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臨
(麗水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麗水 323000)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信息技術在改變現代社會知識的性質與來源的同時,對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和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在我國城鄉地區師資配備失衡的大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措施,比如通過各種形式的安排城鎮優秀教師到教育基礎薄弱的學校任教,[1]要求計劃評聘高級職稱的教師必須到教育基礎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一年以上,以及建立定期的城鄉學校間教師交流制度等。[2]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但由于存在著教師自身的抵觸以及各地區學校教學條件和方式的差異,實際實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從根本上實現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3]教育思想、理念和手段創新的關鍵在教師,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城鄉教師教學的能力和水平,讓城鄉教師享受信息技術發展的紅利,是我們當前比較關注的問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中指出,在“互聯網+”環境下,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探索破解教育公平的難題與途徑,通過構建合適可行的校際協作教研方式,實現教育思想、理念和手段的創新,促進區域教育質量的均衡發展。[4]特別是面臨當前各種信息化平臺的應用與普及,探索幫助教師合理使用各種信息化平臺與工具,切實提升教師專業技術水平的需求已迫在眉睫。
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問題是當今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改革中的熱門話題。要求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通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按照終身學習的理念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特別是鄉村教師,由于鄉村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其經濟條件,新技術普及率,教育資源分布等方面與城市學校相比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為了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對鄉村教師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與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在2014年,教育部出臺相關文件對中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能力與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能力方面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5]傳統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校本教研、城鄉教研、師資培訓等區域性物理形態的方式進行,通過開展城鄉教研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城鄉學校間進行互動交流與區域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
通過對當前城鄉教師教研活動開展現狀的分析,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發現在實際的教研活動開展過程中,有如下幾個問題:(1)城鄉協作教研活動開展難。受時間、空間、經費等條件的限制要對所有教師,尤其是地處偏遠的農村教師開展及時有效的培訓和研討活動顯得尤為困難。由于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很多鄉村教師往往需要同時承擔多個班級的課程,存在調課難的問題。筆者通過問卷星設計在線調查問卷隨機對參加麗水市中小學教師發展培訓的教師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中認為在參加完培訓或教研后費用報銷手續比較方便和非常方便的只有35%,培訓費用報銷不便利成為一些教師不愿意參加教研或培訓的原因之一;(2)教研活動組織較為松散,課程設計不合理。鄉村教師參與教研往往是一種自主自愿性的活動。由于缺乏一定的監督與指導,教研活動的組織較為松散。很多參加教研的鄉村教師在思想上不夠重視,懷著到城市里“休息”的心態,整個人“心猿意馬”,沒有達到教研的目的。此外,有些教研活動沒有照顧到地區間學校的差異,教研內容不切合鄉村學校實際,講授的新技術、新方法與自己學校現有的實踐平臺和條件不匹配,學習的新技術顯得無用武之地;(3)城鄉教研活動中城市學校的“中心化”傾向明顯。[6]當前,大多城鄉教研活動是安排到城市學校中觀摩優秀教師的示范課。而這種“示范課”往往是教師在經過反復試講打磨后形成的一節“課堂秀”。參加教研的教師只看到了最后的“完美”展現,而缺乏對達到“完美結果”過程的分析研討。最終導致示范課教學活動占據了大量的時間,而真正的城鄉教師間過程性研討活動卻很少,鄉村教師由于缺乏參與感,能提出問題的機會和時間更少。在整個教研活動中,城市學校的教師成為了城鄉教研活動的中心,鄉村教師失去了話語權,這也就失去了開展城鄉教研活動的初衷。
綜上所述,傳統面對面的物理形態的教研與培訓活動在鄉村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方面的低效性,促使傳統的城鄉教研與培訓方式必須再次尋求新的變革與突破。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在浙江省全面推進“三通兩平臺”信息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區域性線上教研為鄉村教師參與城鄉教研活動提供了新方式,新路徑。
線上教研模式是一種以互聯網為基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研活動的新方式,旨在改變傳統面對面教研活動面小、教研活動開展少,教研活動組織難度大的狀況,通過將線下教研和線上教研相結合的方式促進教研活動全員參與,同時實現教研活動及時有效的開展。[7]
近年來,麗水市教育行政部門特別重視對基礎教育信息化環境的建設與應用。麗水市教育局局長王平強調:“要下好教育信息化先手棋,跑出山區教育加速度,全面升級‘三通兩平臺’的建設。在硬件上,實現市內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園網絡、交互式電子白板、移動學習終端全覆蓋;在軟件上,加快市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第三方智慧教學平臺,校級教學資源平臺三大平臺的建設。”現代教育技術工具的發展與應用為城鄉教師開展線上教研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條件。
作為麗水市唯一一所地方性公辦本科高校,麗水學院近年來通過與麗水市教育局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積極參與到有效提升麗水市基礎教育質量方面的工作。以麗水學院師范生培養與教師職后培訓為基礎,創建信息化平臺與智慧教育環境示范區,為麗水市基礎教育學校信息化環境建設提供樣本與參考。在浙江省“十三五”師范教育創新工程“信息化、自主性:新型鄉村教師培養創新行動”項目的支持下,積極進行鄉村教師培養與教師專業技能提升方案的探究與實踐。隨著項目的開展,先后成立了鄉村教育研究院和特級教師工作站,聘任了大批市內外基礎教育名師作為兼職教師助力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購置了各種基礎教育階段開展信息化教學使用的設備與平臺,搭建了依托于麗水市公共教育資源平臺的線上教研平臺,借助該平臺建立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工作、學習、成長的個人網絡空間,形成了麗水市網絡教研互動、互通、互助的城鄉一體化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借助信息化工具與手段,創設城鄉教師“人人,天天,時時”皆可開展線上教研的環境與氛圍。
通過筆者及團隊成員近兩年信息化環境建設的探究與實踐,借助已有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搭建了兩種線上教研活動的新方式,為城鄉學校教師開展線上教研活動提供軟硬件條件的支持。
小魚易連云平臺是一款能夠提供遠程電話會議,云端協助、硬件視頻會議互動等解決方案的一款軟硬件設備。[8]如圖1所示,小魚易連設備借助云存儲技術,去除本地化存儲介質,無需進行音視頻設置,配置簡便,只要有無線網絡的地方就能夠使用。小魚易連能夠為城鄉教師開展線上教研活動提供穩定、安全的多媒體通信服務。

