001
觀察組產婦術中并發癥發生率為4.44%,對照組產婦術中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組間對比,觀察組術中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術中并發癥發生率(n, %)
長期以來,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因陰道分娩不順的影響,很容易出現嚴重的母嬰生命健康威脅,隨著剖宮產技術的應運而生,分娩成功率大大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剖宮產可以有效挽救母嬰生命[3]。
剖宮產術的手術指征明確,麻醉、手術成功率、安全性高,若施行選擇性剖宮產,于宮縮尚未開始前已施行手術,能夠有效免去母親遭受陣痛之苦[4]。但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近年來選擇剖宮產分娩的產婦數量急劇增多,往往容易忽略剖宮產自身仍舊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此針對剖宮產產婦,強化臨床護理措施,是有效降低其不良反應的重要途徑[5]。常規的臨床護理模式側重于穩定產婦狀態,對剖宮產術中非常見的并發癥關注程度較低,從而容易導致低血壓、低溫、仰臥綜合征及新生兒窒息等后果的出現,同時其對產婦不良情緒的干預力度較低,因此很容易導致產婦因負性情緒導致的分娩風險[6-7]。本次研究發現,通過預見性護理措施能夠有效優化臨床護理措施,通過完善的術前宣教,可提升產婦孕產知識認知能力,使其在接受剖宮產前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同時在剖宮產分娩的不同時期,分析常見、非常見的并發癥威脅,并提前做好預防措施,能夠極大程度的降低手術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保障母嬰健康安全,降低術后出血,提升醫生、麻醉師及護士共同應對剖宮產分娩并發癥的能力[8]。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剖宮產術產婦效果顯著,能夠有效降低術中并發癥風險,降低產后出血量,最大限度保障母嬰健康,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