圖1 小魚易連終端
根據各個學校的網絡布局情況以及對研討空間的要求,小魚易連云平臺可以搭建部署多種互動教研模式,如“一對一”型同步互動教研模式,即參與互動的雙方開展一對一的雙向互動;“一對多”型名師指導教研模式,即由學科名師或相關領域專家指導多個地方開展網絡教研的方式;“多對多”型多地同步互動教研模式即具有多方參與的同步互動教研方式。通過在互動雙方實地環境中部署“小魚易連云平臺”設備,同時小魚易連設備支持與傳統多媒體教室中音視頻設備相連,用于聲音和畫面的外放與展示。參與線上教研的互動雙方環境布置如圖2教研主教端設備布置圖,如圖3教研參與端布置圖所示,圖中的“電視屏幕”用于顯示本地教室畫面和互動端傳送過來的視頻畫面,互動雙方能夠同時看到對方的畫面,形成“面對面” 交流互動的效果。

圖5 希沃教研平臺環境布置

圖2 教研主教端

圖3 教研參與端
開展線上教研活動的雙方可以通過各自的“小魚易連云平臺”賬號登錄終端設備,通過呼叫對方賬號,待對方同意后即可進入到同一個教研互動系統中,參與教研的雙方就可以進行同步的研討與互動。此外,還可以根據需要邀請其他成員參與到教研互動中,形成“多對多”教研活動方式。只要參與互動的雙方處在同一個視頻會議系統中就可以進行即時的音視頻同步互動。通過同樣的方式,“小魚易連云平臺”可以同時支持8個畫面的互動交流,即可以支持8個不同地方的教師同步進行線上教研活動。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各種信息化工具的發展趨于智能化和一體化,信息化教學設備的安裝與配置也更加簡便。基于希沃互動終端的城鄉教研平臺,依靠其搭建簡單,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的優勢,深受當前中小學校的喜愛。如圖4所示,該平臺是由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依靠希沃教育平臺強大的課堂互動管理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優勢研發的教研平臺。在城鄉學校普通多媒體教室端搭建教研互動終端設備,通過登錄互動終端賬號進行在線呼叫方式,互動雙方開展遠距離的同步互動教研活動。每個教研終端設備都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成為(授課)發起端或(聽課)接收端,然后通過呼叫對方終端賬號實現實時在線互動教研。此設備的安裝環境布局如圖5所示。

圖4 希沃教研平臺終端
在圖5中,“攝像頭1”和“攝像頭2”分別安裝在教室前后的中間,位置略高于教室中顯示屏上沿的位置,“攝像頭2”用于教室作為發起端時傳送教室前方畫面給接收端,同時也可以將“攝像頭1”中教室后方畫面傳遞給接收端。在雙方進行互動教研時,通過錄播主機接收參與方的畫面并通過教室前方顯示器展示出來,同時通過教室中音響設備將互動的聲音外放出來,這樣互動雙方可以在看到自己和對方畫面的同時保持聲音的同步,形成“面對面”教研的效果。
根據區域的信息化發展狀況提出的兩種線上教研方式,為城鄉教師間開展教研活動提供了新的方式與方法,使城鄉教師教研活動免受教研活動空間、時間的限制,教研雙方可以根據需要實時的開展教研互動。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城鄉教研互動能夠關注到參與互動的教師個體差異,開展教研活動的成本低,同時能夠針對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及時開展教研互動交流。互聯網環境下的城鄉教師協作教研方式拓展了新的教研方式,有助于形成經常性開展教研活動的氛圍,有效縮小城鄉間教育資源的差異,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為麗水市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貢獻力量。